仇威富 王金樹★
Supreme喉罩與食管氣管聯(lián)合導管在急危重患者緊急氣道管理中的應用比較
仇威富 王金樹★
目的 比較Supreme喉罩(SLMA)與食管氣管聯(lián)合導管(ETC)在急危重患者中的應用效果。方法 回顧性分析56例成功應用SLMA(28例)與ETC(28例)的急危重患者。比較兩組在插管效率、通氣效果、插管反應、及并發(fā)癥方面的差異。結果 兩組在置管成功率、通氣效果,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SLMA組在插管反應、并發(fā)癥方面優(yōu)于ETC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 SLMA同ETC均可應用于需要建立開放氣道的急危重患者,但插管反應及并發(fā)癥方面,SLMA優(yōu)于ETC。
Supreme喉罩 食管氣管聯(lián)合導管 危重患者
在急危重患者中,建立開放的氣道至關重要。氣管插管因耗時長、一次成功率低,不能適用于所有急危重患者的急救[1]。食管氣管聯(lián)合導管(ETC)及喉罩(LMA)的應用,解決了部分不適合氣管插管的危重癥患者緊急氣道管理問題。本文回顧性分析應用SLMA和ETC的急危重患者56例,探討其臨床效果差異。
1.1一般資料 選擇2012年6月至2014年11月急危重患者56例,其中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急性呼吸衰竭17 例、 急性心肌梗死6例、顱腦嚴重創(chuàng)傷 13 例、 腦血管意外 11例、中毒6例、不明原因3例。隨機分為應用SLMA(SLMA組),應用ETC(ETC組),各28例。SLMA組男16例,女12例;年齡 18~78,平均年齡(48.5±1.5)歲。體重49~76 kg。ETC組男15例,女 13例;年齡 20~81,平均年齡(49.3±1.6)歲。體重48~78 kg。兩組患者性別、年齡及體重方面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 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SLMA組:Supreme 喉罩(美國LMA公司)為一次性使用雙管喉罩,放置標準如下:將SLMA氣囊完全放氣,在喉罩遠段通氣面背側使用石蠟油潤滑方便放置?;颊哳^部半嗅探位,頸椎損傷可疑患者給予頸椎保護,可使用喉鏡協(xié)助,單手持喉罩,順硬腭進入直到有阻力感,然后給氣囊充氣20~45ml,球囊通氣確認氣道通暢并固定,喉罩固定標簽距離上唇1.0~2.5cm[2]。沿食管引流管放置胃管,并行減壓。(2)ETC組:單手持ETC(美國Kendall 公司),順舌背置入導管,如置入困難可用喉鏡輔助。置管深度為患者牙齒在導管兩條標記線之間。然后將氣囊充氣,口咽部氣囊充氣 70~100 ml,食管套囊充氣10~15 ml,套囊充氣后用彈簧表測囊內壓。通過聽診肺部和胃部聲音判斷 ETC 遠端的位置[3]。
1.3判斷標準 判斷置入成功的方法:(1)置入順利。(2)應用球囊通氣時通暢無阻力,雙層胸廓起伏良好,無氣體漏出,雙肺可聞及清晰的呼吸音。(3)呼氣末二氧化碳分壓(PETCO2)波形及氣道峰壓在正常范圍[4]。
1.4觀察指標 分析一次插管成功率、每次插管所需時間;記錄插管前1min(T1)、插管即刻(T2)、插管后1min(T3)患者的血壓(BP)、心率(P)變化,及插管時喉痙攣的發(fā)生情況。檢查通氣過程中有無漏氣、胃脹氣。在拔出或更換聲門上氣道裝置時,查看套囊有無血跡、咽喉部有無損傷及水腫。
1.5統(tǒng)計學分析 應用 SPSS13.0軟件。計量資料以表示,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本組56例,其中SLMA組一次成功置入25例,3例第二次借助喉鏡成功置入。ETC組一次成功置入26例,2例第二次借助喉鏡成功置入,其中遠端進入食管22例,遠端在氣管內6例。SLMA組均在置管成功后留置胃管并連接負壓盒,胃內容物引出13例、血性液體2例、氣體>100m 15例。
2.1兩組患者置入時間、通氣效果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 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置入時間及通氣效果的比較(x±s)
2.2兩組患者插管反應比較 SLMA組插管時患者的生命體征變化、喉痙攣的發(fā)生率明顯少于ETC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插管反應的比較(x±s)
2.3兩組患者并發(fā)癥比較 SLMA組出現(xiàn)套囊?guī)аE2例、罩體現(xiàn)反流物1例、黏膜水腫1例。ETC組出現(xiàn)套囊內帶血跡5例、罩體現(xiàn)反流物7例、黏膜水腫、滲血5例。兩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并發(fā)癥的比較(n)
喉罩自應用以來,由于易于操作,置管成功率高,對氣管黏膜、氣道損傷小,插管期間血流動力學穩(wěn)定[5],尤其適宜非麻醉醫(yī)師在急危重患者緊急氣道管理中應用。喉罩發(fā)展至今,已出現(xiàn)第三代喉罩,又稱為雙管喉罩,或引流型喉罩,包括Proseal喉罩(PLMA)、Supreme喉罩(SLMA)和I-gel喉罩。有研究表明,普通喉罩密閉性較差,通氣時氣道壓力>20cmH2O可發(fā)生漏氣,有引起反流的風險[6]。SLMA作為第三代喉罩的改進型,同普通喉罩比較,優(yōu)點明顯[7,8]:(1)結構更接近于人體口咽部生理解剖,易于喉罩的插入,且密閉性更好。(2)通氣罩呈寬大的橢圓形,較低囊內壓即可達到較好的氣道密閉效果,減輕對口咽部黏膜的損傷。(3)雙管設計,方便留置胃管,減少胃內容物反流誤吸。(4)配帶固定柄,指導調整喉罩放置位置,方便固定。本資料進一步證明SLMA的上述優(yōu)點,同時作為一次性使用裝置,可避免急危重患者中傳染性疾病的交叉感染。有研究表明同為第三代喉罩,SLMA同PLMA在插入成功率、氣道密封壓及留置胃管方面無明顯差異[7],但SLMA為一次性應用,所以更適合急危重患者緊急氣道的建立。
ETC為雙囊雙腔,雙腔均可通氣,盲插時既可能插入食管,也可能插入氣道;插入食管時,經食管腔的遠段側孔通氣,插入氣道則可經氣管腔直接通氣,具有置入快捷簡便的優(yōu)點[9,10],因此ETC在緊急氣道建立中也得到廣泛應用。ETC與SLMA一樣易于掌握,經過簡單培訓,均可正確、快速置入,本資料顯示,ETC與SLMA在插管耗時及首次置入成功率的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同時,通氣后產生的漏氣、胃脹氣比較差異也無統(tǒng)計學意義。但ETC口咽套囊充氣量較大才能避免漏氣,囊內壓可高達190mmHg,產生的壓力對口咽部黏膜損傷較大[11],是其明顯缺點,因而一旦有條件時,應盡早將ETC更換為標準氣管插管。在插管反應及并發(fā)癥方面,SLMA優(yōu)于ETC,作者認為有以下因素:SLMA置入深度較淺,而ETC可能進入氣管,也可能進入食管,置入過深,刺激導致的應激反應較SLMA更嚴重。ETC的遠端雖然有弧形設計,但仍硬于SLMA,受力面積小于SLMA,插管產生的損傷并發(fā)癥多于SLMA。置入SLMA的患者還可留置胃管,且可進行負壓盒減壓,減少胃內容物反流的機會,預防或減輕胃脹氣,從而降低腹腔壓力,有利于患者的循環(huán)穩(wěn)定。另外,如胃管引流有血性液體,也可對疾病的早期診斷提供幫助。
綜上所述,SLMA與ETC均可安全用于需緊急建立氣道的急危重患者,但SLMA因其置入深度稍淺、可早期置入胃管,引起的插管反應及并發(fā)癥少于ETC。故SLMA較ETC更適合需緊急建立開放氣道的急危重患者。
1 劉平,李晚泉,胡蓉.氣管插管和食管氣管聯(lián)合導管應用于院前急救中的對比分析.中國醫(yī)藥指南,2011, 9(15):28~29.
2 David T Wong, Jaisy J Yang, Narasimhan Jagannathan. The LMA Supreme supraglottic airway.Can J Anesth,2012,59:483~493.
3 羅毅,劉路培,黃振宇,等.食管氣管聯(lián)合導管在急診科的應用.臨床肺科雜志,2014,19(3):570~571.
4 Keller C, Brimacombe J, Keller K, et al. Comparison of four methods for assessing airway sealing pressure with the laryngeal mask airway in adult patients. Br J Anaesth,1999,82(2):826~827.
5 郎宇,王天龍,姚東旭.一次性喉罩在介入顱內動脈狹窄支架成形術治療中的應用.中華臨床醫(yī)師雜志:電子版,2012,6:2198~2200.
6 王迪建,羅杜娟.第三代喉罩與食管氣管聯(lián)合導管在婦科腹腔鏡術中的應用比較.實用預防醫(yī)學,2011, 18(6):1086~1088.
7 Verghese C, Ramaswamy B. LMA- Supreme- a new single use LMA with gastric access: a report on its clinical efficacy.British Journal of Anaesthesia,2008,101(3): 405~410.
8 Ali A, Canturk S, Turkmen A, et al. Comparison of the laryngeal mask airway Supreme and laryngeal mask airway Classic in adults.Europe J An aesthesiol,2009,26:1010~1014.
9 Smally A.The esophageal- tracheal double- lumen airway: rescue for the difficult airway.AANA J,2007, 75(2):129~134.
10 Hrska F, Hofbauer R, Staudinger T, et al.The importance of the esophageal- tracheal- double lumen tube for clinical use and emergencies. Anasthesiol Intensivmed Notfallmed Schmerzther,2002,37(7):378~385.
11 張漢湘,徐際盛.食管-氣管聯(lián)合導管臨床應用的體會.臨床麻醉學雜志,2002,18(1): 44.
深圳市科技計劃項目(201203241)
518053 廣東省深圳市香港大學深圳醫(yī)院急診科(仇威富)518000廣東省深圳市西麗人民醫(yī)院重癥醫(yī)學科(王金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