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昱
感染患兒銅綠假單胞菌的檢測及耐藥性分析
劉昱
目的 觀察分析感染患兒銅綠假單胞菌的分布及對常用抗生素的耐藥性,為臨床預防和治療銅綠假單胞菌感染提供依據(jù)。方法 2014年1月至12月臨床標本中分離出的銅綠假單胞菌1115株,對其分布情況以及14種常用抗生素的耐藥結果進行回顧性統(tǒng)計分析。結果 檢出率最高的是呼吸道感染(30.4%)和創(chuàng)傷并發(fā)感染(24.2%);感染部位以呼吸道(64.4%)和傷口創(chuàng)面標本為主(25.4%);銅綠假單胞菌對氨基糖苷類、喹諾酮類、四代頭孢、含酶抑制劑的β-內酰胺類、亞胺培南具有較高的敏感性,對頭孢曲松、頭孢噻肟的耐藥性較高。結論 銅綠假單胞菌對大部分常用抗生素耐藥率較高,多重耐藥菌株的出現(xiàn)應引起臨床高度重視。
銅綠假單胞菌 醫(yī)院感染 耐藥性
銅綠假單胞菌(PAE),屬于不發(fā)酵糖類的革蘭陰性細菌,是呼吸道、創(chuàng)面感染的重要致病菌。PAE引起醫(yī)院群體性感染的危害性已被臨床廣泛重視。隨著碳烯青霉素類抗菌藥物的廣泛應用,導致耐碳烯青霉素類藥物的菌株逐年上升,多重耐藥及泛耐藥的銅綠假單胞菌菌株隨之出現(xiàn),給臨床治療感染類患者帶來較大的困難[1~4]。作者回顧性分析本院銅綠假單胞菌培養(yǎng)陽性的樣本,以期為臨床醫(yī)師在預防和治療銅綠假單菌感染中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依據(jù)。
1.1菌株來源 115株PAE來自本院2014年1月至12月住院患兒的痰液或咽拭子、血液、尿液、創(chuàng)面分泌物等標本,剔除同一患者相同部位的重復株菌,患兒年齡2.5~10.5歲,平均年齡4.5歲。
1.2檢測方法 標本嚴格按照《全國臨床檢驗操作規(guī)程》進行相應程序劃線分離于37℃培養(yǎng)24~48h獲得純培養(yǎng)菌株,所有培養(yǎng)陽性標本經過革蘭染色、鏡檢,再轉種至相應生化反應試紙條,做生化試驗及藥敏試驗。對PAE培養(yǎng)陽性樣本進行相應分布討論及藥敏結果分析。室內質控菌株為銅綠假單胞菌ATCC27853、大腸埃希菌25922,均來自四川省臨床檢驗中心。
1.3產ESBLs菌檢測試驗 由細菌檢定儀判讀為產ESBLs可疑菌株后,采用頭孢噻肟、頭孢噻肟+棒酸、頭孢他啶、頭孢他啶+棒酸片行KB法擴散試驗,兩組藥敏紙片中任一加棒酸組的抑菌環(huán)直徑與不加者相差5mm,即可確證該菌為產ESBLs細菌。全過程采用上述質控菌株進行質量控制。
1.4儀器與試劑 血瓊脂等培養(yǎng)基購自鄭州安圖試劑有限公司,細菌鑒定與藥敏試驗儀器及耗材采用法國梅里埃生物公司生產的全自動微生物鑒定分析儀。
1.5藥敏試驗 采用K-B紙片擴散法對培養(yǎng)出的PAE進行抗生素敏感試驗,藥敏紙片購自北京天壇藥品生物技術公司,判斷標準參照美國臨床實驗室標準化委員會(CLSI2009)標準判斷。
1.6統(tǒng)計學方法 藥敏分析采用WHONET4.0軟件。計數(shù)資料用SPSS13.0軟件,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115株PAE來源構成比 見表1。
表1 115株PAE來源構成比
2.2產ESBLs與非產ESBLs銅綠假單胞菌耐藥率比較 見表2。
表2 產ESBLs與非產ESBLs銅綠假單胞菌耐藥率比較(%)
PAE屬于非發(fā)酵革蘭陰性桿菌,為一種致病力較低但抗藥性強的桿菌。土壤、水、空氣、正常人的皮膚、呼吸道和腸道等都有該菌存在。該菌是一種條件致病菌,只在某種特定條件下才能致?。粰C體抵抗力降低、嚴重燒傷、患代謝性疾病、血液病、惡性腫瘤的患者常成為該菌的侵蝕對象,一些手術后或某些化療后的患者同樣容易感染該菌,是醫(yī)院感染的主要病原菌之一;由于其抗藥性較強,常導致治療無效。當機體免疫力降低時,該菌??梢鸹颊吆粑栏腥?、創(chuàng)面化膿性炎癥以及全身性感染[5,6]。本資料顯示,感染類患兒由于機體抵抗力較差,呼吸道炎癥、創(chuàng)面分泌物檢出銅綠假單胞菌幾率較高,提示臨床醫(yī)生在面對該類患者時需引起重視。
ESBLs是細菌質粒介導的能水解氧亞基β-內酰胺抗生素,并可被β-內酰胺酶抑制劑所抑制的一類酶,其產生很大程度上是由于β-內酰胺抗生素尤其是第3代頭孢霉素的廣泛應用有關。本資料中檢出的銅綠假單胞菌中產酶菌株21株,占檢出PAE的18.3%,與文獻報道不盡相同[7,8],可能與各地用藥習慣不同導致PAE對耐藥性出現(xiàn)改變。本資料中銅綠假單胞菌對頭孢曲松、頭孢噻肟等抗菌素呈較高耐藥狀態(tài),而對氨曲南等大環(huán)內酯類抗菌素呈高敏感狀態(tài),提示臨床醫(yī)生可優(yōu)先選擇該類抗菌素治療,但產酶菌株的出現(xiàn)導致細菌的耐藥性出現(xiàn)不同程度的改變,選用抗菌素時,參照藥敏實驗結果顯得尤為重要。
PAE在臨床各類標本中的分離率呈現(xiàn)上升趨勢,對臨床常用抗生素顯示出不同的耐藥性[5,6],本資料顯示分離的銅綠假單胞菌對氨基糖苷類的慶大霉素(11.9%)、阿米卡星(11.9%)、妥布霉素(11.0%)的耐藥率較低,可能與此類抗生素具有腎及耳毒性,臨床使用率較低有關;對第三代頭孢菌素中頭孢曲松63.6%、頭孢噻肟61.8%呈現(xiàn)出了較高的耐藥率,可能與第三代頭孢菌素作為抗銅綠假單胞菌的經典藥物在臨床被廣泛應用甚至濫用,而導致銅綠假單胞菌對第三代頭孢菌素的耐藥性上升有關,但頭孢他啶對銅綠假單胞菌產生的β-內酰胺酶具有高度穩(wěn)定性,故在臨床上仍顯示較高的抗菌活性[9,10]。
銅綠假單胞菌多重耐藥菌株的出現(xiàn),已經嚴重影響到臨床治療感染類疾病的效果,常見到藥敏結果為中介或耐藥的情況出現(xiàn),使臨床醫(yī)生在面對此類患者時出現(xiàn)抗生素選擇性壓力[11,12],其中可能的原因在于高耐藥菌株在院內復制并垂直傳播有關,因此,注意防止院內交叉感染、對高耐藥菌感染者選擇隔離治療、注重個人衛(wèi)生習慣及選擇敏感抗生素等措施。
1 陳日炳,胡琴.深圳東部地區(qū)臨床常見病原菌分布及銅綠假單胞菌的耐藥性分析.國際檢驗醫(yī)學雜志,2010,31(11):1276~1277.
2 Clinical and laboratory Standards institute. Performance Standards for antimicrobial susceptibility testings M100-s15,2005.
3 沈黎,嚴曉敏,李春紅,等.1998~2007年醫(yī)院感染銅綠假單胞菌及耐藥性分析.中華醫(yī)院感染學雜志,2010,20(4):570~572.
4 王曉紅, 張曉麗, 王勇,等.多重耐藥銅綠假單胞菌的臨床感染分布及耐藥性分析.中國全科醫(yī)學,2012,15(8):2583~3585.
5 張傳飛.多重耐藥銅綠假單胞菌產ESBLs酶與高產AmpC酶情況及藥物敏感性研究.中國微生物學雜志,2015,27(1):76~78.
6 譚紅麗,王勇,程雪琴,等.銅綠假單胞菌耐藥基因分子流行病學調查,疾病監(jiān)測,2014,29(12):938~940.
7 沈健,馮晨,林允照,等.銅綠假單胞菌生物膜形成機制及耐藥相關性.浙江預防醫(yī)學,2015,27(1):40~42.
8 唐佩,劉敏,林允照,等.銅綠假單胞菌生物膜形成調控機制的研究進展.浙江預防醫(yī)學,2015,27(1):48~50.
9 程云華.102株銅綠假單胞菌耐藥性分析.中國冶金工業(yè)醫(yī)學雜志,2015,32(1):123~124.
10 李景攀, 陳霞. 重癥監(jiān)護病房患者下呼吸道感染非發(fā)酵菌菌群的分布特點及耐藥性分析.中國醫(yī)學工程,2015,23(1):54~55.
11 鐘政榮,郭普,喬艷,等.231株銅綠假單胞菌分布及藥敏分析.臨床輸血與檢驗,2010,12(2):154~155.
12 裘春寧,董曉勤.銅綠假單胞菌4年耐藥性監(jiān)測結果分析.檢驗醫(yī)學,2010,25(11):919~920.
515154 廣東省汕頭市潮陽區(qū)大峰醫(y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