王彥珠
【關鍵詞】 高效課堂;業(yè)務素質(zhì);有效提問;活動設計;小組合作學習
【中圖分類號】 G623.3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5)19—0063—01
如何構建高效課堂,全面提高課堂教育教學質(zhì)量,是我們每一位教師所肩負的重任。小學英語是一門特殊的語言學科,改革英語課堂教學、構建高效課堂既是推行新課程改革、實施素質(zhì)教育的必然要求,也是學校全面提高英語教育教學質(zhì)量的必由之路。那么,如何構建小學英語高效課堂呢?下面,筆者結合工作實踐談幾點自己的看法。
一、從觀念入手,進一步提高業(yè)務素質(zhì)
構建“高效課堂”,我們要注重教師的引導和主導作用。教師要有先進實用的觀念,樹立平等、民主的觀念,不再唱獨臺戲,做知識的裁判、課堂的主宰者,而應放下架子,關注學生,努力做學生學習的朋友,在課堂上更多地給予學生贊賞、鼓勵、寬容、理解,成為出色的課堂教學組織者、指導者與合作者。注重教學設計簡約高效,情境創(chuàng)設要合理有吸引性,教學方法既要靈活多樣又要講求實用,避免流于形式熱鬧但缺乏實效性。
二、做好課堂有效提問
1. 提問要有計劃性。一堂課要提幾個問題,對于所提問題的切入角度都要進行精心的構思。先問什么,后問什么,教師要胸有成竹,精心策劃。提問要由表及里,由淺入深,步步深入。教師思路明晰,也對學生思維起著潛在的導向作用。
2. 提問要有啟發(fā)性。提問要促進學生思考,要減少或避免走過場的應答式提問,如,“對不對”、“好不好”,這種應答式的提問,思維的含量很少,表面熱鬧,價值不大,而這樣的提問在教師實際課堂教學中普遍存在。
3.提問要難易適度。有效備課中有個環(huán)節(jié)就是“備學生”,學生接受能力有差異,所以我們說要因材施教。提問要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水平,不可過淺,以免走過場;又不可過難,以防學生茫然失措,產(chǎn)生畏難情緒。
三、優(yōu)化課堂教學活動設計
教師要從學生“學”的角度設計出各種教學活動,使學生在完成各種活動的過程中逐步形成運用語言的能力,能“自己站起來走路”。因此,在設計活動時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1. 活動設計要與本節(jié)課的教學目的和內(nèi)容緊密結合。英語課堂教學活動必須有計劃,有目的,有一定的目標?;顒拥脑O計是要求學生通過教學活動將所學的語言知識達到牢固的掌握和熟練運用的程度。因此,課堂教學活動的設計要緊緊地圍繞本節(jié)課的教學目的和教學內(nèi)容進行。
2. 活動設計所要完成的任務要有層次性。通過活動所要完成的任務越容易,參加活動的人就越多,獲得的成功體驗也就越多,學習興趣就會越濃厚。因此,在設計活動時應考慮到所要完成的任務要循序漸進,由易到難。
3. 活動要重興趣,貼近生活。學生學習興趣與學習效果及教學效果密切相關。脫離學生的生活實際而設計的活動根本喚不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更達不到運用英語進行交際的目的。因此,教師在設計教學活動時應盡量以學生的生活經(jīng)驗和興趣為出發(fā)點。
四、開展小組合作學習
有效的小組合作,能讓學習好的學生充分發(fā)揮小老師的帶頭作用,給學生大量的發(fā)言機會,提高學生學習的成就感和自信心,大大調(diào)動了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
1. 科學合理的分組。教師在構建合作小組時,應注意結構的合理性。(1)小組人數(shù)要合理,一般以4-6人為宜。人數(shù)太多不利于個人才能的充分展示,人數(shù)太少也不利于學生間的交流和互助。(2)分組應遵循“組間同質(zhì),組內(nèi)異質(zhì),優(yōu)勢互補”的原則。要進行有效的小組合作學習,首先教師必須充分了解每一位學生的性格和英語水平,在此基礎上再進行合理的分組。按照學生的知識基礎、學習能力、性格特點的差異進行分組,讓不同特質(zhì)、不同層次的學生進行優(yōu)化組合,使每個小組都有高、中、低三個層次的學生,這樣分組不但有利于學生間的優(yōu)勢互補,相互促進,而且為全班各小組之間的公平競爭打下了基礎。
2. 明確要求和任務。為了防止小組合作學習過程當中學生進行無目的、無針對性、無必要性的討論,而浪費了課堂寶貴的時間,不能按要求達到合作的目的,教師一定要在小組合作前提出細化的教學要求和明確的教學任務。在展開小組討論之前,教師可以和一兩名學生完整地呈現(xiàn)一遍對話,也可以用幻燈片的形式出現(xiàn)一些有用的句子,這樣既為合作學習奠定了基礎,又能激發(fā)學生運用語言的潛力,充分發(fā)揮合作學習的作用。
3. 給予充分的時間。要真正實現(xiàn)有效的小組合作,使學生從合作學習中有所獲、有所得,必須給予學生充分獨立思考的時間,尤其是涉及到語言現(xiàn)象、語音規(guī)律的,更需要讓學生進行個體的獨立觀察、思考,否則這樣的合作也只是一個空架子而已。教師應給予學生充分的時間去討論、操練和表演,而不是當學生們的合作剛剛開始,思維剛剛活躍,表演、合作、討論活動就淺嘗輒止。
編輯:郭裕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