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山區(qū)農村小學生來說,作文是學生的一道難題,也是教師教學的一道難題。習作就成了學生望而生畏的一個科目。為了寫好習作,師生都必須付出很大的努力,但是常常收效甚微。通過《新課程標準》的學習,結合本人二十多年的教學實踐,我個人認為,對山區(qū)學生的寫作教學應該注重以下幾點.
一、注重課內課外的積累
作文的好壞與學生平時的積累有很大的關系,他就像語文的基礎知識一樣需要學生大量的積累。比如好詞、佳句、精彩的片段等。
1.根據課文內容來積累
“重視文本”也是新課標的要求,而且很多課文的思考練習中都提出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摘抄好詞、佳句等內容,讓學生在背誦時感受到課文中語言文字的優(yōu)美的同時,學到一些最簡單的習作方法,在積累好詞佳句的時候就為自己的習作打下了基礎,做好了鋪墊。讓學生在習作的時候有詞可用,有話可說。例如在教學《頤和園》這一課后,讓學生積累、背誦就為寫熟知的景物打下了基礎。
2.寫日記加強學生的積累
堅持讓學生寫日記是積累材料的好方法,也是練筆的嘴佳途徑。由于寫日記涉及的范圍很廣泛,可寫生活中的點點滴滴,可以是看到的、聽到的、想到的??傊畬W生的喜怒哀樂都會在紙上隨便的揮灑出來,讓他們有自由的空間,就能夠寫出最真實的事情,表達出最真切的情感。比如:學生在參加一次活動,一次大掃除, 一場電影,甚至是學生在路上的一點見聞都讓學生把他記錄下來。他們就在無拘無束的狀態(tài)下表達出最真切的心里話。
二、注重學以致用,結合實際及時指導
小學生的知識有一定的局限性,特別是山區(qū)的學生很多方面都很欠缺,當然寫作文就更顯得力不從心。這時就需要教師結合學過的課文和學生的社會實踐和生活實際及時加以引導。我在教《十里長街送總理》一文后,就舉行了一次“我思念的xx”為主題的班隊活動,要求學生把自己最思念的親人(不論是生離的,還是死別的)都可以用幾句話把自己最真實的情感表達出來。這時學生就踴躍發(fā)言,都是真情流露。其中有一個女同學是這樣說的: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是啊,轉眼間一年一度的中秋節(jié)又到了,半年前與媽媽分別的情景有浮現(xiàn)在我的眼前,記得媽媽要去打工的前一個晚上,我總是跟在媽媽的身邊,圍著她轉,她走哪里我就跟到哪里,她睡覺我就陪伴在她的身邊,而且還緊緊的抱住她,生怕她離去。第二天,我早早的起了床,結果發(fā)現(xiàn)我媽媽已經跑出了家門,我連頭也沒有梳,散著發(fā)就在后門追,我邊追邊喊,媽媽也邊跑邊抹淚,頭也不回就上了車,消失在我模糊的視線里,到了晚上,我覺得房間里空蕩蕩的,怎么也睡不著,只好抱著媽媽睡過的枕頭聞聞她留下的香味。)這樣的場面是多么的感人啊,消失就流露出真情,說的是真話。
三、注重習作的評改
老師對學生習作的評價也十分重要。評價得當,能夠激勵學生敢于作文,樂于作文,因此對學生的評價不能夠千篇一律,也不能夠一棒子打死。應根據不同水平的學生給予不同要求的評價,基礎好的給他提高的要求,基礎稍微差一點的哪怕是一個好詞好句都應該給予表揚,注重他們習作的興趣的培養(yǎng),讓他們有成就感,愿意去寫作。這樣一來,后進生就會看到希望,得到鼓勵,就有興趣去多寫作。
總之,作文教學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是靠老師的精心輔導,靠教師在教學中不斷的探索、進取,在教學實踐中獲得啟迪,總結經驗,才能于學生有所裨益。
作者簡介:
寇廣澤,男,漢,學歷:大專,職稱:小一,四川省宣漢縣南壩鎮(zhèn)二小,研究方向:小學語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