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文章以敘事倫理批評的方法對《格列佛游記》進行批評分析。分別從敘事空間、反諷和戲仿三種敘事修辭方法入手,對作者通過這些敘事修辭手法意欲傳達出的關于人類社會、人與自然以及人性的倫理觀念進行解讀。最終達到對作品在審美和內涵上更深入的認識的目的。
【關鍵詞】敘事倫理;敘事空間;反諷;戲仿;人與社會;人與自然;人性
喬納森·斯威夫特的巔峰之作《格列佛游記》作為“荒島文學”中諷刺藝術的代表作品,在其幽默的敘述中有著豐富的倫理內涵。本文試圖用敘事倫理批評這一將敘事審美批評與道德倫理批評相融合的新穎批評方法,對《格列佛游記》這部有著深刻倫理內涵的敘事藝術作品進行簡要的分析與鑒賞。
敘事倫理批評不等于敘事學與倫理學簡單地疊加,而是在關注小說敘述審美的同時兼顧其形式中隱含的倫理意蘊。敘事倫理批評中的倫理關注也與研究人類應然道德規(guī)律的理性倫理學對倫理的關注有所不同。它注重倫理的特殊狀況,著重于對個體自由倫理探究。正如劉小楓所言:“自由的敘事倫理學更激發(fā)個人的倫理感覺,它講的都是絕然個人的生命故事?!睌⑹聜惱砼u主要是研究小說講述故事的過程中作者個人想要表達和宣揚的倫理道德意識。
本文旨在通過《格列佛游記》的敘述和修辭手法運用的分析,解讀作者在敘述方式之下隱含的倫理觀點。從小說的結構安排上,作者鮮明地表達了自己關于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以及人性這三大倫理研究范疇的倫理觀點。故本文將圍繞這三方面對小說展開敘事倫理分析。
首先讓我們來看作者關于人類社會關系的敘述中所表達的倫理觀念。為了表達自己對人類社會關系的倫理立場,作者精心設計了小人國和大人國這兩個敘事空間。通過兩個敘事空間的轉換和格列佛在其中的前后經(jīng)歷對比,使作者的倫理觀點得到逐步的展現(xiàn)。這種敘事空間轉換所產(chǎn)生的倫理效應者如敘事學家米爾·巴克所言:“當幾個地點按族類排列起來時,就可與精神的、意識形態(tài)的和道德的對立相聯(lián)。”米爾·巴克所言與喬納森·斯威夫特在《格列佛游記》中小人國與大人國的敘事空間安排若合一契。
小人國中人們的體型雖小但野心卻大的驚人。在利用格列佛打敗鄰國不來夫斯庫后,利里普特的國王仍然讓格列佛繼續(xù)進攻不來夫斯庫,妄圖將其徹底滅亡,以便將其變成殖民地進行壓迫和奴役。這位身材矮小的國王甚至還妄圖奴役整個世界。這實質是作者對當時歐洲各國在海外對其他民族的殖民壓迫活動的諷刺,是對資產(chǎn)階級在世界范圍內用戰(zhàn)爭暴力推行的不平等的人類社會關系的控訴。資產(chǎn)階級在啟蒙運動中宣揚的自由、平等、博愛的人類社會關系在現(xiàn)實運作中卻變成了用戰(zhàn)爭暴力對他者進行剝削和壓迫。面對這種理想與現(xiàn)實的巨大差距,作為一名有著深刻洞察力的人文主義者,斯威夫特對現(xiàn)實中資產(chǎn)階級這種掛羊頭賣狗肉的行徑可謂是深惡痛絕。為了將作者這種倫理立場更清晰地表述,作者又設計了大人國這一敘事空間。格列佛以一名英國人的身份來到大人國。這一國度中人們的社會關系與小人國相比堪稱完美。由于受到國王的種種禮遇,格列佛決定向國王獻出英國人引以為豪的運用戰(zhàn)爭和殺戮對他者進行壓迫的技藝。但大人國國王對這種毫無人性的勾當大加斥責。說他寧愿失去半壁江山也不愿干這種勾當。這實際上是作者借大人國國王之口對現(xiàn)實中英國的殖民壓迫活動進行抨擊。同時也將作者對戰(zhàn)爭本質上代表的壓迫和奴役的不平等人類社會關系的反對倫理立場進行了更為明確的表達。從上述分析中我們看到作者將敘述空間由小人國轉向大人國的過程中,作者堅持的倫理觀念也逐步明朗。
眾所周知,《格列佛游記》是一部諷刺小說。小說通篇運用了諷刺的修辭手法。而任何修辭手法的運用都是為了說服對方接受自己的觀點和立場。小說作為一種敘事藝術,在某種意義上也具有修辭的維度。正如敘事學家詹姆斯·費倫所言:“‘作為修辭的敘事不僅僅意味著敘事使用修辭,或者具有修辭維度。相反,他意味著敘事不僅僅事故,而且也是行動,某人在某個場合出于某種目的對某人講的一個故事?!毙≌f作為一種修辭的敘事藝術是作者出于某種目的而發(fā)起的行為。無論作者的敘述出于何種目的,這個目的一定不外乎倫理的范疇。因此,小說的修辭性敘述又具有的倫理的維度?!陡窳蟹鹩斡洝吩诒磉_作者關于人與自然和人性的倫理觀點時,分別使用了反諷和戲仿的修辭手法。下面我們看作者如何在敘述中運用這兩種修辭手法來表達其倫理思想。
在人與自然的倫理關系方面,作者通過飛島國中科學家對自然的改造和利用活動的反諷敘述將其倫理立場幽默而深刻的表露。格列佛在飛島國中參觀了許多有趣的科研活動。他觀看了一個科學家從黃瓜中提取陽光以供人們陰雨天取暖使用。另一位科學家企圖將糞便還原成食物。還有研究用豬來耕地的。凡此種種,不一而足。這些作者對飛島國中近似天方夜譚的科研活動的反諷敘述,實際上是作者對當時的科學家企圖用科學征服改造自然的虛妄和徒勞的諷刺,是作者關于人不可能征服控制自然的倫理觀點的表達。人只是自然界中極其微小的一部分。自然界中的人好比茫茫大海中一滴水而已。人類改造自然的舉動好比滄海一粟欲與浩渺無垠的四海比權量力、度長絜大。真可謂是螳臂當車,不自量力。在作者關于人與自然關系幽默戲謔的敘述中,實際上表達了作者對人與自然倫理關系的深刻思考。作者深感自然的無限和人類認知能力的有界。人只是自然界中微乎其微的一小部分,根本不可能完全認識自然??刂谱匀桓峭?。這就是作者通過反諷敘述意欲表達的人與自然關系的倫理立場。
關于人類對自身人性的認識,作者通過戲仿的敘述手法建構了一個反烏托邦的慧骃國來表達自己的倫理觀念。在慧國骃中人不再是社會的主宰,反而是一種被稱作“野胡”的毫無理性的畜生。馬作為這一國度的統(tǒng)治者,不但會說話,而且具有高度理性。很明顯作者這樣的戲仿安排旨在貶低人性。并借有理性的慧之骃之口將人性惡的倫理觀點進行了淋漓盡致的表達。在慧眼骃眼中,和人一樣的“野胡”不僅骯臟且具有欺凌弱小的低劣本性。最讓慧鄙骃視的是它們貪婪的本性?!耙昂辈坏澇?,而且貪圖霸占不屬于自己的東西。尤其讓慧馬不解的是其對毫無用處的發(fā)光的石頭的瘋狂的占有欲。這其實是作者對人們貪財?shù)谋拘缘闹S刺。作者運用戲仿這種幽默而戲謔的敘述方式,巧妙地通過慧骃之口,將自己人性惡的倫理立場作了充分而又溫和的表達。
綜上所述,作者通過各種敘述手法將其對人類社會關系、人與自然和人性的倫理立場作了恰到好處的表達。實現(xiàn)了敘述形式與倫理內涵的高度融合。這也正是這部偉大的諷刺敘事作品經(jīng)久不衰的重要原因。
【參考文獻】
[1] 劉小楓. 沉重的肉身:引子[M]. 北京: 華夏出版社, 2012.
[2] 韋恩·布斯. 小說修辭學[M]. 華 明, 等, 譯. 北京: 北京大學出版社, 1987.
[3] 詹姆斯·費倫. 作為修辭的敘事[M]. 陳永國, 譯. 北京: 北京大學出版社, 2002.
[4] 申 丹. 敘述學與小說文體學研究[M]. 北京: 北京大學出版社, 2001.
[5] 伍茂國. 現(xiàn)代小說敘事倫理[M]. 北京: 新華出版社, 2008.
[6] 米克·巴爾. 敘述學:敘事理論導論[M]. 譚君強, 譯. 北京: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1995.
[7] 聶珍釗. 關于文學倫理學批評[J]. 外國文學研究, 2005,(1).
[8] 喬納森·斯威夫特. 格列佛游記[M]. 楊昊成, 譯. 南京: 譯林出版社, 2006.
【作者簡介】
張?。?986—),男,內蒙古巴彥淖爾市人,青海師范大學人文學院碩士研究生在讀,主要研究方向:比較文學與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