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碧蘭
一、構建基于課程標準的高中英語目標導向課堂教學模式的目的和意義
基于英語課程標準的教學就是教師根據(jù)高中學段內(nèi)容標準規(guī)定的學習結果來確定學習目標、開發(fā)評價、選擇和組織教學內(nèi)容、設計教學活動、實施教學、評價學生學習、改進教學等一系列設計和實施教學的過程。其具體表現(xiàn)就是:通過界定學生應知、能做和存有什么(課程標準的要求)來開始教學規(guī)劃的過程。讓學生通過自己的努力去達成清晰地界定的標準或目標。同時也告知學生評價的標準,融合評價和教學的過程,把評價與真實世界的任務連接起來,評價學生在知識應用和高水平思維技能方面的能力,而不是低水平的認知。普通高級中學《英語課程標準》指出:英語課程改革的重點就是要改變英語課程過分重視語法和詞匯知識的講解與傳授、忽視對學生實際語言運用能力的培養(yǎng)的傾向,強調(diào)課程從學生的學習興趣、生活經(jīng)驗和認知水平出發(fā),倡導體驗、實踐、參與、合作與交流的學習方式和任務型教學途徑,發(fā)展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使語言的學習過程成為學生形成積極的情感態(tài)度、主動思維和大膽實踐、提高跨文化意識和形成自主學習能力的過程?;诖斯P者提出了“高中英語目標導向課堂教學模式”,其目的和意義是:
(一)目標導向是提升高中英語課堂教學效率的有效方略
教了,不等于學了;學了,不等于學會了,這本是常識,但我們的許多教師在進教室前思考的更多是:“這節(jié)課我該教什么內(nèi)容”,而不考慮“學生該學會什么”,“學生能學會什么”,也即很多教師的課堂教學目標意識不明,甚至根本沒有依據(jù)課標的課堂目標來制定教學目標。教師教學的出發(fā)點是課本與復習資料,無視課標與考綱要求,單純依據(jù)參考書與自身經(jīng)驗教學;教師也缺乏把課程目標分解為課堂目標的能力,虛幻表述課堂教學目標,結果是教學結束時還不知道自身教學到底到達了哪里;另外,許多老師錯誤地理解“三維目標”,把“三維目標”理解成“三種目標”,描述目標時,人為割裂三者的整體關系,貪多求全,難以落實。再有就是教師沒有形成“以學定教”理念,研究學生不夠,沒有分析學情,脫離學生實際制定目標,不考慮自己的學生到底“能學會什么”。針對以上種種問題,我們迫切需要建立一種操作性強的課堂操作“模式”.
(二)高中英語課堂教學眾多問題的解決期待有模式化策略
筆者所任教的武平二中是一所普通農(nóng)村高中,學生近2500人,教師220多人,生源在武平縣是二流生源。在我校組織的針對英語課堂教學情況的問卷調(diào)查中,其結果反映出我校的英語課堂教學存在著以下問題:教師的教學設計不依據(jù)課標,設計意圖不明,教學目標大而空;教師無法把課標目標轉化為教學目標,不能依據(jù)學情確定教學目標;教師在確定教學策略時,常常只體現(xiàn)“教”的過程而忽視“學”的過程;課堂上教師講得太多,給學生學習的時間和空間太少; 教師對學生的關注面太窄,差生容易被忽視等等。面對二流的生源和教研水平不高的教師隊伍,再加上普通中學教研缺少專家引領,缺乏相關的培訓,教研部門業(yè)務指導不到位,多數(shù)教師對課堂教學認識與理解模糊,教學效率水平總體不高。我們課題組認為建立一種操作性強的課堂操作“模式”是消解這些問題的有效策略,因為課堂教學模式化,操作簡便,可以減少隨意性,增加有效性?;诖?,我們提出“目標導向,簡約教學”,目的就是讓出更多的時間,讓學生自主學,培養(yǎng)學生的預學能力。我們認為提高教學效率的根本任務是實現(xiàn)當堂達標,完成教學任務,把課外時間還給學生,讓學生有充分的時間發(fā)展自己的能力與特長。
二、基于課程標準的高中英語目標導向課堂教學的基本操作模式
“目標導向的課堂教學模式”就是教師課前先根據(jù)課程標準要求及學生的具體情況編制具有針對性和可操作的預學目標或指定預學材料,也就是教師在進教室前必須明確自己到底要帶領我們的孩子們到達哪里,然后教師通過對學生預學情況的判斷把握學情,堅持讓學生自主學習或小組合作學習,保證學生獨立學習的時間,把教學建立在學生自主學習的基礎上,然后實現(xiàn)實現(xiàn)當堂達標,完成教學任務,把課外時間還給學生,讓學生有充分的時間發(fā)展自己的能力與特長。
三、在基于課程標準的高中英語目標導向課堂教學實踐過程中要解決的主要問題
(1)要重點突破高中英語課堂教學中各種課型教學目標和任務的設計這一難題,將目標導向課堂教學理論和課堂實際操作相結合,努力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為廣大教師提供必要的理論依據(jù)和具體的操作方法。
(2)在教學過程中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提高其學習效率。以學生“能做某事”的描述方式設定各級目標要求。培養(yǎng)學生綜合語言運用能力和自主學習的能力。
(3)要根據(jù)教學設計的基本原理,在新課程標準的指導下,探索出適合高中英語學科特點和學生實際的“目標導向的課堂教學模式”和課堂評價體系。
基于課程標準的高中英語目標導向課堂教學模式設計的特點是以學生為主體、以學生的預學結果為目標,按照學生學習的認知心理過程確定教學活動模式;預學檢測、教學過程的檢測以及教學反饋使我們從教者能把握學習者知識、技能和態(tài)度等的變化和提高,從而保證了教學過程的有效性。
參考文獻:
[1]《普通高中英語新課程標準》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制訂書本.人民教育出版社
[2]《新課標詞匯》、《新課標詞匯》編寫組.詞匯用書.遼寧教育出版社
[3]《課程論:基礎、原理和課程》艾倫.C.奧恩斯坦和弗朗西斯.P.漢金斯
[4]蔡蓓.《對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法的思考》.南京農(nóng)專學報,2003,(1).
[5]《教學模式》美國Bruce Joyce, Marsha Well, Emily Calhoun著,中國輕工業(yè)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