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秋芳
摘 要:如何讓教育面對全體學生,去關注全體學生的發(fā)展,教師無法回避對“學困生”的轉化工作,有效地轉化“學困生”,讓“學困生”從發(fā)展性評價中“站起來”,或許就能夠成就一名“學困生”的未來。
關鍵詞:學困生;轉化;發(fā)展性評價
讓教育面對全體學生,去關注全體學生的發(fā)展,我們無法回避對“學困生”的轉化工作,如何讓“學困生”從發(fā)展性評價中“站起來”呢?
一、注重學習過程性評價
對學困生的學習評價應貫穿于教學的每個環(huán)節(jié)、每個階段。
1.課前預習評價
課前的預習,有助于“學困生”盡早地進入課堂教學狀態(tài),有助于對一些基本知識的掌握,也有助于學習自信心的培養(yǎng),可以盡量減少因為課堂聽不懂所產生的溜號。
在學習《約分》時,我為學困生布置了以下預習任務:(1)什么是最簡分數(shù)?(2)什么是約分?(3)約分的依據(jù)是什么?(4)約分的方法有幾種?上課伊始,學困生張曉明(化名)就高高地舉起手來:“■、■、■”這些都是最簡分數(shù)。因為這些分數(shù)的分子分母公因數(shù)只有1?!薄澳慊卮鸬梅浅蚀_!看來你昨天預習得很認真!”當教學約分的方法時,我發(fā)現(xiàn)張曉明皺著眉頭認認真真地坐在那里,聽著同學和老師的辯論。一會兒低下頭,一會兒又抬起頭來眼睛死死地盯著老師,盯著黑板。不一會,臉上露出了欣喜的笑容。
2.課中學習評價
(1)課堂表現(xiàn)評價。在教學設計、課堂教學中對于一節(jié)課的基本知識,盡量要讓學困生能夠在課堂中過關,每節(jié)課課堂上的提問自然不可避免,主要選擇一些較為基礎的問題讓他們回答。重點關注學困生對基礎知識的掌握程度,而及時地鼓勵當然不可缺失。
(2)課堂練習評價。安奈特·布魯肖在《給教師的101條建議》32條“切忌只講不練”中說:“光聽游泳課,我們學不會游泳;只有下水游,才可能學得會。光聽駕駛課,我們學不會開車;只有動手開,才有可能開起來。生活中如此,課堂上亦然?!币虼耍瑢W困生積極地進行課堂練習是學困生掌握知識、形成技能、發(fā)展智力的重要手段和必要途徑。
教學完約分的方法后,我請同學們把■進行約分。巡視中注意觀察張曉明的作業(yè)適當輔導。二次練習中,我請張曉明板演基礎性練習。“針對張曉明的板演同學們有什么要說的?”“張曉明做對了!”“張曉明寫得很認真!”“張曉明的數(shù)字寫得很規(guī)范”“張曉明聽得很認真!”……在同學們的贊揚聲中,我又一次看到張曉明燦爛的笑容。
(3)組內活動參與度評價。這一過程主要是評價學困生的實踐操作能力、學習態(tài)度、參與活動的興趣、執(zhí)行能力以及與同學合作情況。
3.課后復習評價
有人說,數(shù)學是做出來的。其實很多數(shù)學“學困生”產生的根源在于課堂不聽課,課后不做作業(yè),久而久之,成績自然就差了,而要讓學困生做作業(yè),可不能一味地不加選擇,對于數(shù)量也要有嚴格的控制。既能鞏固基礎知識,又能在他們力所能及的情況下,對他們的作業(yè)進行面批,出現(xiàn)的錯誤及時輔導,并加以鞏固。
例如,布置課外練習時,可根據(jù)課程標準和各層次學生的學習情況,制訂A、B、C三類分層練習題,A類:(1)找出下面分數(shù)中的最簡分數(shù):■、■、■、■等。(2)把下列各分數(shù)約分:■、■、■、■等。B類:怎樣更快地寫出最簡真分數(shù)?C類:一個最簡真分數(shù),若將它的分子加上2,則等于■。這個分數(shù)可能是多少?其中A類是必做題,題目與教材中的示例接近,著重于基礎知識、基本技能的訓練,滿足學生最基本的要求。這一層次的練習即為“學困生”的作業(yè)。針對小學生的年齡和心理特征,鼓勵更多的學生“跳一跳就能摘到果子”,我引入了這樣的激勵機制:每次練習或作業(yè),能把A題全做對的“學困生”在平時成績上加5分,而能把選做B、C類題且都做對的同學在平時成績上加10分,期末平時成績的累計不設上限,以鼓勵“學困生”多思多練。單元小測也設計出A、B、C三種不同層次的試題。對不同層次的學生有不同的要求及評分標準,同樣對完成規(guī)定外的試題做對的也加分。
二、結合學習終結性評價
1.單元小測二次評價
單元測試卷中,我本著給所有的學困生以發(fā)展的余地,在第一次評價的基礎上,借助于課堂評價試卷,再給學困生一次補正的機會,在單位時間內,如若補正的完全正確,則將失分折合50%反饋給學生,這樣如果一份80分的試卷,學生在認真評析之后,將錯題完全補正,則再給10分(20×50%),當然這10分將涉及聽課效率,補正時的態(tài)度及書寫是否合乎要求,補題時的分析是否到位,補得是否正確等等。
2.期中期末綜合評價
期中期末測試卷成績分為兩部分,一部分是試卷成績,另一部分是教師根據(jù)學困生的平時表現(xiàn)打出的折合分數(shù)。
為了孩子,我們當教師的應該拿明天社會發(fā)展的需要來教今天的孩子。只有幫助今天的“學困生”從發(fā)展性評價中站起來,才能使“人人學好數(shù)學,人人學更多的數(shù)學”成為現(xiàn)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