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裕雄
摘要:當前高職《C語言課程設計》課堂存在教學質量難以保證、學生沒有較強的自主學習能力等問題,高職老師要想對此問題很好的解決并有效的提升其教學效果,筆者建議可以把“微課”翻轉課堂的教學模式引入課堂教學之中。本文中,首先對“微課”的概念、特性、制作的主要方式進行了介紹,然后解析了翻轉課堂的概念,最后就微課在高職《C語言程序設計》翻轉課堂中的應用進行了深入的研究,以期進一步提升該課程教育教學的效果。
關鍵詞:高職;C語言;微課;翻轉課堂;應用研究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3044(2015)05-0117-02
近些年來,不斷興起和“微”有關的新名詞,如“微信”,“微博”,“微電影”等,我們已然發(fā)現“微時代”已經到來。如今國家正在大力的推進信息化建設,人們也不斷地關注“微教育”,其最杰出的代表就是“微課”。交流和應用是建設微課最重要的目的,這樣才能有效提升教學質量。我們經過研究,在日常教學中,國外已經把“微課”應用其中,并且取得了很大的成果,和國外相比,國內剛開始對“微課”進行研究,在實際的教學中使用“微課”的就更少。翻轉課堂在美國已經被很多學校所使用,在國內對其的研究仍處于初級階段。
1目前高職C 語言程序設計課程中普遍存在兩個主要問題
1.1難以保證課時,教學的質量也有待商榷
對國內高職類院校進行研究發(fā)現,C語言占用的課時呈下降的趨勢,學生最大的感受就是老師的上課速度過快,學習起來困難重重,老師則也有難言之隱——課時少,任務重。雖然很多高職院校在不斷地深化教學改革,但是就此問題似乎沒有得到妥善的解決。
1.2學生沒有較強的自主學習能力
在高職類院校就讀的學生普遍缺乏自主學習能力,很少有課前預習的學生,當然課后更鮮有學生去復習鞏固所學的知識點。
綜上所述,為了讓學生學習的自主性有效的提高,從而加強教學質量,在現有的條件下,首要任務是對課堂空間進行延伸,尤其是移動通信高度發(fā)達的“微時代”。
2 “微課”介紹
2.1“微課”定義
“微課”有很多的定義,當下,胡鐵生對“微課”的定義比較權威,他對“微課”最新的定義(3.0版本)是:所謂的微課就是“微課程”,由“微型視頻網絡課程”簡化而來,其載體主要是微型教學視頻,其以學科的知識點(重難點、考點等)為出發(fā)點,以教學環(huán)節(jié)為落腳點進行設計的具有多種情境并可以再現學習的視頻教學資源。
2.2“微課”主要特征
時間“微”:以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和學習特點,“微課”的時間一般不會超過20分鐘。這也由年齡段和學習階段的學生表現出一定的差異。以高職學生為目標受眾而設置的“微課”一般超過2分鐘而小于15分鐘。
選題“微”:主題不求多但求精,獨立性較強、較為完整又獨具代表性,可以讓在教學和學習過程中的重點和難點問題得到很好的解決。
容量“微”:拍攝的微課視頻要以當前主流媒體播放視頻的格式保持一致,大小不會超過百M,一般都在幾十M之間。
2.3“微課”制作方式
攝像、錄屏軟件以及混合式是制作微課的主要方式,制作微課的時候,如果使用的方式是攝像,那么在聲音和圖像上會具有較好的效果,對老師的風采也可以有很好的展現,同時便于學生和老師之間的互動;但是缺點也較為明顯,就是屏幕拍攝的清晰度有待提高,要是制作的微課教學內容是文史類則比較適合。如果使用的方式是錄屏軟件,則不僅可以從整體上展示教學內容,而且制作的成本也會比較低,同時也便于操作;缺點是互動性比較差,而且制作的過程需要借助計算機,這就要求老師具有豐富的計算機知識,如果微課講授的內容屬于理工類,則比較適合使用這種方式進行微課的錄制。所謂的混合制就是在錄制微課的時候綜合以上兩種方式,不但可以提高錄像和錄音的質量,便于教師、學生之間的溝通,并很好地展示學生和老師的風采,屏幕也較為清晰;制作成本是這種方式唯一的缺點。
3 翻轉課堂介紹
自2011年以來翻轉課堂在美國各州甚為流行,中文又可以翻譯成:“翻轉課堂”或“顛倒課堂”。這種課堂完全打破了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這種教學模式主要是老師在網上發(fā)布學習的視頻,學生在線下進行觀看,老師基本上不在課堂上進行知識點的講授,讓學生掌握主動權,還課堂給學生,讓他們做課堂的主人,經過課外的學習,學生在課堂上提出疑惑,老師給予解答。在課上,老師和學生進行互動,在課下,學生進行知識的學習,并完成相應的作業(yè)。
4 C 語言教學中“微課”翻轉課堂的實施
4.1實施方案
要想在高職類院校中的C語言教學施行“微課”翻轉課堂,其中最先解決的便是要解決“微課”的資源問題,在上課之前讓學生在課外通過有效的方式,使用計算機或者各種移動設備進行知識的學習和習題的練習,然后評價自己所學習的“微課”,在留言中對老師進行反饋。老師以學生的反饋為依托進一步完善、更新“微課”。就C語言的“翻轉課堂”而言,學生在課下的自主學習是老師開展教學的中心。對學生課外的學習情況老師通過提問、小組討論等各種各樣的手段進行檢測,并有效地回答學生的提問,對上機程序認真的編寫,老師僅僅扮演組織者和引導者的角色。對學生每節(jié)課的表現,老師都要細心的觀察,詳細的記錄,上機完成后讓學生保質保量完成實訓報告,這些都是老師對學生進行考核的根據。
4.2實施方法
設計“微課”資源首先要進行選題,然后經過拍攝、后期處理、網上報送等環(huán)節(jié),以保證“微課”資源的質量。老師一起對C語言“微課”資源進行開發(fā),進行錄制重點或者難點的時候,分工協同,老師之間相互學習和溝通,共同完成和C語言相匹配的“微課”資源?!?/p>
筆者建議可以在一個班級中先開展試點,然后總結經驗進行推廣,在選擇試點的班級中先從教學的重點、難點著手,然后向整個C語言課程進行推廣,然后再推廣到全部開設C語言的班級中。要想把“翻轉課堂”引入C語言課堂教學中,就需要打破傳統(tǒng)教學課堂的禁錮,具有創(chuàng)新的思想和模式。該教學模式強調的是“學生為主體,老師為客體”,作為課堂的組織者,老師要有“教學一體化”的思想,一般該課程是在機房中完成教學計劃,所以在教學的過程中,學生有了疑問可以在計算機上進行體驗并檢驗。對學生的動手能力進一步培養(yǎng),讓學生學會思考,學會發(fā)現問題并解決問題。與此同時,“翻轉課堂”是對傳統(tǒng)“45分鐘課堂”的進一步延伸,把課堂變成“課堂+課外”,也就意味著以課堂教學為主,以課外學習為輔,全方位的改變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最后,對做好的資源進行集中地展示,或者邀請有關專家進行點評并交流經驗,在全校范圍內集中地推廣、展示優(yōu)秀的“微課”作品;校方要對“微課”加以重視,定期地在老師之間開展以“微課”為主體的學習、研討等活動,有效的提升老師開展“微課”的能力和素養(yǎng),對以“微課”為基礎的教學模式大力的推廣。
4.3實施關鍵問題
4.3.1“微課”的資源開發(fā)
課堂教學視頻是“微課”的核心組成部分,同時其中還包含有和教學主題聯系的設計、素材和教學反思、測試練習、反饋等。做好一節(jié)“微課”不難,難點是怎么做好一門“微課”,也就是難點在于怎么樣把“微課程”做好。這就給老師提出了更多的要求,需要他們花費較多的精力用于開發(fā)“微課”。上文我們對開發(fā)微課的模式進行了論述,就C語言這門課來講,經過筆者的實際經驗發(fā)現,錄制課程比較方便的是錄屏軟件,同時比較符合學生自學的實際。經過調查,學生們對老師在微課中出現與否關注度不是太高,特別是以翻轉課堂為模式的高職C語言課程,他們關注學習的方便性甚于互動性,也對易于掌握性更加關注。所以,使用錄屏軟件進行C語言微課的錄制極為有利。
4.3.2“微課”在C 語言課堂中組織實施
怎樣很好的利用“微課”,并將“翻轉課堂”使用于高職C語言的課堂教學,最關鍵的是組織形式。課堂上老師和學生之間的互動可以完成“內化吸收”,老師對學生在學習中出現的困難可以很好的了解,在課堂上對應的給予引導,把疑惑解決。同時學生之間的溝通、交流對學生知識學習的內化也極為有利。在課堂上進行對話和研究,要求老師有敏銳的洞察力并進行積極的準備工作,讓因材施教真正的實現。在國外“翻轉課堂”之所以被學生們追捧,主要是在課堂上可以進行深入的討論,讓學生學習知識變得輕松、愉快,極大提升了教育教學的效果。
4.3.3“微課”的課外組織利用
國內高職類院校學生普遍缺乏主動性,很難讓他們主動地去學習,我們要是在C語言課程上使用“微課”,其最大的問題是怎樣讓學生在課外投入的去學習。這就需要引入“外力”來解決,老師可以對學生進行一系列的激勵措施,讓“微課”的有效作用被充分發(fā)揮。C語言翻轉課堂的“微課”可以通過兩種途徑來實現,其一,是在課堂上老師對學生課外學習的效果進行檢查,其二,對學生課后的學習情況進行記錄。可以把這些作為平時成績的一部分,在最終的考核中發(fā)揮作用。
5 結束語
就高職C語言課程來講,把“微課”引入課程教學中可以取得較好的教學效果,它顛覆了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被稱為“顛倒課堂”或者“翻轉課堂”。這種教學模式要求老師轉變教學思想,改變傳統(tǒng)上以老師為主的教學模式,還課堂給學生,同時還要充分的利用課外時間,充分的結合課堂和課外教學資源,再者評價方式也應該相應的改變,筆者建議不應該再使用“一刀切”式的終結性評價。如今國內微課剛剛興起,因此把微課教學模式引入高職C語言教學之中可以進一步更新教學理念,用創(chuàng)新的方式對學生進行知識的傳授,這對老師教學能力的提升也極為有利。實踐證明,“翻轉課堂”可以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提升其實踐能力,取得很好的教學效果。經過我們的不懈努力和完善,“微課”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定會不斷成熟,在高職教學模式改革和人才培養(yǎng)模式的轉變上發(fā)揮重要的作用。
參考文獻:
[1] 楊斌,王以寧,等. 美國大學IPSP課程混合式翻轉課堂分析與啟示[J]. 中國電化教育,2015(2):118-122.
[2]胡鐵生.“微課”:區(qū)域教育信息資源發(fā)展的新趨勢[J].電化教育研究,2011(10):61-65.
[3] 牟占生,董博杰. 基于 M00C的混合式學習模式探究—— 以Coursera 平臺為例[J]. 現代教育技術,2014(5):73-80.
[4] 王之元,易曉東,等. 面向MOOC 的程序設計語言課程教學設計[J]. 計算機教育,2014(2):55-58.
[5]楊剛,楊文正,陳立.十大“翻轉課堂”精彩案例[J].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2012(3): 1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