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赟
摘要:以70名大學生作為實測對象,運用奧爾夫音樂治療的理念和方法,就24項積極心理品質進行前后對比。對研究結果進行分析討論。
關鍵詞:奧爾夫音樂治療 大學生 積極心理品質 調查分析
據有關調查顯示,近年來全國大學生中因精神疾病退學的人數占退學總人數的54.4%,有28%的大學生具有不同程度的心理問題,其中有近10%的學生存在著中等程度以上的心理問題。由此,培養(yǎng)積極健康的心理品質就顯得尤為重要。
積極心理品質是積極心理學的核心概念,是個體在先天潛能和環(huán)境教育交互作用的基礎上形成的相對穩(wěn)定的正向心理特質。研究者們在兩百種人類擁有的美德上提出了普遍著作和觀點都支持的6種美德24種力量。培養(yǎng)積極健康的心理品質能更好地預防心理疾病,有利于塑造高素質人才。
奧爾夫音樂治療建立在奧爾夫音樂教育體系的基礎上,通過音樂的方式,刺激聽覺、觸覺、視覺、動覺等各種器官,參與者進行深入的思考、反應并有機會使用整個身體來表達、創(chuàng)造和想象。治療活動作為一種刺激,引發(fā)對集體音樂活動的歸屬感和成就感。
一、研究方法
(一)研究工具
1.SCL·90癥狀量表
此量表包含90個項目,10個因子,每題采用5點評分,癥狀從無到嚴重分別評為1、2、3、4、5,得分越高表示癥狀越明顯,心理健康狀況越差。
2. 24項積極心理品質量表
Park和Peterson等人編制的成人版積極人格特質問卷。
3.總體幸福感量
為美國國立衛(wèi)生統計中心制訂的一種定式型測查工具,用來評價被試者對幸福的陳述。
4.生活滿意度量表(LSR)
包括三個獨立的分量表,分別是生活滿意度評定量表、生活滿意度指數A和生活滿意度指數B。
5.結構化訪談施測對象,并對訪談內容進行分析。
(二)研究對象
均為上海某大學自愿報名參加的學生。通過量表,篩出施測對象70人,平均年齡20.5歲。分為實驗組與對照組,每組男20人、女15人。實驗組的成員分為五組進行,數據統一計算。對照組不做任何干預。
(三)研究程序
研究歷時兩個月,每周1次,共8次。治療活動經歷了三個階段。即:自我發(fā)現階段,自我探索、發(fā)展階段,自我創(chuàng)造階段。在治療師的引導下,學生通過動腦、動手,運用肢體和聲音全身心地感受和表現音樂。涉及目標領域包括:感知能力、完全形態(tài)、語言、交流、激發(fā)。
(四)數據處理
使用spss19.0對施測對象前后測數據進行描述性統計、獨立樣本t檢驗、方差分析、回歸分析等數據處理。
(五)結果分析
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對實驗組和對照組的前后測差異進行檢驗:前測中兩組施測對象的24項積極心理品質均不存在顯著差異,兩組是同質的。后測中兩組施測對象的創(chuàng)造力(t=8.31,p<0.01),好奇心(t=5.11,p<0.01),真誠(t=6.77,p<0.01),勇敢(t=10.85,p<0.01),堅持(t=4.21,p<0.01),熱情(t=8.65,p<0.01),友善(t=6.69,p<0.01),愛的品質(t=8.34,p<0.01),公平(t=2.25,p<0.05),領導力(t=5.04,p<0.01),團隊精神(t=6.25,p<0.01),謙虛(t=4.90,p<0.01),感恩(t=-2.60,p<0.05)13種積極心理品質存在顯著差異,實驗組對象被測水平顯著高于對照組對象。實驗組施測對象的后測數據顯著高于前測數據,對照組前后測數據不存在顯著差異。
(六)結論與分析
從研究的數據分析和主觀評價兩方面顯示,通過治療,實驗組對象24項積極心理品質中的11項有顯著改善,主觀體驗愉悅,自我能力提升。綜述歸納為以下方面:
1.治療師與施測對象之間的關系。治療師是整個活動的核心,必須具有靈活性和熟練的專業(yè)技巧。良好的共情,會緩解成員間的不良情緒。有效的溝通,促使大家積極努力參與,并逐步享受音樂活動帶來的樂趣。
2.團體活動中情緒的改善。施測對象目光從游移到肯定,表情由緊張到放松,在設想對方不友好不熱情的疑慮逐步消失的同時,情緒得到緩解?!捌灞P”聲勢活動中,施測對象的肢體在音樂伴奏中逐漸放松,利用身體各部位發(fā)出的聲音拍打創(chuàng)作節(jié)奏。與其他小組成員進行目光接觸、交流,最后將節(jié)奏重拍用與伙伴握手和相互問好替代。非言語的行為,將對自我的專注力轉移到互動中,明顯降低了自我困擾,有效地改善了情緒。
3.接納與自信。對他人的接納標志著一個人內心的開放程度,只有打開封閉的自我,才能體會到來自他人的接納和理解。紙杯編創(chuàng)屬于自己的節(jié)奏活動中,某個成員打錯了或沒接上,其他成員將鼓勵的眼神傳遞給他。大家在相互支持下,從最初的磕磕碰碰到后來的流暢、有序。討論中大家談到,正因為隊友敞開胸懷無私的接納,才逐步建立自信,相信自己一定能行,大膽嘗試,接受挑戰(zhàn)。
4.團隊中的協作力。隨著音樂治療活動的深入,施測對象彼此間的信任關系不斷建立。例如:五個小組分別為《洋娃娃和小熊跳舞》的旋律即興編創(chuàng)伴奏。如何突破常規(guī)思維,從其他小組中脫穎而出成為討論重點,分歧矛盾不斷產生。如何找尋團隊和個人創(chuàng)作的突破口就顯得尤為重要。大家意識到勇于面對分歧,齊心協力,積極尋找解決方法,互相理解包容,矛盾分歧調和的同時,彼此間的感情也更加深厚了。
在多元化的社會思潮和社會壓力下,處于青春期的大學生或多或少的存在各種各樣心理健康問題,加強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新形式下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舉措,是高等學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研究顯示,音樂這種非語言交流的藝術形式,在告別傳統藝術欣賞和審美領域外,應用于心理治療領域,在愉悅身心的同時,收到了良好的治療效果。充分發(fā)揮、利用音樂的最大效能,引導學生積極健康成長,在主動參與治療活動的過程中,培養(yǎng)團隊協作能力,達到宣泄情緒、自我表現、自我實現的目的。
參考文獻:
[1]毛晨麗.淺談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J].心智,2012,(05).
[2]孟萬金.論積極心理健康教育[J].教育研究,20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