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勇
物理是一門以觀察和實驗為基礎的自然科學,主要研究的是物質在時空中物質的運動和所有相關概念,更廣義地說物理學是對大自然的研究分析。實驗是物理的基礎。在初中階段各種有趣的物理實驗,有利于激發(fā)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獨立思維能力和實踐操作技能,提高學生對自然科學的渴望與熱情,讓學生深刻地體會到物理原理,從而可以更好地提升課堂教育教學質量。
1感受大氣壓的存在
取一個空的鋁質易拉罐及一盆冷水,罐口纏上鐵絲并固定并將鐵絲擰成柄狀(要有一定的長度和強度),往易拉罐中加入少量的水,放在酒精燈上加熱至沸騰,并繼續(xù)加熱數(shù)十秒,迅速(持鐵絲柄)將易拉罐倒扣到冷水中,觀察發(fā)生的現(xiàn)象。會發(fā)現(xiàn)易拉罐完全壓扁變形,從而證明大氣壓的存在。
2用瓶子吞雞蛋來演示大氣壓實驗
準備好剝好的熟雞蛋一枚,一個瓶口比雞蛋稍小的空瓶子,將瓶子放在水平臺上。點燃一支酒精棉球,放入瓶中。燒至5秒后立即將雞蛋放在瓶口上,待瓶內火焰熄滅后就能看到整個雞蛋被吸入瓶中。
3吹不跑的氣球用來演示伯努利原理
將一個電吹風的出氣口稍加改裝,讓出氣口變成小而圓的形狀,準被一個吹大的氣球,捆扎好氣球口,將氣球放在吹風機出口正上方一米的位置,打開吹風機電源,可以看到氣球松手后將一直在一個小區(qū)域內打轉而不會落下和偏離。
4自制孔明燈演示浮力
選取一塊輕質的紙板做底,剪取一大塊輕質密封的塑料包裝袋,用棉線把包裝袋與底紙板鏈接固定好,在紙板的中央放置一塊小蠟燭,一切就緒后點燃小蠟燭,并幫助蠟燭把密封的塑料袋撐開,待蠟燭燒到一定程度,整個裝置就能飛向天空,從而演示了大氣的浮力。
5玻璃能導電演示導體與絕緣體的關系
準備一個普通燈泡的玻璃燈芯,利用學生電路板依次把電源開關導線燈泡連接好,然后在兩根導線間接入玻璃燈芯,閉合開關,發(fā)現(xiàn)此時的燈泡并不會亮。然后用酒精燈給玻璃燈芯加熱,加熱數(shù)分鐘后發(fā)現(xiàn)原先不亮的燈泡居然亮了,從而說明的導體和絕緣體之間沒有一定的界限,待到達一定的條件時絕緣體也能變成導體。
6巧用廢日光燈的燈絲來探究“導體的電阻受溫度影響”實驗
利用廢日光燈燈絲、酒精燈改為火柴,并自制示教板。用火柴加熱日光燈燈絲,看到它逐漸變暗,表明日光燈燈絲的電阻隨溫度的升高而增大;將火柴從日光燈燈絲處移開,停止對日光燈燈絲加熱,看到小燈泡又會變亮,這說明日光燈燈絲的電阻隨溫度的降低而減小。該實驗經過改進后,實驗效果得到了明顯的改善。
7自制電動機演示電流在磁場中受力的作用
準備好一節(jié)干電池,一塊磁性較強的磁鐵,兩根硬質銅絲,以及一根半米長的漆包線,首先將漆包線繞城一個圓環(huán),繞的圈數(shù)越多越好,繞好之后漆包線的兩頭留出來,并用小刀將留出的線頭刮去一般的漆。將兩根硬質銅絲鏈接在電池的兩極并用膠布固定好,將做好的漆包線環(huán)兩端架在銅絲上,用手稍稍撥動圓環(huán),可觀察到圓環(huán)不停的轉動,從而驗證了通電導體在磁場中受力的作用。
8扯不走的餐具演示慣性實驗
在光滑平整的桌面上鋪上一塊光滑的尼龍布,在布上放好各種潔凈的餐具,如各種碗被子盆子等,一切準備就緒后就兩手迅速朝一個方向水平拉開尼龍布,當布被拉開后會發(fā)現(xiàn),餐桌上的各種碗具并沒有被拉走,而是幾乎留在了原來的位置。
9會唱歌的杯子演示不同的物體固有頻率不同
準備好7個一樣的杯子,將杯子擦洗干凈并依次排開,往7個杯子中加入清水,且加入水的量應各不相同,然后用干凈的手稍沾在被口上來回的摩擦,并細聽其音調,若與音樂中的某個調剛好相符則完成了一個,然后依次做好下一個。待所有的杯子都做好了7個全音,那么上課的時候就能利用這些杯子給同學們展示用杯子演奏樂曲。
10自制水火箭演示反沖原理動量守恒
準備一個干凈密封的可樂瓶,給瓶子做一個密封性較好的瓶塞,瓶塞中插入一個玻璃導氣管,導氣管用橡皮管相連,橡皮管另一端連著打氣筒。接下來在瓶內加入1/3的水,塞緊瓶塞,然后一直用打氣筒忘瓶中打氣,待瓶中的氣壓足夠大時,就能把水和塞子沖出瓶口,而此時的瓶身由于反沖作用將會飛出十多米高。
日常生活中有許多物品甚至是廢棄物如易拉灌、飲料管、橡皮筋等都可用來做物理小實驗,只要我們注意觀察,注意收集;所做的小實驗只要符合科學道理,能說明物理問題就行,并非是一說到物理實驗非要進物理實驗室不可,相反有許多小實驗在實驗室里是做不成的,如導體與絕緣體的變化實驗室里就沒有相應的器材而做,只能用講授的辦法去告訴學生,所產生的效果遠沒有從觀察實驗現(xiàn)象中來得好。
做好物理實驗,不僅是教學的需要,也是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和創(chuàng)新思維的需要;所謂“創(chuàng)新”教育,在學生學習階段,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的理念是物理教學的重要任務,要有對事物弄清楚“究竟”的毅力,在實際的學習過程中,一般而言就是對現(xiàn)有的東西通過“加一加、擴一擴、縮一縮、改一改、變一變”等方法動手對日常接觸的東西進行改進以達到創(chuàng)新的目的,創(chuàng)新教育的目的在于培養(yǎng)學生的一種思維、一種理念、一種能力,教給學生一種終身學習的方法,而不是在于學生一定要發(fā)明創(chuàng)造一個東西出來才算達到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