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爾古麗?依米爾
(阿瓦提縣人民醫(yī)院兒科,新疆 阿瓦提 843200)
探討母親孕期貧血及嬰幼兒飲食情況等對幼兒貧血的影響
努爾古麗?依米爾
(阿瓦提縣人民醫(yī)院兒科,新疆 阿瓦提 843200)
目的 探討母親孕期貧血及嬰幼兒飲食情況等對幼兒貧血的影響。方法 選取2013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療的貧血患兒50例,將其設為觀察組。另抽取同期50例非貧血幼兒50例,將其設為對照組。分析兩組受檢者的保健資料,同時回顧性追蹤患兒母親孕期時的保健資料。對比兩組幼兒的飲食情況及其母親孕期貧血情況。結果 由調(diào)查結果可知,嬰幼兒貧血與其輔食添加種類、斷乳后食品種類、既往貧血史、既往鐵劑治療史、現(xiàn)頭圍、母孕晚期血紅蛋白濃度及紅細胞計數(shù)等因素有關。此外,母親孕晚期紅細胞計數(shù)與其居住地是導致嬰幼兒貧血的重要因素。結論 母親孕晚期貧血及嬰幼兒的不合理飲食是導致嬰幼兒貧血的重要原因。及時為母體孕晚期補充鐵元素,改善幼兒不良的飲食習慣對降低幼兒缺鐵性貧血發(fā)生率具有重要的臨床意義。
母親孕期貧血;嬰幼兒飲食;幼兒貧血;影響
在我國,6個月~2歲嬰幼兒貧血發(fā)生率約為40%~50%,需引起廣大社會人士的關注。一直以來,許多中外學者認為導致幼兒貧血的主要原因為幼兒時期喂養(yǎng)不當或因幼兒存在偏食、厭食而導致鐵元素攝入不足[1]。近年來,該種理論受到質疑,原因為在生活條件日益提高的現(xiàn)代社會,許多幼兒的飲食習慣受到改善,飲食種類也相對豐富,但幼兒貧血的發(fā)生率并未呈下降趨勢。不可否認,飲食不恰當是導致幼兒貧血的重要因素,但是否還存在其他導致幼兒貧血的相關因素仍待考量。有報道指出,母親孕期貧血可能導致幼兒貧血。在此次調(diào)查中,我院即對該種理論的準確性進行分析,并重點探究母親孕期貧血及嬰幼兒飲食情況等對幼兒貧血的影響,具體情況如下。
1.1臨床資料:選取2013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療的貧血患兒50例,將其設為觀察組。其中男24例、女26例,幼兒年齡為6個月~3歲,平均年齡(1.5±0.23)歲。對幼兒的居住地進行分析后,發(fā)現(xiàn)該50例患兒中由42例來自于我市經(jīng)濟相對落后的地區(qū)。另抽取同期50例非貧血幼兒50例,將其設為對照組。其中男25例、女25例,幼兒年齡為6個月~3歲,平均年齡(1.5±0.31)歲。對該50例幼兒的居住地進行分析,發(fā)現(xiàn)其大多來自于當?shù)亟?jīng)濟較為發(fā)達地區(qū)。兩組幼兒在年齡、性別等一般臨床資料上無顯著差異,具有可比性(P>0.05)。對兩組幼兒的系統(tǒng)保健資料進行分析,同時回顧性追蹤其母親孕期時的保健資料。
1.2方法:對幼兒及其母親的相關資料進行分析。其中,幼兒情況包括其胎次、產(chǎn)次;出生身高、體質量、Apgar評分及目前的身高、體質量、頭圍、胸圍、血紅蛋白濃度(Hb);既往貧血史、鐵劑治療史;輔食添加時間、斷乳后主、副食結構等。母親情況包括孕早、中、晚期血紅蛋白濃度(Hb)與紅細胞計數(shù)(RBC)。
1.3統(tǒng)計學處理:以SPSS10.0統(tǒng)計學軟件對此次所得數(shù)據(jù)進行分析處理,以t檢驗作為計量資料,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時差異顯著,結果具有統(tǒng)計意義。
2.1嬰幼兒貧血單因素分析:由分析結果可知,兩組受檢者中,觀察組幼兒在其輔食添加種類、斷乳后食品種類、既往貧血史、既往鐵劑治療史、現(xiàn)頭圍、母孕晚期血紅蛋白濃度及紅細胞計數(shù)等因素上與對照組幼兒存在明顯差異,結果具有統(tǒng)計意義(P<0.05)。見表1。
2.2嬰幼兒貧血多因素Logistic回歸模型分析:由分析結果可知,母親孕晚期紅細胞計數(shù)與其居住地是導致幼兒貧血的主要因素。見表2。
對于幼兒而言,缺鐵性貧血可對其生長發(fā)育造成不良影響。貧血幼兒主要臨床表現(xiàn)為面色蒼白、困倦乏力、口角炎、情緒暴躁等。在我國,幼兒貧血發(fā)生率處于較高水平,應引起社會的廣泛關注。引發(fā)缺鐵性貧血的重要原因之一在于幼兒飲食中鐵元素補充不足。但是否還存在因他引發(fā)幼兒缺鐵性貧血的原因一直是研究的重點。在此次調(diào)查中,我們肯定了飲食因素只是造成幼兒貧血的重要原因之一。同時了解到,母親孕期貧血也是造成幼兒貧血的重要因素。有相關報道指出,孕晚期存在貧血病癥的產(chǎn)婦其胎兒的貧血患病率明顯升高。此外,還有報道指出存在患缺鐵性貧血的孕婦,其胎兒肝臟代謝功能將受到一定的影響[2-3]。這樣就合理解釋了存在孕期貧血癥狀的產(chǎn)婦及娩出的胎兒在幼兒時期易存在較高的貧血概率。
表1 嬰幼兒貧血單因素分析
表2 嬰幼兒貧血多因素Logistic回歸模型分析
此次調(diào)查顯示,母孕晚期血紅蛋白濃度和紅細胞計數(shù)降低與嬰幼兒貧血具有相關性,筆者認為,這可能因為孕母在哺乳期時體內(nèi)血清的鐵含量不高,進而造成母乳中鐵元素含量較低,嬰幼兒從母乳中吸收大鐵元素就相對較少[4]。此外,孕期缺鐵性貧血女性可能伴有鐵利用或吸收功能障礙,這類障礙也能遺傳給子代,進而使得嬰幼兒的鐵吸收功能較差[5]。筆者觀點與上述觀點相一致,即母體孕期貧血均是引發(fā)幼兒貧血的重要原因。
除了母體因素外,嬰幼兒的居住地也與嬰幼兒貧血呈高度相關性。每個地區(qū)的生活習慣、飲食習慣、健康意識均存在一定的差異。相對而言,經(jīng)濟發(fā)達地區(qū)的嬰幼兒貧血率低于經(jīng)濟較為落后的地區(qū),主要因經(jīng)濟發(fā)達地區(qū)更加注重飲食保健、膳食平衡,因此嬰幼兒在飲食中所攝取的鐵元素相對較高。而經(jīng)濟較為落后地區(qū),其因生活條件受到一定的限制,嬰幼兒飲食較為單一,常常缺乏微量元素及膳食纖維的補充,因此貧血發(fā)生率較高[6]。此外,既往貧血史、既往鐵劑治療史、幼兒現(xiàn)頭圍等也與嬰幼兒貧血存在一定的關系。因此,臨床上需加強對新生兒的檢測,在母孕后期及時為缺鐵性產(chǎn)婦補充適量的鐵元素,關注幼兒輔食添加種類,提高幼兒父母對于幼兒的保健意識,降低幼兒貧血的發(fā)生率。
綜上所述,母親孕晚期貧血及嬰幼兒的不合理飲食是導致嬰幼兒貧血的重要原因。此外,在日常生活中,幼兒家屬需積極的帶幼兒入院檢查微量元素的相關水平,注意飲食的合理性,以降低幼兒貧血發(fā)生率,促進幼兒健康成長。
[1]李雨田,郭小芳,卲冰心,等.孕期營養(yǎng)指導管理模式對子代的影響[J].吉林醫(yī)學,2014,35(28):6354-6355.
[2]陜麗萍.嬰幼兒缺鐵性貧血防治的臨床觀察[J].中國保健營養(yǎng)(上旬刊),2014,24(1):190-191.
[3]Meinzen-Derr JK,Guerrero ML,Altaye M,et al.Risk of infant anemia is associated with exclusive breast-feeding and maternal anemia in a Mexican cohort.[J].J Nutr,2006,136(2):452-458.
[4]郭鑫,張玲,張洪遠,等.2歲以下兒童貧血狀況及危險因素研究[J].中國婦幼保健,2014,29(5):752-754.
[5]Perez EM,Hendricks MK,Beard JL,et al.Mother-infant interactions and infant development are altered by maternal iron deficiency anemia.[J].J Nutr,2005,135(4):850-855.
[6]劉軍,李榮.新疆地區(qū)不同民族缺鐵性貧血患兒飲食及認知分析[J].新疆中醫(yī)藥,2014,32(1):85.
R179
B
1671-8194(2015)25-012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