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文斌
每每站在美術課的講臺上,年復一年的向同學們闡述美術欣賞課諸多觀點的時候,心里總有一種莫名的一絲惆悵。惆悵的是十年課程改革的今天,美術“無用論”依然根深蒂固。惆悵的是我們教師在欣賞課教學中還存在著種種認識誤區(qū)。
記得很久以前讀到美國教育家羅恩菲爾德的一段話:“藝術教育對我們的教育系統(tǒng)和社會的主要貢獻,在于強調個人和自我創(chuàng)造的潛能,尤其在于藝術能和諧地統(tǒng)整成長過程中的一切,造就出身心健康的人”。我認為話語中道出了新時代賦予藝術教育新的目標和方向。美術教育不再是簡單的通過一幅作品的欣賞來了解藝術之美,或是培養(yǎng)具有一定藝術修養(yǎng)和掌握藝術技巧的藝術工作者,而是要通過美術課程的學習來促進培養(yǎng)具有健全人格、身心健康的普通公民。
我國現(xiàn)階段教育目標中明確指出:培養(yǎng)具有“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的社會主義接班人。其中美育就是重要的組成部分。而且美育也是培養(yǎng)品德高尚,身心健康、人格健全公民的重要手段和途徑。而“藝術教育”是美育的核心,它的根本目的是培養(yǎng)全面發(fā)展的人,而不是專業(yè)藝術工作者。在當代社會中,人的生活與藝術或多或少的存在著聯(lián)系,例如讀小說、看電影、聽音樂、欣賞繪畫等。因此,廣義的藝術教育是以強調普及藝術的基本知識和基本原理,通過對優(yōu)秀藝術作品的欣賞和評價,來提高人們的審美修養(yǎng)和藝術鑒賞力,培養(yǎng)人們健全的審美心理結構。因此可見藝術教育對學生健康心理的形成具有其獨特的作用和不可替代的優(yōu)勢。
在全社會普遍關注學生心理健康問題的今天,我們教師應提高對美術教學影響學生心理健康發(fā)展重要性的認識,使其更好地發(fā)揮積極效用。當代學生抵御壓力和挫折的能力非常脆弱,面臨著“抗壓防挫”能力差和依賴、脆弱、焦慮、孤獨、固執(zhí)的五大不良的心理和缺乏自信、自強、自立的精神等。一遇到挫折就容易自暴自棄,嚴重危害孩子的健康成長。那藝術教育如何維護學生身心健康和形成健全人格?
一、引導學生運用美術知識自我心理疏導,表達情感
“色彩宛如琴鍵,眼睛好比音錘,心靈有如繃著許多根弦的豎琴。藝術家是撥動琴弦的手,只要接觸一根根琴弦,就會引起心靈的顫動?!倍砹_斯的熱抽象藝術大師康定斯基就是這樣享受藝術給予的快樂。英國心理學家斯賓塞也曾經(jīng)說過:“沒有油畫,雕塑、音樂、詩歌以及各種自然美所引起的情感,人生的樂趣便失去了一半,這就會給各種疾病的入侵洞開門戶”。通過對美術作品的欣賞,音樂的聆聽對壓抑的情感和抑郁有著很好的疏導和宣泄作用。比如我們生活中遇到不愉快的事情,聽聽能觸動心靈的歌曲,大聲歌唱,看看電影或書寫心中逸氣,壞心情就會得到緩解。我們的藝術作品可以理解為藝術家或者學生的情感表達和情感宣泄,藝術的創(chuàng)造過程就是心理疏導的過程。心理學家認為各種圖案、標志或者某種線條、形狀、顏色,均可被視為傳達特定聯(lián)想信息的符號,給人不同的心理感受和影響:三角形穩(wěn)重,水平線和開闊。我們熟悉的挪威畫家蒙克畢生畫了大量愛的題材,撫平心靈的創(chuàng)傷,荷蘭畫家梵高用強烈的色彩,激情跳躍的筆觸與其坎坷的命運聚力抗爭。美國小說家歐亨利在墻上畫的綠葉支撐了病中少女的生命,可見美術在人的心理上產(chǎn)生巨大的影響作用。我曾經(jīng)有一個學生,在他若干年努力后考取中央美術學院時候,感悟到藝術讓他重新認識到自己存在的意義,通過美術專業(yè)的學習和對藝術作品的賞析,從自卑、脆弱的泥塘中掙脫出來,并樹立遠大志向和拼搏生活的自信??吹剿畹能壽E,高興之余更多的是對藝術教育的思考。
二、更新觀念,創(chuàng)新教學提高學生的藝術修養(yǎng)
欣賞藝術的過程就是心靈的釋放,彼此情感碰撞的過程。優(yōu)秀的作品讓學生感悟生命的美麗和理解生活的意義,從而認識真善美的真諦。經(jīng)典的藝術是人類美和愛的頌歌。在人類道德思想與心靈智慧的光芒,那些流芳千古、歷久彌新的經(jīng)典作品,無不具有陶冶人類精神世界、傳遞人類所共同擁有的高尚情感的超凡魅力。它們不僅僅是拍賣場上的文物瑰寶,更是藝術大師們用生命培育出來,留傳給后人的寶貴精神食糧。我認為要想感悟生命,讓藝術之花在孩子性靈深處綻放,首要任務就是通過美術欣賞教學提高學生的藝術修養(yǎng)和審美能力。通過對藝術作品的了解讓孩子們逐漸走進藝術家的內心,產(chǎn)生心理間的共鳴。讓學生認識到藝術作品中無不涉及的生存意義、人格尊嚴、道德價值、文化傳統(tǒng)等等都是其中詮釋的精神。在以其精妙絕倫、意趣深遠的藝術魅力帶給人們以精神享受之外,還會自然地激發(fā)起學生們源于中華文化的民族自豪感和愛國情愫。
然而現(xiàn)實里很多同學對于美術課不屑一顧,上課睡覺、做課外作業(yè)、敷衍互動等現(xiàn)象屢見不鮮。究其主要原因有兩點。其一,學生對于美術學習的重要性認識不夠。在以追求升學率的教育體制下,以往很多家長、學生,其中也不乏部分教師都存在著認識誤區(qū)。他們認為學習美術對于升學沒有很大意義,又耽誤文化學習,更沒有意識到藝術學科對于孩子的身心健康起著重要的作用。結果教師教學敷衍了事,學生不屑一顧,家長漠不關心,領導視而不見。陳舊的觀念已經(jīng)阻礙了藝術教育的發(fā)展,作為新時代的教育者,是時候更新觀念了。其二,教學方法陳舊,課堂枯燥乏味,學生被動學習?,F(xiàn)在的美術教學內容豐富,涉及生活的各個領域,這對于教師的教學和自身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果教師不認真?zhèn)湔n,不及時豐富知識,不更新教學手段,不關注學生個體差異,課堂教學肯定索然無味,學生的積極性又怎么調動,主動學習如何談起,踐行課改怎能實現(xiàn),提高學生的藝術修養(yǎng)也就成了空話、套話。此刻,就讓我們一起走進美術課堂,賦予孩子們真正的“心靈雞湯”。老師們任重道遠……
藝術教育的甘露滋潤著學生的心田,塑造著健康的心理,也給予了孩子們更多美的憧憬和愛的體驗,讓我們攜起手來一起用藝術去欣賞精彩的生命吧,讓他們的人生之路璀璨而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