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淑霞
[摘 要]本文對小學英語教學進行探究分析,闡述了如何更好地進行小學英語教學,并提出相關優(yōu)化小學英語教學的策略。
[關鍵詞]小學;英語;教學
在小學英語詞匯教學中,小學生由于年齡小,思維能力有限,加之缺少一定的語言環(huán)境,學生自身缺乏學習策略,經常孤立地,機械地去學習,記憶單詞。記住一個單詞對他們來說,需要花很多的精力,有時記一個單詞幾天下來沒有記住,或記住了,過幾天就忘,這樣也大大影響了學生對英語學習的興趣。另外,由于我的學生活動區(qū)域局限性,家長重視程度不夠等問題,大部分學生都習慣于在課堂被動地接受知識。課后很少或幾乎沒有主動去學習、復習,更不用說去閱讀課外讀物,看影視節(jié)目與同學、家長交流等等。這就給教師一個很大的挑戰(zhàn),如何在有限的課堂時間內讓學習既輕松又高效率的學習?因此廣大教育工作者要切實從學生的實際出發(fā),努力鉆研,認真反思,不斷有更好更多的方法為教學服務,讓學生在最有效的課堂時間內,以最高的效率學習。
一、小學英語詞匯教學的原則
1.以聽、說、讀、寫為教學的順序。音、形、義是詞匯的三個要素,音,即讀音,是詞的語音形式。詞的讀音,不僅要注意音素,而且要注意重讀音節(jié),也要注意非重讀音節(jié)。如同其它基礎知識的學習、詞匯學習要遵循“聽先于說,說先于讀,讀先于寫”的原則。堅持這一原則,把“聽”放在首位,有利于學生形成在習得語言的過程中先獲得語言的語音形式的科學方法,有利于學生聽準詞的讀音,提高模仿發(fā)音的準確性。只有在聽的基礎上,才能展開說、讀、寫,這種順序根本扭轉了譯寫、讀、說、聽為順序的教學誤區(qū)。
2.以情景和語境教學為主要教學方式。詞匯的呈現方式既是詞匯學習方法的一種導向,也是詞匯能力的一種顯示。那種脫離情景、語境、教材內容而孤立地教單詞的方法是不可取的。但是,為呈現單詞創(chuàng)設的與課文內容不大相關的情景或語境的方法,同樣是沒有多大意義的。只有以結合課文內容的語言交際的情景為呈現詞匯的引子,才能使學生學習、理解和運用詞語有收效。即使在啟蒙階段,也要引導學生在句子中學習詞匯,以形成“詞語用于語言表達”的理念。一段簡短的對話中突然出現一個陌生詞匯,這個時候老師應該運用好語境和情景讓學生去猜測詞匯的含義。
3.與語篇教學相結合。詞匯是最基本的語言單位,詞匯教學不是孤立的教學環(huán)節(jié),單詞只有組成句子和話語之后,才能實現其交際功能。要確定詞義和用法,必須有特定的語言環(huán)境,它總是存在于一定的語篇中。眾所周知,一個英語單詞往往對應多個中文意思,如果脫離了語篇,學生將無法準確領會單詞在這個語境下的特定意思及其具體作用,這樣的詞匯教學缺乏針對性,學生對詞匯的掌握往往是囫圇吞棗,非常盲目,不利于詞匯的積累和應用。因此,教師在詞匯教學的過程中應把詞匯代入上下文,這樣不僅有利于學生掌握知識本身,也為日后知識的恰當應用奠定了扎實的基礎。
二、小學英語詞匯教學方法
1.表演模范教學。小學生對語言有很強的敏感性,辨音準確,因此模仿起來準確度也高,讓學生模仿各種人物及角色說話,運用語言實踐。讓學生用所學簡單的語言與同伴用英語交流。如新授水果類單詞時,教師戴上水果頭飾示范This is a small banana ,學生自行選用頭飾與詞進行類似或創(chuàng)意的交際。這種氣氛即輕松又和諧,學生也得以展現自我,表達自己的情感,其樂融融。
2.利用肢體語言學詞匯.肢體語言是指通過身體各部分能為人所見的活動來進行表達和交流,也可稱之為體態(tài)語或無聲語言。它主要包括手勢、眼神、動作及姿態(tài)等,是有聲語言的重要輔助手段和補充,通過肢體語言的運用及其有聲語言的有機結合,能達到“眉來眼去傳情意,舉手投足皆語言”的境地。如教師一邊作出洗衣服的動作,一邊讀出單詞,等學生熟悉之后,跟前后左右的學生邊說邊做動作,這樣,就容易記住短語了,且記憶深刻。教學sleep時,教師一邊做睡覺的姿勢,一邊反復讀出這個單詞,象這樣的動詞很多。更多的讓學生參與,一個學生說單詞,其他學生作動作,之后讓一個學生做動作,其他學生說單詞,最后,找一個學生做動作,讓他叫一個學生說、拼單詞,這樣的活動是我在課堂教學中常用的方法,能做出動作的單詞,盡量讓學生動起來,他們顯得格外興奮,格外積極,充分滿足他們好動的天性。
3.愉快情景感染教學。在英語教學中強調“愉快情景教學法”原則,如英語歌曲和歌謠教學的趣味性、知識性、實用性和連續(xù)性就體現了這一原則。利用兒歌來刺激孩子們大腦的興奮點,對鞏固記憶有一定的效果。如詞匯記憶的What are you doing,學生一邊拍手,一邊有節(jié)奏的朗讀,很快會讀了其中的現在分詞短語,這幾個分詞短語是重點短語,學生在不知不覺中學會了,且不容易遺忘。配有動作的教學,學生在說說、唱唱、動動之中愉快的學習詞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時單詞的拼寫也會隨眼、耳、口多種感官的參與而牢牢地記在心里。歌謠因簡單,形式活潑,節(jié)奏明快,韻律優(yōu)美等特點,在初級階段的英語教學中倍受青睞。學生在學說和表演歌謠時可以“手舞足蹈”“全身反應”,多種感官參與,提高學習效率。
三、如何更好地進行小學英語教學
1.引導學生正確模仿單詞發(fā)音。在感知了新單詞并了解了其意義的基礎上,學生要跟錄音或跟教師的領讀、示范讀模仿讀出單詞。 學生感知詞匯的語音形象主要是依靠學生的耳朵來完成,小學生他的聽覺器官機能遠不如成人完善。因此,教師在讓學生模仿新詞匯的讀音時,不要急于要求學生跟著發(fā)音,而要提供大量的機會讓學生聽清楚。只有在聽準后,再模仿。這樣才能把握住詞的發(fā)音。 同時,教師還應利用拼讀的規(guī)律教授詞匯的發(fā)音。如在學習scarf,hat,moon等結尾為輕輔音的單詞時,學生總是把最后一個音漏掉,教師可以指導學生看著這些單詞的結構,提醒學生把音發(fā)完整。
2.指導記憶策略,提高記憶效率。記憶單詞的過程是詞匯學習的重要環(huán)節(jié),是學生主體活動的過程。在此過程中,教師要根據小學生的記憶特點和英語學習的關系,利用多種形式的教學方法,充分調動學生多種感官參與記憶單詞,并且適當對學生進行記憶策略的指導,幫助他們養(yǎng)成良好的記憶習慣,從而提高記憶效果。雖然小學生擅長機械記憶,但機械記憶耗時,又容易遺忘,而理解記憶遺忘率較低,耗時少。因此在英語學習的啟蒙階段,教師就應在指導學生理解記憶上下功夫,堅持遵循"詞不離句"的教學原則,幫助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掌握和鞏固所學的單詞。另外,教師可根據所學詞匯的構詞規(guī)則、拼讀規(guī)則、詞性等進行分類,指導學生采用列表、制作單詞卡片等方式幫助記憶。也可以讓學生在學習單詞的過程中,及時反復、經常復習。可采用朗讀、背誦、默寫、游戲、競賽、歌謠等手段幫助學生加深對單詞的記憶,同時還要幫助學生掌握復習記憶的方法,養(yǎng)成主動復習記憶的習慣。
四、結語
詞匯教學應貫穿于小學英語教學的整個過程,不能只提留在形式上的好玩和熱鬧。因此,在小學英語詞匯教學中,加強詞匯教學的直觀性、增強詞匯教學的趣味性、突出詞匯教學的實效性顯得尤為重要。作為英語老師的我們,要調整好自己的教學心態(tài),以科學的教育心理學理念,注意教學方法。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他們每個人都學習到一定的學習方法,使每個人的才能得到發(fā)揮。
參考文獻:
[1]袁光環(huán),在小學英語詞匯教學中滲透學習策略[J].中小學英語教學與研究,2013.
[2]洪珍,小學生詞匯記憶策略調查與分析[J].中小學英語教學與研究,2013.
[3]楊小鵬,論樹立英語詞匯教學新理念:從控制到開放[J].中小學英語教學與研究,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