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 靜
重慶南開中學
初中語文古詩詞教學方法探討
趙 靜
重慶南開中學
本文以初中語文古詩詞教學現(xiàn)狀作為切入點,分析當前語文教學中存在的一些不足,并就這些不足提出相應(yīng)的改進方案,以期促進初中語文古詩詞教學質(zhì)量,發(fā)揚古詩詞文化。
初中語文;古詩詞;教學
中國歷史上很多偉大的科學家、思想家以及文學藝術(shù)家給人們留下來很多值得推崇的文化典籍,今天要想很好地繼承這筆中華民族的文化典籍,就必須具備很好的古文閱讀的能力。所以在初中階段加強古詩詞的教學,對于提升學生的人文素質(zhì)和語文素質(zhì),有著十分重大的意義,這必須引起語文教師的高度重視。以下主要結(jié)合日常的教學實踐,就初中古詩詞教學中所存在的問題進行了分析,同時給出了古詩詞教學的方法,以期可以更好地促使學生學習初中語文中的古詩詞知識。
古詩詞是語言的藝術(shù),其通過精美、含蓄、凝練的語言表達了詩人豐富的思想感情。在古詩詞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根據(jù)詩詞所描繪的形象,從品析詞句入手,體會詩詞的意境。李漁在《窺詞管見》中曾說:“詞雖不出情景二字,然二字亦分主客,情為主,景是客,說景即是說情?!边@句話說的就是詩詞情景交融。因此,在教學詩詞時,我們要善于挖掘出古詩詞的意境之美,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1.情景交融,體會詩中的意境之美。如果說詩詞韻律是古典詩詞的第一重境界,那么很顯然,詩詞意境則是古典詩詞的第二重境界。例如,李白的《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一詩就具有一種遼遠、朦朧、雋永的意境,讀起來讓人回味無窮。在教學此詩時,教師要讓學生體會詩中的意境,走近詩人,走進詩境。2.詩詞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善于將詩詞中的意境美拓展延伸,從而豐富自己的情感體驗。比如,杜甫的《春望》中“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就抒發(fā)了作者的愛國情懷。我們在欣賞這首詩的時候,要從不同格調(diào)、情調(diào)、內(nèi)容等方面領(lǐng)會其中的哲理,體會詩人的憂國憂民的情懷,豐富自己的情感體驗。
朗誦是古詩詞學習中不可或缺的內(nèi)容,教師必須提高自身素養(yǎng),認識朗誦的意義,而后才能做好學生朗誦的指導教學。比如在教授《天凈沙·秋思》時,教師首先應(yīng)告知學生朗誦的重要性,然后引導學生注意詩詞中每個字的用意,強調(diào)朗誦時應(yīng)放松精神,投入感情,把全身心都融入詩詞朗誦當中。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一邊朗誦課文,一邊以自己現(xiàn)有的經(jīng)驗與能力將詩詞中描述的情境在腦中還原出來,且隨著朗誦次數(shù)的增多,腦中的情境越加形象生動,學生也越發(fā)能夠體會到作者馬致遠當時的思想感情,慢慢掌握詩詞的朗誦節(jié)奏。通過調(diào)整自身觀念,引導學生以正確的觀念和方法朗誦詩詞,一來能改變學生認為朗誦無用的錯誤觀念;二來能幫助學生領(lǐng)悟詩詞意境,培養(yǎng)良好的語文審美能力,提高教學質(zhì)量。靈性是古典詩詞的一種鮮活氣脈,詩教足以養(yǎng)心,故非吟誦不足以入其境、得其神、品其韻。“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莫始乎言,莫深乎義?!币虼耍姼杞虒W中應(yīng)該多一些聲情并茂的詠誦,讓學生在朗誦的過程中去體會詩詞的韻味
理解是古詩詞學習的重要步驟,是學生進行古詩詞記憶的前提和基礎(chǔ)。學生如果在沒有充分理解句意的情況下就盲目的背誦,一方面不容易記憶,另一方面因為學生對于詩詞的理解不夠深入,在默寫的時候容易產(chǎn)生錯別字。所
以,教師應(yīng)該在學生理解詩歌大意的基礎(chǔ)之上,要求學生進行默寫。詩文閱讀和詞義識記是一個互為因果的關(guān)系,如果學生掌握的古漢語的詞匯較少,必然會難以完成古詩詞的順利閱讀。在學習的過程中,古詩詞中常見的一些詞匯出現(xiàn)的次數(shù)不夠,往往在大腦中產(chǎn)生的印象不夠深刻,影響學生的學習。所以,除了課文之外,教師還應(yīng)該選擇一些比較有趣的古詩詞來供學生閱讀和學習,增強學生對于詞義的識記。
語文教師在進行作者介紹的時候,不應(yīng)該僅僅是空洞地介紹作者的字號、稱謂等,而更應(yīng)該關(guān)注寫作的背景以及作者本身的一些創(chuàng)作風格、作者的個人經(jīng)歷。教師可以將一個充滿立體感的作者呈現(xiàn)在學生的面前,只有這樣,學生才能夠真正地走進作者,融入到作者通過詩歌所營造的情感世界中,最終更好地理解古詩詞,學習古詩詞。
文言字詞積累掌握,是從分散到集中,是從不自覺到有意識地進行知識歸納和梳理的過程。只有學生經(jīng)過這樣的過程,學生學習古詩詞的水平才能夠得到全面的提升。比如“也”這個字,在學習了一段時間之后,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對這個字的用法進行集中的理解與歸納,如“余聞之也久”和“孔文子何以謂之‘文’也”?!耙病笔钦Z氣詞,但具體在應(yīng)用中表示何種語氣,在句子中該怎樣進行翻譯以及如何翻譯好,則應(yīng)該根據(jù)句子的形式和“也”字在句子中的位置來確定。同樣,對于一些實詞,也應(yīng)該每隔一段時間依據(jù)學生學習的情況進行一定的總結(jié),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古詩詞。
古詩詞是中華民族五千年燦爛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它的內(nèi)涵極其豐富。古詩詞以其精煉的語言、豐富的想象以及真摯的情愫傳唱千年不衰,成為我國文化史上一道亮麗的風景線。在古詩詞教學過程中,語文教師要引導學生在誦讀與品味中融入到詩詞的意境中去,深入體會古詩詞蘊含的思想情感,在詩詞中陶冶情操,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提高古詩詞教學質(zhì)量。
[1]龔高旗.古詩詞教學之我見[J].文學教育:中,2013(3).
[2]洪慰慰.初中語文古詩詞教學中加強學生主觀體驗的方法[J].成功,2011(2).
[3]何效明.巧抓“詩眼”賞古詩:從2003年高考古詩鑒賞題談起[J].中學語文,20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