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心梅
【摘要】目的 觀察紫草油與聚維酮碘溶液對預(yù)防新生兒紅臀的效果。方法將2013年10月-2014年4月收治的無紅臀的新生兒310例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觀察組每日晨間護理后用干凈軟布擦干肛周皮膚,棉簽蘸聚維酮碘溶液均勻涂抹于患兒臀部,股內(nèi)則,外陰部。稍作待干后,穿紙尿褲。其余時間每次更換紙尿褲時用濕紙巾擦拭臀部待干后穿紙尿褲。對照組患兒每日晨間護理后用干凈軟布擦干肛周皮膚,棉簽蘸紫草油均勻涂抹于患兒臀部,穿紙尿褲。其余時間每次更換紙尿褲時用濕紙巾擦拭臀部待干后涂紫草油再穿紙尿褲。觀察2組紅臀發(fā)生情況。結(jié)果 治療組與對照組,I、Ⅱ、Ⅲ度紅臀比較,經(jīng)統(tǒng)計學x2檢驗,P>0.05,無顯著差異。結(jié)論聚維酮碘溶液預(yù)防新生兒紅臀有明顯的效果,同時減少了護理人員的工作量。
【關(guān)鍵詞】新生兒紅臀;聚維酮碘溶液;預(yù)防
【中圖分類號】R722.12 【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4-4949(2015)02-0219-01
新生兒紅臀也稱尿布皮炎, 是新生兒期的一種常見和多發(fā)皮膚病, 其主要表現(xiàn)為皮膚與尿布接觸部位發(fā)生邊緣清楚的鮮紅色紅斑,嚴重時可發(fā)生丘疹、水皰、糜爛,如有細菌感染可產(chǎn)生膿皰, 損害往往與覆蓋部位一致[1]。我科之前采用每次更換紙尿褲時用紫草油涂抹于臀部預(yù)防紅臀的發(fā)生,增加了護士的工作量。為了減少新生兒紅臀的發(fā)生率和護士的工作量,我們對310例新生兒用防治新生兒紅臀,每日晨間護理后用干凈軟布擦干肛周皮膚,棉簽蘸聚維酮碘溶液均勻涂抹于患兒臀部,股內(nèi)則,外陰部。稍作待干后,穿紙尿褲。其余時間更換紙尿褲時不再涂任何物品。在預(yù)防新生兒紅臀方面取得滿意效果,現(xiàn)將報道如下:
1對象與方法
1.1研究對象 2012年10-2013年4月在我科新生兒室住院的新生兒,選擇入院無臀新生兒310例,隨機分為2組。觀察組152例,男80例,女72例,年齡為l0分鐘~28 d,平均住院7 d。新生兒吸入綜合征25例,新生兒高膽紅素血癥72例,新生兒咽下綜合征14例,腹瀉8例,新生兒肺炎及其他新生兒疾病33例。對照組158例。日齡、性別、診斷、住院天數(shù)、病情程度與觀察組無明顯差異,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分組方法將290例患兒隨機分為2組,其中觀察組152例,對照組138。
1.2.2試驗方法觀察組:采用聚維酮碘溶液200ml/瓶。每日晨間護理后用干凈軟布擦干擦干肛周皮膚,保持局部皮膚干燥,用棉簽沾聚維酮碘溶液均勻涂在肛周皮膚表面,范圍以肛門為中心點,直徑約10厘米,包括股內(nèi)則,外陰部。包好紙尿褲。對照組:患兒每日晨間護理后用干凈軟布擦干肛周皮膚,棉簽蘸紫草油均勻涂抹于患兒臀部,穿紙尿褲。其余時間每次更換紙尿褲時用濕紙巾擦拭臀部待干后涂紫草油再穿紙尿褲。兩組患兒更換紙尿褲的時間均為每次大便后,未解大便的則三小時更換一次紙尿褲。
1.2.3觀察指標新生兒在住院期間的紅臀發(fā)生率。
1.2.4紅臀診斷標準 輕度:表皮潮紅;重I度:局部皮膚潮紅,伴有皮疹;重Ⅱ度:局部皮膚潮紅,伴有皮疹,并有皮膚潰破、脫皮;重Ⅲ度:局部大片糜爛或表皮剝脫,有時可繼發(fā)細菌或真菌感染[2]。
2結(jié)果
2組新生兒的紅臀發(fā)生率見表1
3討論
新生兒皮膚細嫩,角質(zhì)層很薄,新生兒大小便的物理性、化學性刺激肛周皮膚易引起紅臀。過去常規(guī)于每次更換紙尿褲時涂紫草油,雖對新生兒紅臀有預(yù)防作用,但增加了護士的工作量。聚維酮碘溶液為消毒防腐劑,對多種細菌、芽胞、病毒、真菌及原蟲等有殺滅作用。適用于皮膚、黏膜感染。聚維酮碘溶液在溶劑中逐漸釋放出碘,起到一種緩釋作用,以保持較長時間的殺菌力。因此,每日晨間護理后涂一次聚維酮碘對預(yù)防紅臀有顯著的作用,從而大幅度減少了護理人員的工作量。
參考文獻
[1] 馮麗琪,江瑜茵,李小薇,吳紅惠.影響新生兒紅臀發(fā)生因素的探討[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04,20(3):3~4
[2] 張慶偉,卓雅淑.局部氧療配合濕潤燒傷膏治療嬰幼兒紅臀皮膚糜爛臨床觀察[J].當代護士,2006,8:6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