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領(lǐng)軍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C 文章編號:1672-1578(2015)10-0182-01
“學講計劃”的理念跟新課程倡導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是一脈相承的。該計劃倡導的基本教學環(huán)節(jié)是:自主先學——小組討論——交流展示——質(zhì)疑拓展——檢測反饋——小結(jié)反思。其中“自主先學”要求學生在教師講授前,讓學生自己先行學習。而對于語文教學來說,“圈點批注法”恰好可以在這一環(huán)節(jié)派上用場。
1 圈點批注法的內(nèi)涵及其對于語文教學的意義
1.1何謂“圈點批注”
圈點批注學習法的運用對于自主學習來說是一個很好的突破口。這種學習方法能從根本上調(diào)動學生自主閱讀的積極性,使之在自覺狀態(tài)下與文本接觸,深入文本的字里行間,與文本進行富有個性的“對話”。它能變被動接受為主動吸收,使學生養(yǎng)成喜歡閱讀、敏于感悟的良好習慣,而不是在課堂教學被動地等待老師的直接告訴與生硬灌輸。所謂“圈點”,指閱讀時要求學生運用自己已經(jīng)掌握的或經(jīng)常應用的能夠幫助自己理解文本的相關(guān)符號(如單橫線、雙橫線、曲線、圓點、圓圈、五角星等),在文章的字里行間進行勾畫。所謂“批注”,即要求學生就文本的思想內(nèi)容或表達形式進行品評、鑒賞同,在字里行間寫下自己的批語、注釋或理解、感悟。這一過程是對文本語言、文本內(nèi)涵、文本表現(xiàn)手法的吸收、消化、理解的過程。
1.2“圈點批注法”能夠促進學生語文能力的發(fā)展
圈點批注法對于促進學生的感悟、體驗、鑒賞能力的發(fā)展,有著極為重要的意義,它是小學生學習語文不可或缺的方法之一。圈點批注法在高年級的閱讀課堂教學中使用較為合適,這種學習方式能夠讓學生真正進入用心讀書的境界,使之做到“眼到、口到、心到、手到”,能夠讓學生真正體驗到語文學習的快樂,真正掌握自主學習語文的捷徑?!皶x百遍,其義自見?!碑攲W生與文本進行了親密接觸,當學生帶著一顆感悟之心漫步于文字的叢林中時,就會獲取自己獨特的見解,就會在課堂上踴躍發(fā)表自己的獨到觀點,為課堂教學生成的寶貴的資源。
在“學講計劃”思想指導下,筆者比較喜歡運用圈點批注教學法,并且進行了不斷的教學實踐。學生嫻熟地運用“圈點批注法”能夠較快地抓住文本中重點的、精彩詞句,能夠較快地拎出文本的中心語段,較快地理清文本思路,概括出文本語言的特點與風格,進而在不知不覺中提高自己品味語言、鑒賞語言的水準。如果教師能安排學生進行經(jīng)常性的練習,當學生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練習,嘗到這種方法的甜頭以后,閱讀課文自然會更自覺、更投入,從而告別過去那種淺嘗輒止、不求甚解的讀書方法,閱讀、分析、表達等能力也會逐漸提高。
2 圈點批注法在運用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由于一些老師對圈點批注法的認識不足,導致在操作、實施過程中仍存在一些問題,主要表現(xiàn)圈點批注要求寬泛,指向性不明。圈點什么,批注什么,這是教師在教學設計時就應該非常明確的問題??刹糠纸處熾m然已經(jīng)對圈點批注法有了初步的認識,但卻往往不知道該怎樣具體地設計使用才能為實現(xiàn)教學目標服務?!叭Α笔裁矗白ⅰ笔裁?,指向不明。學生任意地在一些字、詞、句上進行圈點批注,交流時可以看出他們的關(guān)注點也是五花八門,隨意性較大,沒有切實圍繞中心問題與文本進行深層對話,對文章重點、難點的突破沒有起到實質(zhì)性的作用。究其原因,主要在于教師在教學設計時沒有確定課文中的哪些精彩點可以要求學生通過圈點勾畫的方法來閱讀,沒有想到應該如何對圈點批注法的使用進行指導、點撥。
3 科學運用圈點批注法,培養(yǎng)學生自主感悟與交流研討的能力
3.1明確要求,指導學生有效地進行圈點批注
開展批注式閱讀,教師要讓學生掌握批注的方法與步驟,明確每一次批注的相關(guān)要求,為深入探究作好鋪墊。當學生真正掌握了圈點批注的方法并用于閱讀活動時,學生語文學習的熱情將被激,思維也會處于活躍狀態(tài)。學生圈點得是否到位,批注得是否正確深入,用語是否能做到言簡意賅,見解是否有獨到之
處……教學設計時需要教師事先作出周密考慮,在學生圈點批注時也要進行巡視、指導。如,筆者教學《九寨溝》一課時,運用課件呈現(xiàn)了如下的“學習任務單”:(1)掃除障礙——圈出不認識的生字和不理解的詞語;(2)思考感悟——畫出文中運用修辭手法進行生動描寫的句子;(3)鑒賞評論——從表達手法方面對畫下的句子進行欣賞,將自己的感悟?qū)懴聛?。?課時完成前兩項學習任務,在此基礎(chǔ)上進行小組討論、交流;第2課時圍繞中心問題用實物投影儀,對學生寫的批注進行展示、交流、分享。教學過程中,筆者先安排學生圈點批注,以引領(lǐng)學生走進文本,感知文本;然后指導學生就文本的內(nèi)涵及表達形式再作批注。三次批注的要求不斷提高,從易到難,步步為營。隨著批注活動的推進,學生對文本的解讀也會層層深入。
3.2創(chuàng)設平臺,及時組織學生交流反饋
教師在設計安排學生進行圈點批注之后,還應設置交流、分享環(huán)節(jié),鼓勵學生在小組內(nèi)或面向全班交流圈點批注的成果,借此來展示自己對文本的體驗與感悟。學生能夠及時反思自己的批注結(jié)果,接納同伴觀點,就會使自己的閱讀感悟趨于完善,進而提高自己的閱讀質(zhì)量,獲取更多收獲,樹立學好語文的信心。如,教學《三打白骨精》,筆者要求學生自主閱讀課文,從情節(jié)設置的角度作批注。筆者給學生提供了下面的表格(表略,設置的欄目有:人物、情節(jié)、典型語言、典型動作、性格特點),供學生閱讀時針對這些方面進行批注。對于此教學環(huán)節(jié),筆者在備課時進行了精心設計,使之充分地運用于語文課堂實踐活動中。教學內(nèi)容的指向性非常明確,建議學生批注時對情節(jié)要高度關(guān)注并分析,還通過表格的填寫指導學生怎樣批注。在學生跟文本進行了充分的“對話”之后,開始進行反饋、交流環(huán)節(jié)。引導學生對批注的內(nèi)容進行理解、辨析、感悟,使學生的學習層次由淺表走向深入,進而提高學生鑒賞文章、品評語言的能力。實踐證明,適當?shù)姆答?,既可以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自主性,又可以明確地告訴學生批注準確與否。因此,教師在教學設計時,要重視圈點批注后的交流、反饋,進而突破教學重點、難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