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紅宇
【摘要】“學生是學習和發(fā)展的主體”這是課改下所提出來的基本教學理念,也是確保語文課程價值最大化實現(xiàn)的保障,更是學生健全發(fā)展的基礎(chǔ)。所以,在素質(zhì)教育思想的影響下,語文教師要結(jié)合教材內(nèi)容認真貫徹落實課改基本理念,并有效的將“學生是學習和發(fā)展的主體”這一理念貫徹落實到語文教學的各個環(huán)節(jié)之中,進而,在確保高效語文課程順利實現(xiàn)的同時,學生的能力水平、素質(zhì)水平也都能得到大幅度提高。
【關(guān)鍵詞】小學語文 主體性 識字 文本鑒賞 中心探究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5)10-0064-01
目前,對于小學階段的來說,學生的主動性較差,探究能力和合作能力也有待提高。主要是因為應(yīng)試教育下的語文教師一直采取的是“一言堂”的模式,導致學生一直處在等待學習的狀態(tài),主體意識差導致了學生根本看不到語文學習的樂趣,嚴重不利于語文課程價值的最大化實現(xiàn)。因此,在新課程改革下,教師要轉(zhuǎn)變以往的教學觀念,要選擇恰當?shù)慕虒W活動來有效的凸顯學生的課堂主體性,進而,使學生在豐富多彩的教學活動中找到學習語文的樂趣。本文就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對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凸顯學生的課堂主體性進行論述,以確保高效語文課堂順利實現(xiàn)。
1.在識字教學中凸顯學生的主體性
識字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中最基本的內(nèi)容,也是學生學習語文的基礎(chǔ)。但是,在以往的識字教學中,我們一直采取的是“反復寫”的方式,一個字、一個詞寫十遍,二十遍,目的就是要讓學生識記。然事實上,這樣的識字教學過程只會給學生增加課業(yè)壓力,識字能力也得不到大幅度提高。所以,在素質(zhì)教育下,教師要改變這種“死記硬背”的模式,要充分發(fā)揮學生的課堂主體性,鼓勵學生進行主動識字,進而,大幅度提高學生的學習質(zhì)量。
例如:在教學《桂林山水》時,由于本節(jié)課的重點詞匯包括:“瀾、瑕、攀、巒、泰、駱、駝、羅、障、兀、綿”等,如果按照以往的識字教學形式,就會讓學生簡單的進行抄寫,這樣的記憶方式只會讓學生逐步厭煩語文學習,也不利于學生學習效率的提高。所以,在本節(jié)課的授課時,我們可以選擇組詞造句的形式進行授課。對于四年級的學生來說,他們也已經(jīng)有了一定的詞匯量,鼓勵學生從文本中組詞,并進行自主造句,比如:瀾字,組詞“波瀾壯闊”,造句:國慶節(jié)我和父母看到了波瀾壯闊的大海,等等,鼓勵學生進行組詞造句,這樣的過程不僅能夠幫助學生識記生詞,而且,對鍛煉學生的語言組織能力,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也有著密切的聯(lián)系。
2.在文本鑒賞中凸顯學生的主體性
文本鑒賞是語文教學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也是培養(yǎng)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重要環(huán)節(jié)。但是,作為語文教師的我們要改變以往教師一講到底的模式,要鼓勵學生自主鑒賞,自主說出自己的觀點和看法,這樣不僅能夠有效的凸顯學生的課堂主體性,幫助學生養(yǎng)成自主鑒賞的良好習慣,而且,對語文文本價值的體現(xiàn)以及學生素質(zhì)水平的提高也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在新課程改革下,教師要搭建有效的自主鑒賞平臺來促使學生獲得更大的發(fā)展空間。
還以教學《桂林山水》為例,在文本鑒賞中,我們可以組織學生對教材中的一些句子進行欣賞,并說一說自己的觀點和看法。首先,我引導學生在小組內(nèi)交流課后練習中的“我們來認真讀讀課文最后一段,再聯(lián)系上文,說說自己對桂林山水的感受”。組織學生對最后一段進行鑒賞,并說一說自己的觀點和看法,之后,組織學生在文本中選擇出自己喜歡的句子,說一說為什么喜歡等等。引導學生在同學交流中更加全面的了解桂林的山和水,同時,也能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和鑒賞能力,進而,全面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
3.在中心探究中凸顯學生的主體性
中心思想是一篇文章的主旨,也是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的重要部分。所以,素質(zhì)教育下的中心思想歸納要改掉教師直接給出,讓學生死記硬背,應(yīng)對考試的方式,要鼓勵學生自主去閱讀、去分析、去領(lǐng)悟文本主旨,進而,在全面提升學生學習效率的同時,也有助于學生解題能力的提高。
同樣以教學《桂林山水》這篇文章為例,由于本節(jié)課的教學中心思想就是描寫桂林山水的秀麗景色,抒發(fā)了作者對祖國山河的喜愛之情。所以,在教學時,我們可以組織學生對每個自然段進行分析,引導學生歸納段落大意,然后,通過對相關(guān)問題的思考,如:漓江的水有什么特點?桂林的山有什么特點?為什么說桂林山水甲天下?等問題進行思考,這樣不僅能夠凸顯學生的課堂主體性,而且,對提高學生的文本分析能力,鍛煉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也打下了堅實的基礎(chǔ),進而,也為學生健全的發(fā)展作出相應(yīng)的貢獻。
當然,除了在上述的幾個環(huán)節(jié)凸顯學生的課堂主體性之外,我們還可以在習題討論、改錯;作文寫作過程交流、作文互批互改;開放性試題的練習等方面凸顯學生的課堂主體性,進而,在確保高效語文課堂順利實現(xiàn)的同時,也有助于學生健全的發(fā)展??傊谒刭|(zhì)教育下,我們要更新教育教學觀念,要有效的貫徹落實“凸顯學生課堂主體”的教學理念,并選擇多樣化的教學活動,搭建有效的活動平臺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同時,也能為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全面提升做好保障工作。
參考文獻:
[1]汪存.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如何凸顯學生的主體性[J].《科學中國人》2015年1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