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良俊
摘 要:溫宿縣第二中學多年來一直致力于課堂教學模式的探索研究,學校領導開拓創(chuàng)新,積極進取,近年來學校派遣多批領導、骨干教師到內(nèi)地學習考察,回校后認真研討,并結合實際,開展了“以講學稿為載體的課堂教學模式的探索研究”。
關鍵詞:課堂模式;探索研究;講學稿
在各級領導的親切關懷和大力支持下,在學校相關處室、教研組、備課組、試驗教師的共同努力下,我校的“講學稿”課堂教學模式已經(jīng)走過了兩年多的歷程,完成了試驗探索的破冰之旅,進入了攻堅克難階段。本課題計劃用三年時間研究,周期較長,本學期是試驗研究的第五學期,到2015年12月30日前結題。預期探索出適合我校發(fā)展的課堂教學模式,并在我?;蛑苓厡W校逐步推廣。
我們開展的工作有:成立了以校長為組長的課改工作領導小組;成立了以分管副校長為組長的業(yè)務工作指導小組,堅持每月召開一次“講學稿”學科試驗教師會議,分管副校長、教務主任、教研室主任承包各課改年級、學科備課組,參與各備課組集體備課,審定各組“講學稿”,深入“講學稿”課堂聽、評課;成立了“講學稿”課堂教學監(jiān)控領導小組,由學校領導、年級組長、教研組長、骨干教師組成,每周必須聽、評規(guī)定的節(jié)次;每半學期召開一次“講學稿”工作推進會議,每位試驗教師匯報半期工作,遇到的困惑,改進措施,領導點評,指出下一步的努力方向;期末召開“講學稿”工作總結表彰大會,對一學期的工作全面回顧總結,通過反思、總結,達到交流經(jīng)驗,提升認識,進一步激發(fā)試驗教師的工作熱情和積極性。
對參與“講學稿”試驗的教師開展了“講學稿”理論、編寫、課堂教學流程、優(yōu)秀“講學稿”的評選標準、“講學稿”課堂教學評價等培訓;東廬中學“講學稿”課堂實錄觀摩、研討;東廬中學優(yōu)秀“講學稿”學習討論;“講學稿”試驗學科同課異構活動;“講學稿”展示課及其錄像活動;“講學稿”達標課活動;開展了優(yōu)秀“講學稿”、優(yōu)秀試驗教師、優(yōu)秀備課組長、優(yōu)秀備課組的評選活動;走出去、請進來,加強“講學稿”課堂教學模式的交流與推廣。完善了教師“講學稿”培訓方案、“講學稿”編寫規(guī)程,優(yōu)質“講學稿”、優(yōu)秀備課組、備課組長、試驗教師評選標準,“講學稿”集體備課管理辦法,“講學稿”課堂教學流程,“講學稿”課堂教學評價標準,“講學稿”教學評估方案,小組互助學習模式的構建,“講學稿”模式下學生、家長培訓方案等。
我們研究的課題時間為三年(初、高中一個輪回),時間較長,參與試驗的教師多,需要大量人力、物力、財力的保障,各級領導對此課題的研究與試驗很重視,不僅金華援疆指揮部、溫宿縣委組織部領導大力支持,同時還得到了縣領導、教育局領導的大力支持,為課題的研究創(chuàng)設了良好的外部環(huán)境。
目前雖然課題開展還不太完善,但已經(jīng)取得了一些可喜的收獲:大多數(shù)試驗教師的教學觀念得到了轉變,課堂上由原來的以老師講為主,轉變?yōu)殛P注學生的學,以學為主。教師原來擔心完不成課時教學任務,大多是自己講,學生被動學習,久而久之學生不思考,等待教師來講?,F(xiàn)在懂得回去預習了,同時還能完成“講學稿”上部分學習任務。教學效果也發(fā)生了明顯的變化,特別是高二英語學科,過去學考過關率較低,現(xiàn)在有了大幅度提升。教師、學生開始接納、喜歡這種教學模式了。試驗教師總體來說工作態(tài)度是端正的,工作熱情是高漲的,教研氛圍是濃厚的?!爸v學稿”的編寫越來越規(guī)范,“講學稿”課堂越來越有模有樣,在試驗過程中涌現(xiàn)出了許多課改積極分子,學校每學期都召開總結表彰大會,及時總結表彰課改先進人物。
2014年11月下旬,我校又選派了8名參與“講學稿”課改試驗的一線骨干教師到“講學稿”發(fā)源地江蘇東廬中學進行了為期一周的實地學習、培訓,回校后每位教師談體會、上公開課。2015年上半年,我們加大教師、學生的“講學稿”理論、實際操作的學習培訓力度,加強制度保障,積極創(chuàng)設濃厚的教科研氛圍。2015年9月將在原有試驗學科的基礎上,將“講學稿”試驗擴展到七年級語文、高一年級數(shù)學學科。
為確保我?!爸v學稿”試驗工作穩(wěn)步、扎實推進,首先教學管理者要加強“講學稿”的理論學習,多觀看東廬中學教師“講學稿”課堂教學視頻,學習、研究他們編寫的優(yōu)質“講學稿”,不斷提升我們的理論水平。其次,強化對我校試驗教師的理論學習培訓,解決思想認識問題。只有解決了思想認識問題,才能積極投身“講學稿”試驗中。再次,加強試驗學科備課組建設和管理,確保“講學稿”編寫過程在第一次、第二次集體備課不流于形式、不走樣,才能確?!爸v學稿”的質量,加強“周周清”,確保學生掌握所學知識,提高教學質量。第四,學校領導、組長工作重心下移,深入集體備課場地、課堂,加強督促和指導。第五,開展各種形式的賽課活動,及時安排聽、評課,為教師成長搭建平臺。總之,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們將扎實、努力地開展各項工作,主動向金華專家學習請教,為探索出適合我校發(fā)展的教學改革之路而努力奮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