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立軍
[摘 要]語文課程的教學自古以來都是我國強調(diào)的重點,中華文明能夠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歷久不衰、永葆青春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語文的學習和傳承。中華文化博大精深,蘊藏著數(shù)千年以來的文明精華。在我國的教育教學安排中,語文課程的學習自幼兒園啟蒙教育時便開始,直至高中畢業(yè),一些與中文相關(guān)的高校專業(yè)在大學期間仍會開設(shè)語文課程,以便于進行深入地學習研究。在這長達十余年的語文課程學習中,小學階段的語文學習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在小學階段培養(yǎng)形成的語文情懷和基礎(chǔ)知識將直接決定一個人以后的語文層次,其重要性不容小覷。本次論文將立足于我國目前小學語文的教育教學現(xiàn)狀,深入分析在教學階段中存在的一系列問題,并針對具體問題有針對性地提出相應的解決方案。
[關(guān)鍵詞]小學語文;問題;對策研究
小學語文作為每一個人在入學初期的啟蒙教育課程,其重要程度不言而喻。小學階段語文課程的學習不僅是為初中、高中、乃至大學階段的語文課程學習和研究打下堅實的基礎(chǔ),更是培養(yǎng)一個人的語文素養(yǎng)、文學層次和思維邏輯的重要階段。隨著我國綜合國力的不斷提升,與全球各個國家和地區(qū)的交流與合作也越來越頻繁,我們迫切需要在我國硬件設(shè)施不斷完善和強化的同時,我國的文化軟實力也能夠走出國門,承擔起向全世界介紹和展示中國優(yōu)秀文明的重大任務,努力做好國家在文化領(lǐng)域的靚麗“名片”。正所謂“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在這一重要的歷史擔當?shù)谋澈?,小學語文的教育教學發(fā)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一、當前我國小學語文教學現(xiàn)狀
對于當前我們國家的小學語文教學現(xiàn)狀的研究也就顯得尤為重要,只有通過深入地調(diào)查研究,透過現(xiàn)象認清本質(zhì),找準目前我國小學語文在教育教學的過程中所存在的問題,并針對具體問題對癥下藥,制定出科學的有效的解決方案,為國家有關(guān)部門出臺相關(guān)的政策文件提供科學的理論依據(jù)。我國的小學語文教育在漫長的發(fā)展期內(nèi),不同程度地呈現(xiàn)出了一些問題,經(jīng)過科學的調(diào)研整理,將主要存在的教育教學問題整理如下:
(一)教師的組織能力不強,導致學生思維混亂,不利于邏輯思維的培養(yǎng)。在調(diào)研中,發(fā)現(xiàn)了一些小學語文教學課堂上存在“教師不管,學生自由”的學習現(xiàn)象。經(jīng)過調(diào)研得知,教師讓學生在課堂上自由的朗讀課文,并將自己喜歡的語句和不認識的字詞勾畫出來,在這時會出現(xiàn)兩種情況,一是這樣朗讀用去的時間就占用了課堂教學的大部分時間,學生將自己對課文的不明白之處剛剛?cè)c出來,還沒來得及請老師解答就到了下課時間,如此一來,學生對于課文的疑惑始終沒有得到解答,長期以往,對語文課程的學習也漸漸失去了興趣;二是在有限的空間和時間里,由于每個學生的理解能力和閱讀能力不同,所以最終產(chǎn)生的效果也便不盡相同。當所有學生在課堂上自由朗讀的時候,有的學生由于不適應在噪雜的環(huán)境中學習看書,這樣做只能更加浪費時間和降低學習效率。
(二)教師的解讀不夠深入,大批學生對課文仍存疑。調(diào)研發(fā)現(xiàn),大部分教師對于學生提出的問題往往在解答上“淺嘗輒止”、“草草了事”,并沒有對課文做出深度的剖析,缺乏采用小學生可以接受的理解方式去解讀文章的能力。而學生對于老師的解答也只是一知半解,也沒有把問題徹底搞清楚弄明白。教師對于課文的解讀和分析也往往是借助于輔導書照本宣科,欠缺正確引導學生看待問題、發(fā)現(xiàn)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課堂氣氛不夠活躍,教師授課方式枯燥乏味。有一部分學生表示,自己曾在語文課堂上多次打瞌睡,原因是老師講課的聲音勝似“催眠曲”,這絕對不是學生的無理取鬧,在實際課堂教學中,確實存在一部分教師授課方式枯燥乏味,無法有效的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只顧照著輔導書照本宣科、“機械式”的進行講課,或者讓學生將自己從輔導書上“搬”到黑板上的板書記在筆記本上就了事。較少的聽取學生對于課文的不懂之處,而是為了學校規(guī)定的教育教學計劃而完成任務。
(四)教師教學目的不明確,教學方法存在不當。有的教師在備課的時候沒有認清課堂的教育教學計劃,而是在課堂上按照自己的備課計劃進行講授,多者與教學計劃存在差池,更有甚者與教學計劃“風牛馬不相及”,嚴重背離了教學計劃,在某一定程度上也嚴重誤導了學生對于課文的理解,造成了重大的教學事故。小學生由于其在身理和心理的特殊性,所以教師在日常的教育教學中就應更加注意對學生的教育方式,某些教師因為學生沒有完成自己規(guī)定的作業(yè)或者學生因為自作主張地沒有采取自己規(guī)定的學習方式時往往會采取暴力體罰手段,這對于小學生在身心健康勢必會造成嚴重的后果。
二、加強小學語文的對策研究
(一)努力激發(fā)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
小學生由于其自身特性的原因,組織紀律和組織觀念相較于初中和高中同學渙散一些。教師更應注重引導學生自主學習,讓學生在學習中感受到學習的樂趣。培養(yǎng)學生的發(fā)現(xiàn)問題、理解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努力將教學與實踐緊密的結(jié)合在一起,加深學生對于課文的理解程度,培養(yǎng)學生對于生活的熱愛。比如在學習歷史英雄人物事跡之類的課文時,可以借助于影視媒體,將真實的歷史呈現(xiàn)給學生,培養(yǎng)學生對于祖國的熱愛之情和英雄人物的認識,這也有利于學生培養(yǎng)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
(二)強化教師的主體責任意識,改正不良的教學習慣
不可置疑的是部分教師的教學方法不僅不會對學生的學習產(chǎn)生積極地作用,反而會嚴重誤導學生的健康成長,鑒于此,小學從事語文教學的教師應該更加主要言傳身教的重大意義,從自身做起,給學生做好表率,更多的采取與小學生相匹配的教學方式進行傳授教學,消除學生心目中對于教師的“害怕”、“畏懼”而不敢提問的心理,努力將課堂教學變得更加生動,摒除簡單機械式的單向灌輸知識的方式,增加學生對于語文課程的興趣。
參考文獻:
[1]李方.現(xiàn)代教育科學研究方法.廣州:廣東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11(23):12-14.
[2]裴娣娜.教育研究方法導論.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11,09(3):23-24.
[3]袁振國.教育研究方法.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08(12):17-19.
[4]鐘以俊,龍文祥.教育科學研究方法.合肥:安徽大學出版社,2012,11(10):12-14.
[5]于雪芹.小學語文教學策略[D].內(nèi)蒙古:內(nèi)蒙古師范大學,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