龐國霞
摘 要:“人心齊,泰山移”這句話很好地說明了合作的重要性,的確,合作性學習早已成為高中語文教學的發(fā)展趨勢,學會在競爭中合 作才能得到雙贏。所以,高中語文教師如何做好小組合作學習顯得格外重要,教師想要讓學生更好地吸收和理解語文知識點,就應該 利用小組合作的力量來幫助學生更好地進行學習。本文將從在高中語文教學小組合作學習過程中出現(xiàn)的不足入手,從而提出相對應 而且有效的對策,進而幫助高中教師更好地開展有關學生小組合作學習的各種活動。
關鍵詞:高中語文; 小組合作; 學習
在我國應試教育中,知識的傳授基本上是靠教師灌輸式傳授,在傳統(tǒng)教育體制的影響下,高中語文教學模式單一,老師完全占主導地位,每堂課都是老師全篇幅講下來的,缺少學生與學生間、學生與老師間的互動,進而導致高中語文教學課堂氣氛沉悶,學生學習積極性低,缺乏自主學習的意識。然而,合作學習正是提倡學生和學生、學生和老師間的合作,對激發(fā)學生的自主學習熱情,提高語文教學質(zhì)量有著重要的意義。因此,在高中語文課堂上積極開展合作學習模式迫在眉睫、勢在必行。
一、小組合作學習過程中的問題及分析
1.小組合作學習過程中常常出現(xiàn)“包辦”現(xiàn)象。小組合作學習是這樣的一種學習模式: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在合作的過程中,充分發(fā)揮學生的自主能動性,小組中的每一位學習成員都具有平等的、自由的表達觀點的機會,在小組交流的過程中,小組成員之間的思想相互溝通、相互碰撞,產(chǎn)生靈感,取長補短,最后形成一份具有明顯優(yōu)勢的答案或者方案。這是非常理想的小組合作學習的狀態(tài),但是,在開展小組活動的過程中,常常面臨這樣的問題:那就是小組內(nèi)的發(fā)言往往由個別幾個成績優(yōu)秀的學生包攬,其余的學生都游離在小組合作學習之外,或是一邊聊天,或是望著窗外,或是做其他學科的作業(yè)等等,在這種情況下,這些游離在小組活動之外的學生根本沒有參與進來,在小組討論結束后,其觀點、意見或者說答案往往是那些“好”學生的,這樣就導致了小組合作學習嘗試達到的目標,這種合作是流于表面的,其學習效率也是非常低下的。
2.學生的溝通交流時間明顯缺失。高中語文課堂的時間是有限的,短短的45分鐘要完成的教學目標是比較多的,繁重的教學任務讓語文教師不敢為學生提供太多的討論時間,因為過多時間的交流會嚴重影響教學進度的完成。在這種情況下,學生在討論之前的獨立思考時間、討論交流過程的時間、小組完成匯總總結的時間都非常少,這樣的小組合作學習只是象征性的探討,學生之間并沒有產(chǎn)生思想上的碰撞,無法取得相應的進步和滿意的成果。
3.教師對合作學習缺少準確的評價。在評價的過程中,教師往往陷入這樣的評價模式,只評價學生答案是否準確,卻沒有關注到學生在合作學習中的表現(xiàn),也沒有對小組合作學習的過程進行表揚或者點評,這樣的評價僅僅是針對發(fā)言的該組代表,沒有為整個小組進行評價,長期的這種做法之后,學生對小組合作學習便失去了興趣。
二、有效建組
有效建組是有效合作的前提。如何建組呢?是讓學生自由組合還是由教師分配?其實,兩種方法各有利弊。自由組合的學生彼此了解和信任,他們更能敞開心扉,坦誠交流,互助合作;然而他們往往觀點雷同,缺少不同觀點之間的碰撞與爭鳴,因而不利于有效討論。而教師主導的異質(zhì)分組,則可以使討論變得更具有挑戰(zhàn)性,學生也更自律。當然也有可能由于彼此間差異造成不信任甚至互相排斥,使合作學習無法進行下下去。
因此,我以為,將兩種建組方式結合起來,可以促進合作學習的有效開展。在建組之初,學生自由組合,這樣便于緩解學生在小組討論時所受到的心理壓力,激發(fā)學生深入討論的積極性。此外,教師還可根據(jù)教學內(nèi)容采取多種合作方式以提高教學的有效性。如,對于難度較大的思考題和拓展性作業(yè),讓學生先兩兩討論,再在組內(nèi)交流;對于探究題,每組選派一名組員作中心發(fā)言人,其他組員再進行必要的補充;對于讀與寫的作業(yè),采用接力的形式,組員輪流發(fā)言,擴大交流展示的范圍,促進學習者共同參與。隨著合作學習的進行,及對討論期待的加大,應該逐漸向異質(zhì)分組過渡。分組時要考慮到不同學生的學習成績、語文水平、工作態(tài)度,個性特征及特殊需求等。四人一組,每組設置一名組長、一名發(fā)言員、一名記錄員、一名觀察員。組長是一組的核心,負責分配學習任務和組織發(fā)言,確保完成學習任務;發(fā)言員代表本組成員交流展示學習成果;記錄員負責記錄小組的討論情形與討論成果,量化組內(nèi)成員的貢獻;觀察員負責督促本組成員全員參與討論,提高學習效率。教師還可在學習告一段落時,把角色相同的組員組合成專家組,彼此探討各自是否勝任在學習小組內(nèi)的角色,是否盡職,能否改進?如何改進?教師可以適時地給各專家組提出一些建設性意見。
三、有層次地進行合作
當小組成員在發(fā)表自己意見時,要有一定的先后順利,而且下一位成員要很好地與上一位的意見形成銜接,使得小組發(fā)言有條不紊、觀點明確。例如:在回答《麥當勞中的中國文化表達》的問題過程中,高中語文教師可以讓小組內(nèi)的代表先進行觀點總和,接下來就由小組內(nèi)的其他成員進行補充和完善,這樣其實和辯論賽的形式差不多,通過這種層層遞進的方式,小組的最終答案會更加準確完美,也有利于調(diào)動課堂的氣氛,使小組的每一位成員能夠參與到探討中,這樣才能達到互相進步的目的。
四、組織更多的實踐活動
語文教學的目的是為了提升學生的道德情操和綜合素質(zhì),因為語文教學具有開放性,所以可以在課堂上開展各種各樣的具有教學意義的活動,例如課文朗誦比賽、即興創(chuàng)作比賽、演講比賽等等。高中語文教師可以依照學生的興趣愛好進行分組,針對不同的小組的成員結構組織形式各異的活動,因為愛好相同,所以小組內(nèi)的每個成員彼此間的交流會更多,而且也會互相幫助和理解。在課下,高中語文教師還可以參與到學生小組討論中,積極引導學生主動的查閱有關語文資料,獲取更多課外的知識,這樣不僅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而且使得教師與學生的交流與合作有更深一步的進展。
在高中語文教學課堂中,合理運用合作學習的應用策略,不僅可以激發(fā)學生對語文知識學習的興趣和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而且還可以提高語文課堂的教學質(zhì)量,達到高效學習的效果。同時,也能培養(yǎng)了學生合作學習的能力,對學生未來的生存發(fā)展有著重要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