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春英
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語文教學應著重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而培養(yǎng)學生的辯論能力也應是語文實踐。在辯論中學習,在辯論中求知,在辯論中提升能力,辯論既能激發(fā)學生學習語文的熱情又能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能力。因此,讓“舌戰(zhàn)群儒”成為語文課堂的常態(tài),讓辯論賽走進初中語文課堂是在響應初中語文教學改革的教學理念下為實施素質教育、培養(yǎng)學生能力所嘗試進行的一次教學實驗。
一、加強思維訓練,培養(yǎng)思辨力
隨著時代的發(fā)展,當今社會對人才的口語交際能力的要求也日益明確,語文教學的作用日益顯現(xiàn)。培養(yǎng)學生的思辨力,加強學生的思維訓練也顯得尤為重要。在初中語文課堂中加入辯論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在教授課文時,可以引導學生尋找挖掘辯題,在小組間、男女生間開展小型的辯論,辯題也可以從初一開始由淺入深、由小到大、由身邊到社會輻射,這樣既能豐富學生的思考內容、思考方式,又能強化學生的語言文字的表達能力、思維能力。并且在辯論中,學生必須多方面調動知識積累,深層次地挖掘辯論主題的內涵,不斷地從正反兩個方面對同一問題進行辯論。在語文課堂中開展辯論賽無疑是對學生進行了思維訓練,培養(yǎng)了學生的思辨力。
二、環(huán)節(jié)明化,培養(yǎng)能力
1.了解辯論,明確流程。正規(guī)的辯論賽有嚴格的辯論流程,在教學中可以根據(jù)教學的實際情況因時而動。如果是完整的比賽則有完整的流程:確立參賽辯手及正反方——確立辯題——備戰(zhàn)(查閱資料)——開展辯論——主持人入題——正反方一辯陳述觀點——攻辯——自由辯論——正反方四辯手總結陳詞——評選優(yōu)勝及最佳辯手——小結。
2.教授技巧,提高能力。辯論技巧如借力打力、移花接木、順水推舟、釜底抽薪等,這是教師在辯手上場之前必須教授給學生的。這些技巧教師可以在語文教學中的小型辯駁中適時點撥,教會學生基本的辯論技能既能優(yōu)化辯手的辯論語言,又能強化學生的辯論思維。
3.觀看辯論賽,模擬學習。國際大專辯論賽在不長的時間里完整演繹了辯論賽的演進歷程。辯手們的思路,你來我往,詞鋒凌厲;辯手的風度,指點江山,激揚文字;辯手的敏銳,沉著應戰(zhàn),唇槍舌劍。這些給觀看的師生帶來的視覺、聽覺的沖擊是很大的。觀看辯論賽的同時,引領學生掌握辯論技巧,所以觀看既是欣賞又是學習更是促進。
三、辯論落實,強化創(chuàng)新力
1.確立正、反方,確立辯題。正、反方成員的選拔尊重學生的選擇,一般不做太多要求,目的就在于激發(fā)更多的孩子參與,讓辯論成為習慣,人人敢辯,人人能辯,人人會辯。確立辯題時要根據(jù)學生的認知力、思辨力、表現(xiàn)力精心選擇,一般要把握以下幾點:選擇學生感興趣的辯題,選擇中性的辯題,選擇難度適宜的辯題,選擇學生關注的熱點,選擇學生辯得起來、辯得下去、辯得公平的辯題。例如班內的選拔賽用的是“家長接送孩子利弊”這個辯題,兩個班級的決賽用的是“初中生使用智能手機利大于弊還是弊大于利”這個辯題。這樣的辯題切合生活,雙方辯手不僅有可辯之處,而且可以辯得轟轟烈烈,精彩紛呈。
2.實戰(zhàn)比拼,培養(yǎng)能力。開篇由主持人介紹本次比賽的辯題、比賽規(guī)則、參賽辯手、評委、點評嘉賓等等,參賽辯手展示自我風采。接著進入陳詞階段,順序和時間依次為:正方一辯3分鐘,反方一辯3分鐘。在雙方盤問階段留有的時間要控制在10分鐘,緊接著進入激烈的自由辯論階段,自由辯論階段一般設時8分鐘,雙方針鋒相對輪流發(fā)言,期間可以插入嘉賓提問環(huán)節(jié)。最后進入總結陳詞階段,順序和時間依次為:正方三辯3分,反方三辯3分鐘。
3.揭曉勝負,嘉賓點評。每一場辯論都要有公平公正的評判,都要揭曉勝負,這既體現(xiàn)辯論活動的規(guī)范又強化了學生的認知。嘉賓的點評是辯論賽經驗的小結,點評中有欣賞鼓勵,點撥中有學習辯論的要點。
總而言之,讓辯論賽走進初中語文課堂改變了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激發(fā)了師生思考問題的興趣,培養(yǎng)了學生剖析問題的能力,提高了團隊的凝聚力,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能力,提高學生整體素質,對于培養(yǎng)21世紀全方位人才具有積極的作用。(作者單位:江西省撫州市撫州實驗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