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錦霞
【摘 要】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越來越不能滿足教學需求,課程改革的呼聲越來越高。隨著新課改的逐漸深入,小學數學生活化教育逐漸被開發(fā),這種教學方式非常適合小學生,彌補了傳統(tǒng)教學方式與生活聯(lián)系過少進而脫節(jié)的缺陷,給現(xiàn)代數學教學增添了活力。本文就小學數學教育生活化模式的含義、模式探討這兩個方面加以簡要分析。
【關鍵詞】小學數學教育生活化 ? ? 情景 ? ? 教材 ? ? 生活
新課改的教學理念不斷得到完善,不斷貼近實際、貼近生活,小學數學教育生活化模式以學生為中心,轉換師生之間的角色,在學生自主學習的基礎上,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小學生在這種模式下學習,不僅情緒高漲、思路活躍,而且可以提高學生觀察事物、分析問題的能力,在生活中學習、在學習中提高。
一、小學數學教育生活化模式的含義
《全日制義教育數學課程標準》明確指出:小學數學學習,這是一種數學活動的教與學。教師要從生活中挖掘教學素材,將教學與生活實際聯(lián)系起來,從小學生已經積累起來的認知基礎出發(fā),創(chuàng)設數學教學情景,構建學生的知識體系。在小學階段,學習興趣的培養(yǎng)與學習自信的提高是影響學生學習的重要因素。教師要充分了解學生,將生活與學習加以聯(lián)系,在輕松的環(huán)境下教授數學,通過精心設計,讓數學融于生活,使學習變得直觀、生動。著名教育家杜威說過:學習的唯一途徑就是生活,沒有社會需求,離開社會環(huán)境,學習就會變成學教條,就像在海岸上教授孩子學習游泳一樣。
二、小學數學教育生活化的模式分析
(一)營造課堂氣氛,創(chuàng)設教學情景
數學來源于生活,還應還原于生活,這樣才能讓學生的學習更容易,更容易被理解、接受。教師在具體教學中,應該在充分準備的基礎上,將教材知識點與生活細節(jié)結合起來創(chuàng)設情景,設置猜想,提出假設,引導學生深入思考,使數學生活化、教學氛圍生活化。例如,關于數學加減法的運算“423+95=?”這對于剛剛接觸大數字加減法的學生會感到陌生,教師在這時加以講解,變化算式形式“423+100-5=?”這樣將大數字轉化為取整計算。接下來進行舉例,讓學生從生活中感受大數字加減法的計算。如,小明的媽媽買豆?jié){機花了423元,又給小明買了一套玩具花了95元,那么小明的媽媽一共花了多少錢?在這次交易中如果小明的衣服是100元,那么計算會比較直觀,正數容易計算,可是100元比小明媽媽實際多花費5元,那么在計算時減掉5元,計算結果便顯而易見了。這種方式使大數化整,大數化小,方便小學生學習。
(二)使教材變?yōu)閷W習工具,開啟學習與生活之間的大門
教材不同于大綱,它是學習方法的載體,是一種學習工具,教師不能將教材當成學習的全部,要提升教材的使用價值,挖掘教材的潛在價值,使課堂融于生活。例如,小學數學教材中有關于計量單位克與千克的學習,教師要將教材所列舉的內容當成一種參照,運用于生活中。教師在課堂上講授完約等數的相關理論后,布置學生回家之后觀察幾件物品上的重量,并詳細記錄。經過觀察,學生會有這樣的疑問,實驗包裝袋上表明的重量為400±5克,經過學生動手稱重,食鹽的重量會在400克左右晃動,教師加以引導,因為食鹽的凈含量為400克,加上包裝袋就會出現(xiàn)400±5的情況。
(三)理論與實際相結合,在生活中尋找練習素材
數學從生活中來,只是上升到文字的形式,在課本中形成理論知識,學習數學最終的目的還在于還原回生活,更好地為生活服務。所以,教師在教授學生相關理論時,要多尋找一些應用題,培養(yǎng)學生理論聯(lián)系實際的能力。教師從生活中找到的應用素材,并應用于教學,應該注意以下幾點;第一,應用素材與生活有高度的相關性,第二,教學素材具有可操作性;第三,數學教學與課外活動相結合。例如,在小學數學比例尺的學習中,教師在講授相關知識點時可以這樣引入:同學們了解自己的身體嗎?讓我來告訴同學們一些隱藏在我們身體上的小秘密。我們頭與身高的比例大約為1∶7,腳與身高的比例同樣大約為1∶7,拳頭周長與腳的長度比例為1∶1,當你去買帽子或者襪子的時候,就可以將襪子繞著拳頭一周,判斷襪子是否合適。將生活與小學數學教學結合起來,不僅能夠減輕學生理解的難度,更增強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利用學習到的理論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是一種良好的教學途徑。
三、結束語
綜上所述,將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是提高教學有效性的良好途徑,教師在實際教學中,積極創(chuàng)設教學情景,將生活問題移至課堂,再將課堂理論運用于生活,促進學生動腦思考,培養(yǎng)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經過不斷學習,鍛煉學生用數學思維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讓數學學習趣味化,讓生活充滿數學技巧。教師是學生學習的組織者,更是學生學習的引路人,教師要充分觀察身邊的可用教學素材,讓數學教學貼近生活,讓學生感受到數學學習的樂趣。
【參考文獻】
[1]王晴晴.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研究[D].濟南:山東師范大學,2014.
[2]於海根.數學教育生活化實施途徑初探[J].新課程學習(上),2013(10):36-37.
[3]趙春紅.中芬小學數學課程標準比較研究[D].揚州:揚州大學,2014.
[4]孫彥琦.淺談小學數學教育生活化[J].牡丹江教育學院學報,2008(01):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