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文鷹
【摘 要】 語文教師要學會處理“舍”與“得”的關系。舍就是舍掉講的時間,給學生機會進行嘗試;舍掉教師的權威,給學生探究的舞臺;舍掉現成的結論,給學生情境體驗。有舍才有得,當教師學會了舍,就能收獲學生的良好習慣、學習能力和深厚的語文素養(yǎng)。
【關鍵詞】 學生;語文素養(yǎng);舍得
在傳統(tǒng)的語文教學中,教師往往獨自掌控課堂,唱獨角戲,忽視學生的個體要求,一支粉筆講到底,把一堂課灌得滿滿當當,結果教師很累,學生昏昏欲睡,效果適得其反。究其原因,是教師不懂得舍與得的道理。舍得,就是要有策略、有選擇,松開羽翼和拐杖,放權給學生,讓他們學會單飛,自己去尋找發(fā)現、不斷成長。
一、舍出時間——給學生嘗試的機會
教師要善于策劃,設計好每一堂課的各個環(huán)節(jié)及時間安排,做到少講、精講,留給學生自己探討的時間,去閱讀文本、思考問題、發(fā)現新知。要相信學生有獨立的能力,敢于放開手,讓他們去嘗試。
如在教學蘇教版小學語文三年級上冊《蒲公英》一課時,我放權給學生,讓他們嘗試用各種語調去朗讀,讀出蒲公英媽媽、太陽公公、小蒲公英、兩顆特別的蒲公英,她們說話的口氣、節(jié)奏、音調。學生們通過試讀、比較,得出“蒲公英媽媽善良溫柔,太陽公公慈祥慢吞吞,小蒲公英歡快”的結論。對于那兩顆特別的蒲公英,由于不聽太陽公公的勸告,一顆飛到金色的沙漠,另一顆飛到波光粼粼的湖水里,結果分別被旱死、淹死。小朋友們產生了爭議:“這兩顆蒲公英只是看到了沙漠、湖泊外表的美麗,他們不聽太陽公公的話,才得到這樣的下場?!薄翱墒撬麄冇凶约旱闹饕?,并且對美好的事物充滿好奇,敢于去嘗試,這也沒有錯呀?!薄八麄兪遣宦犂先搜?,吃虧在眼前。”“我們也不能輕信別人,要走出自己的道路。”對于這樣的爭論,教師巧妙引導,鼓勵學生發(fā)表自己的見解,通過辯論,他們對課文的理解更加深刻。
舍得騰出時間給學生,使之投入文本,閱讀品味,體驗爭議,學生不再被動聽講,學習的積極性被喚醒,課堂活了起來。這樣的課堂效率,不降反增,得到的會更多。
二、舍出權威——給學生探究的舞臺
課堂上,教師需要調整自己的身份,把學生推上舞臺的中央,讓其主動探究,去獲取知識,體驗成功的愉悅。教師要做好導演和組織者,對學生的活動適當引導,駕馭好前進方向,使學生在正確的道路上快步前行。
如學習蘇教版小學語文三年級下冊《槐鄉(xiāng)五月》時,因為這是一篇語言優(yōu)美、文字精煉的散文。它生動地描寫了槐花飄香的季節(jié)以及槐鄉(xiāng)孩子的勤勞、好客、淳樸,全文行云流水,語言雋永,讀來瑯瑯上口,適合孩子們朗誦。采取不同形式讓學生去誦讀,先是初讀,教師提出問題:“看到槐鄉(xiāng)五月這個標題,你想到了什么樣的情景?” 學生不出聲的默讀,邊讀邊想,在腦海中構思出一幅槐鄉(xiāng)五月的畫面。之后分自然段朗讀,歸納出描寫槐花多(山山洼洼、坡坡崗崗)、形(玉雕、圓球、小辮)、白(瑞雪初降、白茫茫)、香(香噴噴、香氣撲鼻)的詞語。再次自由朗讀,選自己喜愛的段落讀。細心的學生發(fā)現了問題:“槐鄉(xiāng)的小姑娘飄到哪里,哪里就會有一陣清香。為什么說飄呢?”這時不急著宣布答案,而是抓住這一課堂生成的契機,引導學生探討“飄和走有什么區(qū)別呢?小小子能不能用飄呢?”一同學說:“飄是走得輕、快,形容姑娘的靈巧?!绷硪煌瑢W補充“小小子大大咧咧的,不能用飄。”對于意思相近的清香、醇香、濃香,也是讓學生自己去讀、去體會,明白香的程度逐漸加深。
把課堂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教師承擔引導者的角色,引導學生去研讀,在原有知識基礎上去建構,這樣獲得的知識就是活的、可持續(xù)的,從中形成的學習能力也更持久、更有力。這樣長期堅持下來,就能積累起深厚的語文素養(yǎng)。
三、舍出結論——給學生體驗的情境
教師不要做知識的灌輸者,更重要的是要讓學生體驗,在親身體驗中生成新的認知。我們知道,學生靠自己摸爬滾打得到的經驗才最真實,對他們終身有用。而教師費力填進的知識,往往是不易消化的,還會產生逆反。
在蘇教版小學語文五年級下冊《海倫凱勒》的教學中,就采取層層深入、親身體驗的方式,引導學生走近海倫凱勒的內心世界,從而得到震撼人心的體會。“自然界中,山青、水秀、鳥語、花香,多么美好呀,可是當你看不見、聽不著、也不能說,將是多么悲慘的情景呀?下面我們和海倫凱勒一起去體驗一下吧?!睂W生閉上眼睛,塞住耳朵,體會“無邊無際的黑暗,死一般的沉寂”。不一會兒,好多學生都感到無法忍受了?!澳敲春悇P勒是怎么做的呢?她通過自己的努力,學會了閱讀、寫作、說話,寫下了十四部著作?!焙悇P勒“拼命地摸讀盲文,不停地書寫單詞和句子,以致小小的手指頭都磨出了血。”讓學生閉眼摸、寫,體會她的艱難。“她把手放在薩勒的臉上,用感覺來判斷薩勒說話時舌頭、喉嚨顫動的情況,以此來體會怎樣發(fā)音?!焙⒆觽円舱兆隽?,一個同學張嘴說話,另一個去摸,體驗到“聽”懂一句話是多么的困難。當海倫凱勒喊出:“爸爸,媽媽,我回來了!”同學們都和海倫一起流下了幸福的眼淚。接著提出問題:哪些句子最能打動你?說說你對這篇文章的感受。你想對海倫凱勒說什么話?生:“她拼命的摸盲文,如饑似渴,連手指尖都磨出了血。她夜以繼日反復朗讀詞語和句子?!弊屛液芨袆印I骸昂悇P勒熱愛生活、刻苦學習的精神感動了我?!鄙骸拔蚁胝f,海倫你的不屈不撓感動了我,你是最棒的。你很幸運,遇上了沙利文這樣的好老師。”
整個教學都是學生自己在體驗,在閱讀中歸納,最后得出結論,而且把他們的親身體會融入到主人公的世界里。在達成教學任務的同時,也深深受到教育,從他們的發(fā)言中,處處體現著感動、敬仰,結合他們自身,對自己今后的學習和發(fā)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陶行知說:“真正的教育必須能培養(yǎng)出能思考會創(chuàng)造的人。”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只有懂得舍——舍出時間讓學生學習,舍出權威讓學生探究,舍出結論讓學生體驗——才能有所得,得到的將會是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養(yǎng)成,學習能力的生成以及整體語文素養(yǎng)的提升。
【參考文獻】
[1]李小梅.淺談語文教學中的“舍得”[J].學周刊.2011(11)
[2]高興利.語文教學要講究“舍得”之法[J].山東教育.201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