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冬梅
【摘要】 ?初中物理實驗教學是新課程改革背景下的一項重點課題,同時也是課堂教學中的重要環(huán)節(jié)??茖W合理的物理實驗教學內(nèi)容可以有效培養(yǎng)初中生的思維品質、創(chuàng)造能力,同時還可以強化他們對物理知識的認知。更重要的是,物理實驗可以激發(fā)初中生對物理知識的探究熱情,讓他們積極融入到課堂教學當中,并在強化自身動手能力的同時可以進行自主實驗,最終實現(xiàn)初中物理教學的深層目的。
【關鍵詞】 ?物理實驗 學生 綜合能力 培養(yǎng)
【中圖分類號】 ?G633.7 ? ? ? ? ? ? ? ?? ?【文獻標識碼】 ?A ? ? ? ?? ? ? ? ? ? ? ?【文章編號】 ?1992-7711(2015)08-042-01
0
一、結合物理實驗培養(yǎng)發(fā)散性思維能力
思維能力是指學生在學習期間遇到問題時的“思考”。這種能力是通過學生對問題的分析、總結、概括等手段,對一些感性材料進行加工,進而上升到理性認知的過程。從整體來看,學生無論是在審題、答題,還是參與實驗等環(huán)節(jié),都離不開思維能力。而發(fā)散性思維則是在思維能力的基礎上,通過對一個知識點的認知而延伸到對其它知識點的發(fā)現(xiàn)和認知,具有著一舉多得的作用。因此,培養(yǎng)初中生的發(fā)散性思維能力具有重要的科學意義。在這樣的背景下,利用合理的教學實驗來提高初中生的發(fā)散性思維能力,不僅符合時代的要求,更能彰顯當代教學的科學性和實際性。
比如在開展“光的直線傳播”實驗時,教師先對該項知識點的規(guī)律進行了總結,然后結合小孔成像的方式來為學生們演示。在這個過程中,當閃爍著的燭焰清晰地呈現(xiàn)在大家面前時,學生們的思維火花便被瞬間點燃。學生們紛紛提出了“所成的像會不會受到小孔大小和形狀的影響?”、“小孔成的像是縮小的嗎?”等問題。針對這些問題,物理教師當然可以輕易回答出來,不過教師不直接給出解釋,而是讓學生結合教材的知識互相論討,自主探索。因為這個過程是培養(yǎng)發(fā)散性思維的大好時機,倘若教師直接給了答案,那么學生將會喪失這個良好機會。因此,結合物理實驗對學生進行適當?shù)囊龑?,讓他們在這期間活躍自己的思維,這是培養(yǎng)初中生發(fā)散性思維能力的有效手段。
二、結合物理實驗培養(yǎng)規(guī)范性動手能力
物理實驗器材是輔助學生提高自主動手能力的關鍵,其性能的優(yōu)良會直接影響實驗的效果。所以,為了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教師應該積極鼓勵學生對一些性能偏差的實驗器材進行改良;或者變廢為寶,讓生活中的一些廢棄物能夠為實驗活動提供幫助。比如,在進行“觀察水的沸騰”實驗時,由于酒精燈的火焰強度不夠,個別學生用廢棄的罐頭盒做成了防風罩,有的學生還在燈芯內(nèi)插入了1cm的銅絲,從而提高火焰強度。這些方法不僅強化了實驗的效果,同時還提高了實驗教學的效率。另外,由于學生在這個過程當中充當了創(chuàng)造者和執(zhí)行者,所以他們的信心得以加強,這對于學好物理而言是極為有用的。
此外,有些課堂演示實驗雖然科學性和探究性極強,但是由于學生在這個過程中只是單純地“看和聽”,無法親自去嘗試、去動手,因此很難激發(fā)學生的動手熱情和興趣。針對此,筆者做出了一個嘗試,那就是轉變實驗的操作者地位,讓學生去嘗試操作這些演示實驗。這樣一來,也可以體現(xiàn)學生的主體地位。不過,考慮到個別演示實驗的復雜性和危險性,我們需要選擇合適的實驗來實現(xiàn)這個目的。比如,電流和電壓、電阻的關系探究實驗等。通過對實驗活動的頻繁參與和鍛煉,學生不僅可以體會到知識的探索與證明的樂趣,同時他們的實驗操作技能會變得越加純熟,最終實現(xiàn)動手能力提高的目的。
三、結合物理實驗教學培養(yǎng)初中生科學性探究能力
初中生具備著強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他們興趣廣泛、思維靈敏,與成年人相比,他們更加喜歡探索未知的事物。而正是少了那絲保守性,才使得他們的探究能力更容易被激發(fā)。不過反觀如今的初中物理教學,教師往往是將系統(tǒng)的知識傳授給學生,而對于他們的探究能力培養(yǎng)方面卻并未下太大的功夫。有時,由于受到學業(yè)、時間等多方面的限制,使得教師無法抽出更多的時間去思考這一問題。再者,探究能力的培養(yǎng)并非一朝一夕便可實現(xiàn),它是一項循序漸進的長期課題。所以,在日常教學中的探究意識激發(fā)和能力培養(yǎng)尤為重要。
如在學習“大氣壓”知識時,通過教師的引導,個別學生提出了“各地空氣密度不一定相同,那么大氣壓是否相同?”的問題。這個問題極具探索性,想要快速將其解決并不容易。雖然教師可以直接把正確的答案和解釋說給學生聽,但這并非是教師想做的,而且也滿足不了培養(yǎng)學生探究能力的目的。因此,教師可以讓學生利用針筒來進行這項實驗,即取下針筒前方的針頭,用手將其前方堵住,用力推拉活塞。讓學生探究針筒內(nèi)的空氣密度和氣壓的變化,找出它們之間的關系,最后得出結論。之后,教師為了強化探究性教學的效果,可將這個實驗進行知識的延伸,如高山上的氣壓怎樣變化?假如要在高山上煮飯,應該選用什么鍋比較好?這些問題不僅靈活多變,而且探究性十足。學生在思考解決的過程中通過自主實驗,一步步得出結論,不僅提高了他們的自信心,也實現(xiàn)了探究能力的鍛煉目的。
通過以上分析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物理教學與實驗緊密相聯(lián),同時也是彰顯知識的真實性和實際性的重要手段。假如在物理課堂中融入合理的實驗,那么將會讓物理教學變得事半功倍。另外,在注重培養(yǎng)初中生自身能力的同時,也可以根據(jù)實際情況開展一些有利于提高學生發(fā)現(xiàn)能力和分析能力的實驗,并指導學生自行操作。這樣一來,不僅可以讓學生在求學的道路上少走彎路,同時還可以激發(fā)他們的思維,拓展他們的視野,這對于他們的人生道路而言也是意義非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