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秀梅
【摘 要】數(shù)學概念是數(shù)學學科中構(gòu)成判斷、推理等思維形式的基礎,正確理解并靈活運用數(shù)學概念是掌握數(shù)學基礎知識和運算技能,發(fā)展邏輯論證和幾何想象能力的前提。
【關鍵詞】數(shù)學概念教學;靈活運用;理解概念;引導學生 小學高段數(shù)學中的許多概念已經(jīng)有比較明確的定義,有了一定的邏輯意義和嚴密性,反映了事物的本質(zhì)屬性。為了保證概念的科學性和嚴密性,在教學中教師往往步步為營,概念的揭示追求嚴密的描述,為一詞一句費盡周折。結(jié)合教學《認識平行四邊形》的實踐,談談自己粗淺的體會。
《認識平行四邊形》案例
一、探究平行四邊形的特征,揭示平行四邊形的概念
1.引入略。
師:觀察平行四邊形,它們可能會有什么共同的特點?獨立思考后同桌交流。
生:平行四邊形有四條邊,四個角。
生:平行四邊形的兩個角是銳角,兩個角是鈍角。
生:平行四邊形有兩組平行的邊。
生:平行四邊形的對邊相等。
生:平行四邊形的對角相等。
2.師:(教師一一板書學生的回答)這些平行四邊形確實具有這樣的特征嗎?你們是否能想辦法驗證一下?(四人一組一齊想辦法)
匯報展示驗證方法:
(1)驗證對邊平行
生:可以用畫平行線的方法,一把尺與其中一條邊重合,另一把尺緊貼第一把尺移動……
生:可以在對邊之間畫兩條垂直于邊的線段,量一量它們的長度,如果兩條線段長度相等,那么說明兩條邊互相平行。
(2)驗證對邊相等
生:用直尺測量對邊的長度,它們的長度相等。
生:把平行四邊形剪成兩個完全一樣的三角形,這兩個三角形的三條邊完全重合。
(3)驗證對角相等
生:用量角器測量……
生:馬上補充:我們還發(fā)現(xiàn)相鄰的兩個角加起來是180度,四個角加起來是360度。(分組驗證的時候,多數(shù)學生都在用量角器測量角的大小,我當時心里想:“你們就不能采用更好的辦法嗎?多麻煩,還要產(chǎn)生誤差!”壓根兒沒想到笨辦法幫助他們有了“突破性”的發(fā)現(xiàn))
生:把對角撕下來重疊……
生:這樣破壞了平行四邊形,可以折一折(如下圖),兩個對角就重合在一起。(聽課的老師、我和學生們都情不自禁地為他喝彩。)
3.師:平行四邊形有什么特征?一個怎樣的圖形我們可以確認為平行四邊形?為什么兩組對邊分別平行就可以確認為平行四邊形?
二、運用平行四邊形的概念,感悟平行四邊形和長方形、正方形的關系
師:判斷下面圖形中哪些是平行四邊形?
師:長方形和正方形也是平行四邊形嗎?為什么?平行四邊形和長方形、正方形之間的關系可以怎樣表示?
(學生有用語言描述的,有用集合圖表示的。)
為什么稱長方形和正方形為特殊的平行四邊形?
三、感悟平行四邊形的不穩(wěn)定性,進一步體驗平行四邊形的特征
師:選擇材料——小棒、幾何釘板、尺等,創(chuàng)造一個平行四邊形。
師:展示你的作品,說說你是怎樣創(chuàng)造平行四邊形的,利用了平行四邊形的什么特征?
學生的回答略。
師:誰能夠把自己的作品借給老師,教師借一個拉一個:你們的作品粗制濫造,一拉就變形,是次品。(拿出鋼條制成的大平行四邊形)拉拉我的,應該夠結(jié)實吧?
師:原來不是我們的緣故,是平行四邊形自己有問題,有什么問題?能治好嗎?
四、認識高、畫高,提升對平行四邊形概念的理解
師:了解了平行四邊形的脾氣,我們就可以用剛才的四根小棒搭出幾個平行四邊形?(電腦演示:拉動四根小棒,形成各種平行四邊形)
生:無數(shù)個平行四邊形。
師:觀察這些平行四邊形,它們有什么共同的特點?
生:對邊相等、對角相等。
生:不穩(wěn)定。
生:周長相等。
……
感悟:小學數(shù)學第八冊課本中在揭示了“四邊形”的概念后, 直接揭示了平行四邊形的概念:“兩組對邊分別平行的四邊形,叫做平行四邊形。”非常簡單,對于平行四邊形豐富的特點,毫無涉及。在以往的教學中,我總是急功近利,教學目標定位狹隘。因為評價學生對于這個概念掌握與否,在試卷中出現(xiàn)最頻繁的就是判斷題,所以在教學中往往通過觀察,提問:“平行四邊形的兩組對邊有什么特點?”直奔中心,揭示概念,然后強調(diào)概念中關鍵的詞語,注重的是知識的掌握,采用的是“功利”教法,忽略了平行四邊形的特征這塊培養(yǎng)學生探究能力的好素材。學生對平行四邊形的認識只停留在“兩組對邊分別平行”這樣蒼白的層面上,“只見樹木不見森林”。設計這次教學預案時,我把通過觀察、猜想、動手操作,感悟、認識平行四邊形的特征作為教學重點,在此基礎上自然地概括出平行四邊形的定義,著眼于學生學習能力和思維的發(fā)展,高屋建瓴,為學生的未來發(fā)展奠基??紤]到平行四邊形特征的豐富性,學生探究可能難度較大,而教材把它安排在認識平行四邊形、三角形、梯形這組基本圖形的第一課時,圖形的認識和面積教學穿插在一起,不利于學生對圖形的探究。在實際教學中我把教材的順序進行了調(diào)整,把平行四邊形、梯形、三角形三種圖形的認識集中起來進行教學,并且把對平行四邊形的探究放在最后,學生有了必要的知識儲備,探究起來如魚得水。特別是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與老師相比更勝一籌,令我深感以前教學中對學生“數(shù)學現(xiàn)實”的忽略。學生在后幾個環(huán)節(jié)中對平行四邊形概念的靈活運用證明,學生對平行四邊形豐富特征的了解,并沒有影響對其本質(zhì)特征的掌握。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