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驗人:尹桂平 郭秀梅
2010-2014年吉林省高校圖書館科研論文的計量分析
經驗人:尹桂平 郭秀梅
統(tǒng)計2010-2014年吉林省25所高校圖書館在期刊上發(fā)表的學術論文,從發(fā)文量、期刊、作者、主題、基金等方面分析該地區(qū)的科研論文情況,進而提出高校圖書館提高科研水平的建議。
高校圖書館是為教學和科研服務的學術性機構,除提供信息服務外,本身還是情報研究的科研團隊。圖書館的科研產出可以代表該館的科研服務水平,反映該館的信息服務工作重點和水準。本文通過研究2010-2014年吉林省25所高校圖書館員發(fā)表的科研論文情況,分析圖書館的科研能力及研究重點,揭示圖書館信息服務的重點和方向,以期為其他高校圖書館提供參考借鑒。
研究對象
吉林省高校有58所,除去12所民辦本科院校、21所專科院校,共計25所高校,本文選取這25所高校圖書館被中國知網(CNKI)收錄的期刊論文作為研究對象。
研究方法
發(fā)文量分布
2010-2014年吉林省25所高校圖書館發(fā)文量排在前六位的分別是:長春師范大學圖書館、北華大學圖書館、吉林大學圖書館、吉林師范大學圖書館、延邊大學圖書館、東北師范大學圖書館,具體見表1。
表1 各高校圖書館發(fā)文量分布
期刊分布
吉林省25所高校圖書館在核心期刊的發(fā)文量和各高校圖書館核心期刊發(fā)文量情況見表2、表3。
表2 核心期刊發(fā)文量分布
表3 各高校圖書館核心期刊發(fā)文量分布
從表2、表3可知,五年內吉林省25所高校圖書館在核心期刊上發(fā)文337篇,占發(fā)文總量的22.7%;核心期刊中以圖書、情報、檔案類期刊為主,共計279篇,占核心期刊總量的82.79%;圖書、情報、檔案類核心期刊中發(fā)文超過10篇者分別是:《圖書館學研究》、《情報科學》、《蘭臺世界》和《圖書情報工作》;核心期刊發(fā)文量排在前六位的圖書館分別是:吉林大學圖書館、東北師范大學圖書館、吉林財經大學圖書館、北華大學圖書館、長春師范大學圖書館、吉林師范大學圖書館。
作者分析
作者統(tǒng)計只計入第一作者的發(fā)文數(shù)。發(fā)文量在5 篇以上者,視為多產作者,共計77名。被調查的25所高校圖書館都有發(fā)文5 篇以上的多產作者,其中長春師范大學圖書館有12名5 篇以上的多產作者,延邊大學圖書館有9名5 篇以上的多產作者,吉林師范大學圖書館、吉林財經大學圖書館、北華大學圖書館均有5名5篇以上的多產作者。有6名作者發(fā)文量在10篇以上,分別是長春師范大學圖書館2名、延邊大學圖書館、長春工程學院圖書館、吉林財經大學圖書館、通化師范學院圖書館各1名。
研究主題分析
對1484篇論文的關鍵詞進行統(tǒng)計分析,刪除如“對策”、“趨勢”等不能準確反映研究主題的詞匯及“高校圖書館”、“圖書館”、“大學圖書館”等雷同詞匯,關鍵詞頻次在8以上者見表4。
表4 論文關鍵詞分布
從表4可知,五年內吉林省25所高校圖書館的研究熱點是:服務(信息服務、讀者服務、服務模式)、信息素養(yǎng)(大學生)、數(shù)字化圖書館、非物質文化遺產、信息資源、開放獲取、學科館員等。
基金支持分析
1484篇論文中受到各類基金項目支持的有308篇,占發(fā)文總量的20.75%;其中受國家級項目支持論文有17篇,受省、部級項目支持論文有234篇,受市、廳級項目支持論文有12篇,校級項目資助論文有41篇,CALIS、CADAL 項目資助論文2篇。受國家級項目支持論文中吉林大學圖書館、長春理工大學圖書館、長春中醫(yī)藥大學圖書館各3篇,東北師范大學圖書館、長春工程學院圖書館、吉林師范大學圖書館各2篇,吉林財經大學圖書館、吉林農業(yè)大學圖書館各1篇;省、部級項目支持論文占各類基金項目支持論文的75.97%。
上述統(tǒng)計分析中,從發(fā)文量看,吉林省25所高校圖書館發(fā)文1484篇,核心期刊發(fā)文比例僅為22.7%,反映科研能力有待進一步提升。在這些論文中,發(fā)文量排在前六位者吉林省3個“211工程”高校圖書館均在列,分別是吉林大學圖書館、東北師范大學圖書館、延邊大學圖書館,另有北華大學圖書館,其所屬大學是吉林省省屬規(guī)模最大的綜合性重點大學,2個師范類大學圖書館,分別是長春師范大學圖書館和吉林師范大學圖書館。這6所圖書館中5所均在核心期刊發(fā)文量排行前六位,4所均有多名發(fā)文5篇以上的多產作者,且吉林大學、東北師范大學以及吉林師范大學圖書館又是受國家級項目支持論文產出最多的圖書館。綜上可見,圖書館科研產出與所在高校的規(guī)模、排名高低存在一定的關系。這與大學良好的學術科研氛圍、科研的政策與重視程度、領導層面的大力支持是分不開的。
從核心期刊發(fā)文來看,主要集中在《圖書館學研究》、《情報科學》、《蘭臺世界》和《圖書情報工作》4種期刊上發(fā)表,共計234篇,占核心期刊總發(fā)文量的69.44%。其中《圖書館學研究》發(fā)文最多,其是吉林省圖書館主辦的圖書館、情報類核心期刊;《情報科學》是教育部主管、中國科技情報學會與吉林大學共同主辦的圖書館、情報類核心期刊,兩者主要吸收本省內優(yōu)質稿源,是本省圖書館、情報高水平科技成果展示的主要平臺,所以這兩種期刊成為發(fā)文量最多的核心期刊?!秷D書館學研究》是半月刊,所以它的發(fā)文量是《情報科學》的2倍多。
從主題分布來看,五年內吉林省25所高校圖書館致力于信息服務和信息資源等方面的研究,但各館又各有研究重點、研究特色。如吉林大學圖書館以機構知識庫的建設、開放獲取、大學生網絡閱讀、大學生信息素養(yǎng)教育、信息共享空間的建設為主要研究點;延邊大學圖書館以農村知識服務、對社會服務、民族特色館藏建設為主要研究點;東北師范大學圖書館以信息安全、開放獲取、慕課、學科服務、新媒體為主要研究點;通化師范學院圖書館以滿族非物質文化遺產為研究特色;長春工程學院圖書館以朝鮮族文獻為研究特色。
從基金支持項目上看,各高校圖書館獲得基金資助中以省、部級為主,成為圖書館員科研立項的主要渠道。在申請基金項目資助上特別是國家級項目上,還有較大的提升空間。
根據(jù)研究結果,為進一步提高高校圖書館的科研水平,提出以下建議。
提高館員的科研意識
《普通高等學校圖書館規(guī)程》中明確規(guī)定:“高校圖書館應結合實際有計劃地開展學術研究和學術交流活動,積極申報各級各類科研課題”。但是長期以來圖書館強化對教學和科研的服務工作,而弱化了圖書館自身科研能力的提升,使館員科研創(chuàng)作的意識和動力不足,導致圖書館的科研工作一直處于弱勢狀態(tài)。一方面圖書館管理者應提高科研理念,鼓勵館員進行科研;另一方面,館員應樹立科研意識,在工作中勤思考,多動筆,多積累,提升科研能力。
營造良好科研氛圍
圖書館管理者應為館員營造良好的科研氛圍,比如建立各種科研獎勵制度,為促進館員科研能力提供制度保障;鼓勵館員將實際工作經驗轉化為科研成果,或者鼓勵館員根據(jù)工作中急需解決的問題、出現(xiàn)的新技術、新方法,結合工作內容形成課題,以科研促工作,以工作促科研;將年科研產出量納入館員個人績效考評的指標體系等等。
組建科研創(chuàng)新團隊
圖書館科研多數(shù)為獨立研究,學術行為個人化,這樣勢必使科研方向分散,無法形成很好的研究體系。組建科研團隊,共同探討科研思路,相互討論、互幫互學,共同協(xié)作進行科研創(chuàng)新。
重視基金申報
鼓勵申請各級各類基金項目。校級科研項目,圖書館管理者應積極爭取校內基金項目對圖書館項目的支持傾斜。省級、部級、國家級基金項目,圖書館應集中優(yōu)勢力量組成科研攻關團隊,結合各館的實際情況,以及學校的資源優(yōu)勢和學科特色,確定一到兩個研究重點,最好形成特色研究,以提高申請成功的概率。
10.3969/j.issn.1001-8972.2015.21.052
知網(CNKI)的學術期刊
總庫,在高級檢索界面,“作者單位”后檢索詞輸入框中輸入“某圖書館”,時間“從2010年至2014年”。為提高研究的準確性,對同作者同篇名或不同篇名但內容基本相同的論文,只計一篇,最終得到1484篇有效論文。然后利用文獻計量法對期刊論文從發(fā)文量、期刊、作者、主題、基金等方面進行分析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