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幸明
葉圣陶先生在談作文教學時就曾經(jīng)指出:“能不能把古來的傳統(tǒng)變一變,讓學生處于主動地位呢?讓學生養(yǎng)成自己改的能力,這是終身受用的?!蹦敲次覀冊撊绾闻囵B(yǎng)學生自改作文的能力呢?我認為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做起。
一、增強學生自改作文的意識
小學生自改作文意識和能力的形成是一個動態(tài)的過程,低年級在練習造句、說話和寫話的時候,就要引導學生相互評議,相互對照,并且要求學生在寫好以后再讀讀,看通順不通順,有沒有錯別字等。到了中高年級,特別是作文評講課上,教師要宣讀好作文,表揚一些改得好的學生,從而激發(fā)學生自改的意識。
二、引導學生逐步掌握自改要求
1.結(jié)合閱讀教學,打好改的基礎
學生自改能力的形成,是與閱讀能力、寫作能力同時、平行地增長的。為此,我們要利用閱讀教學,打好學生改文的基礎。(1)增強語感。在閱讀教學中加強朗讀訓練,培養(yǎng)學生對語言文字的感受能力,就為改文打下了基礎。學生的語感增強了,就能邊讀作文邊憑著對語言的靈敏感覺,發(fā)現(xiàn)作文中的毛病,找到需要修改的地方。(2)推敲詞句。在講讀教學中,要注意引導學生通過推敲。去領會作者遣詞造句的匠心。在“練習”的教學中,要啟發(fā)學生對“選詞填空”“詞語搭配”“填上適當?shù)脑~”等練習題,進行比較、分析,培養(yǎng)學生推敲的能力和習慣。有了這個基礎,學生修改文章就不會感到很累了。(3)學會提問。在閱讀教學中要注意培養(yǎng)學生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為修改作文打下基礎。如,研究課題時提出:課題和內(nèi)容有什么聯(lián)系?換一個題目行不行?在研究詞句時提出:用上這個詞有什么好處?這一句話在這一段中起到了什么作用?在研究篇章時提出:為什么這樣開頭,這樣結(jié)尾?文章各段之間有什么聯(lián)系等。
2.采取逐步引導,教給學生改文的方法
培養(yǎng)學生修改作文的能力,重在教給方法。教師應有計劃地把修改作文的方法教給學生。這些改文的方法,要指導學生通過實踐去獲得。(1)過程示范。教師選擇一篇有代表性的習作,當著全班學生的面批改,邊批邊分析,讓學生直接感知教師批改作文的全過程,從而效仿老師進行批改。(2)自我修改。這是一種完全獨立的修改訓練,是小學生修改作文的最高階段。要求學生自改作文時,一個階段突出一個重點,不要求面面俱到。
修改作文是一種習慣,也是一種能力,我們要在修改文章的反復實踐中,引導學生養(yǎng)成改文的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