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民華
摘 要:隨著教育深入改革,圖示教學法逐漸融入到各大課堂教學中,初中歷史課堂教學利用圖示教學法完善了歷史教學策略,通過使用圖像、表格等形式讓學生直觀地掌握課堂所學知識,對歷史的規(guī)律性有一定的認知度,這樣減少了學生的學習壓力,提高了歷史課堂的學習效率。
關鍵詞:圖示教學法;應用;作用
所謂歷史圖示教學法,就是在歷史課堂中教師為清晰表達歷史發(fā)展的歷程和規(guī)律而創(chuàng)新出的一條有效的教學之路,利用圖像、表格等形式來揭示歷史發(fā)展脈絡和其本質。圖示教學法能夠使學生清楚地認識到各歷史階段存在的聯(lián)系,形象地通過圖形將復雜理論的知識轉化成生動、趣味性的圖像教學,既可以使教學內(nèi)容形象化、具體化,還能將零散的歷史知識系統(tǒng)性地歸納在一起,提高學生對歷史的了解度,從而學生對歷史的學習興趣也會隨之提高,教師的教學質量也會得到提升。
一、圖示教學法在歷史課堂中發(fā)揮的作用
圖示教學法在初中歷史的課堂中受到廣大學生和教師的熱愛,自然有它本身的好處和作用。圖示教學法不僅能夠鞏固學生的記憶,即對以往的知識進行溫習,對新知識進行吸收,還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不僅如此,簡化歷史課堂也是圖示教學法的功勞,圖示教學法的各種形式的課堂應用給予了教師快捷有效的教學策略,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效率,進而提高了教學質量,為中國的歷史教育事業(yè)做出了極大的貢獻。
(一)鞏固學生的記憶力
歷史作為一門死記硬背的文科,需要的是學生所花的時間和記憶的功夫。圖示教學法主要功能在于系統(tǒng)性化歸納整理復雜且極為分散的歷史知識,使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可以對所學歷史知識的主要輪廓、框架有個基本了解,熟練掌握歷史各知識點之間的聯(lián)系,打破了傳統(tǒng)歷史教學所用的方法的障礙。傳統(tǒng)的歷史教學課堂明顯是眾多學生的睡點,歷史教師原封不動按著書本上的知識講課,黑板上或者多媒體上倒映著無非是眾多枯索無味的文字信息,并不能引起學生興趣。而圖示教學法就能以提高學生興趣為基礎,同樣提高學生的聯(lián)想能力和記憶力,大大增強了課堂教學效率。
(二)提高學生學習能力
歷史教學課堂中通過演示圖示法,教師的引導加上圖示教學法的完美組合,學生能夠直觀地將所學知識結合起來,掌握其中隱含的規(guī)律以及歷史發(fā)展的脈絡。教師在使用圖示法演示“一國兩制”的相關內(nèi)容時,通過圖像形象地勾畫出香港回歸、澳門回歸以及一個國家兩種制度三者之間的密切聯(lián)系,這樣學生就能找出自己所沒有掌握的知識點,并且鞏固學會的知識點,使學生在梳理自己所學知識的同時再牢固自己的記憶。
(三)簡化歷史課堂教學
歷史課堂所學知識繁雜,所涉及到的內(nèi)容廣泛。很多歷史事件并不是可以相互聯(lián)系到一起的,前一件事描述的國家大事然而后一件事就可能牽涉到世界各大國之間的恩怨。說到底,歷史就是對祖宗先代恩怨的講述,歷史教學中教師對事件的講述得根據(jù)史實,對學生們的記憶力是個巨大的挑戰(zhàn)。在教學中應使用圖示教學法,將教學內(nèi)容極大化的簡化開來,讓學生可以清晰地明確到各知識點之間的相互關聯(lián),從而學生既可以輕松找出知識重點所在,又能愉快解決所學的難點內(nèi)容,這樣一來,初中歷史課堂教學就得到了最大化的簡化。
(四)提高學習興趣
歷史事件復雜且多,學生記憶起來較為困難,且大多數(shù)歷史課堂都顯得較為枯燥。圖示教學法將歷史課堂教學轉變?yōu)檩^為形象的圖形教學,通過清晰明了的框架結構梳理了歷史知識脈絡,這樣不僅可以活躍課堂教學的氛圍,還能成功激發(fā)學生對接下來要學到的知識的好奇心,調(diào)動學生參與和學習初中歷史的積極性和活躍性,引發(fā)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不斷提高學生接受歷史知識的能力,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和學習主動性。圖示教學法也能簡便教師的工作量,教師提前預備好課堂內(nèi)容,上課自然就輕松起來,也能吸引學生的集中注意力到歷史課堂上。
二、圖示教學法在初中歷史教學中的應用形式
歷史課是一個結構性、層次性和時間順序強的課程,我國五千年的歷史長河使國家成為一代文明大國,如何讓初中生了解我國歷史文明,掌握中華大地的文明軌跡是極為重要的。這關系到中國文明的傳承和未來,中華民族的興衰榮辱、自強不息掌握在孩子們的手中。所以初中歷史教學需要用到圖示教學法,圖示教學法的主要形式包括了結構圖示、數(shù)軸圖示以及比較圖表。
(一)結構圖示法
結構圖示法較為清晰明了地展示了知識點之間的相互關聯(lián),進而提高學生對知識的認知和理解,幫助學生邏輯性地、規(guī)律性地、系統(tǒng)性地掌握好歷史知識,逐漸了解歷史事物的發(fā)展規(guī)律和體會當下生活的來之不易。在課程“三國同盟”中,應用結構圖示法將三國同盟以及三國之間的協(xié)約都進行直觀的展示,可以明顯得出大量軍事集團對峙局面的形成路徑,將其中復雜的知識簡化開來,大大提高了學生掌握知識的效率。
(二)數(shù)軸圖示法
數(shù)軸圖示法主要用于歷史事件的時間分割。學習中國近代史中,從鴉片戰(zhàn)爭開始逐漸出現(xiàn)各類戰(zhàn)爭和條約的簽訂,歷史事件對時間的順序掌握較為關鍵,每件國家大事都要求精確的時間掌握,對于時間的分段也顯得尤為重要。講述歷史分期時,應用數(shù)軸圖示從宏觀角度入手,從微觀角度仔細分析,全面掌控歷史的發(fā)展過程,對整體歷史進行明確的把握。
(三)比較圖表法
比較圖表法主要運用與分析歷史事件的異同點,直觀地對事件之間的異同點進行把握。在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與世界第二次大戰(zhàn)的異同時,比較圖表法較為形象地列舉出兩次世界大戰(zhàn)中的關聯(lián),武器裝備的異同以及作戰(zhàn)方略、參與國家的對比,也能夠體現(xiàn)出隨著時代的發(fā)展,國家之間出現(xiàn)的相互聯(lián)系的交流以及裝備科技的提升也隨之發(fā)展開來。這樣一來,學生就能明確掌握各歷史階段的異曲同工之妙,相對應的也能夠提高學生興趣和學習效率。
三、小結
所謂歷史是國家興衰榮辱的真實描述,初中生作為一個知識還很欠缺的群體,真實全面地掌握歷史知識具有極其重要的作用。教師在初中歷史教學中應用圖示教學法,根據(jù)教學內(nèi)容的特點和難易程度合理地使用不同的圖示應用。事實證明,初中歷史教學中圖示教學法更能讓學生接受和吸收歷史知識,教師也表明課堂氣氛變得更加活躍和積極,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自然是對教師工作的肯定與回報,教學水平就能隨之提高。圖示教學法為中國的歷史教育事業(yè)做出了極大的貢獻,教師應該更加重視圖示教學法的應用和實際價值,給予孩子們科學有效的歷史教學。
參考文獻:
[1]寧麗娟.淺談初中歷史教學中的圖示教學法[J].基礎教育,010年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