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玲
近年來隨著我國特教事業(yè)的不斷發(fā)展和聾校教學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聽力殘疾兒童在順利完成九年義務教育的學習后,可依據個人能力和志愿繼續(xù)學習高中課程。為了適應社會需要,國家大力發(fā)展特殊高等教育,為特殊學生提供了更多的學習機會。在這種情形下,英語成為聾生進入特殊高等學府的一門必考科目。我國聾校英語教學和普通學校相比,開課時間晚,開課的起始年級比較高,課時數(shù)不足;學生沒有語言文化基礎,英語語感較弱,綜合運用能力較差。由于聾生自身存在聽力障礙,從零基礎開始學習一門陌生的外國語言,難度是可想而知的。
聾生不同于正常學生,主要依靠視覺、膚覺、味覺、嗅覺等途徑感知外界實物,其中,視覺起著重要的代償作用。在平時的學習和生活中,聾生時時刻刻都離不開眼睛,他們要用眼睛去觀察周圍的一切事物,以彌補聽不見的缺陷。正常學生可以確定“聽”“說”“讀”“寫”“譯”的教學目標,而聾生要根據其生理特點,制定分類教學目標,重點學習書寫和書面閱讀,最終達到能夠通過書寫英文來進行交際。
聾生語言的發(fā)展和積累特別緩慢,其自身的生理特點決定了他們對直觀形象的東西記得快、保持得也較好,并容易再現(xiàn)出來。聾人之間相互交往時打手語,常用的幾千個手語動作要靠良好的形象記憶,這說明聾生形象記憶能力較強。手語既是他們的交際和交流思想的工具,又是幫助他們學習有聲語言的輔助手段。手語是聾人文化和聾人社會的核心。學校將手語作為教學手段和教學內容,有利于聾生的學習,更有利于聾生的社會化。
手語是用手的動作、面部表情以及身體姿勢來表達思想感情,包括表示拼音字母的手指語和表示表意文字的手勢語兩部分。一般我們常見的是手勢語。手語是一種視覺語言,是聾校最基本、最重要的教學手段,因此在聾生英語課堂教學實踐中,手語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一、教師采用手語教學,有利于聾生順利參加課堂活動,消除語言陌生感
如果不加手語,學生看不懂英語口型,很難理解課本的英文句意或教師英文板書的內容,師生的課堂互動可能無法順利進行下去。教師一邊講課,一邊用手語,學生接受起來更容易些,從而消除語言陌生感,增強學習者學會并學好英語的自信心。
二、教師采用手語教學,激發(fā)聾生學習英語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由于聾生自身的生理缺陷,他們依靠視覺來學習語言,英語教師在授課時打出手語結合英語單詞、句型,尤其是課文的學習,會使聾生輕而易舉地理解并掌握學習內容,讓學生有興趣也有意愿主動學習這門語言。
三、教師采用手語教學,有助于組織教學,幫助聾生快速記憶單詞
由聾生認知特點決定了手語記憶是聾生的特殊記憶方法,同時也是他們學習有聲語言的輔助手段。例如,在學習分辨smile和laugh這兩個動詞時,用微笑的表情配合“笑”的手語來表示smile;用開懷大笑的表情配合“笑”的手語來表示laugh。二者的異同點顯而易見,學生對這兩個單詞的記憶簡潔而又深刻。
四、教師采用手語教學,有助于逐步培養(yǎng)學生用英語進行思維
聾生特有的“倒裝”語言思維模式有時與英語類似,因此,聾生在手語輔助理解句意后比較容易接受英語語序,同時配合大量的語言句式的操作練習,鞏固所學知識點,從而逐步增強英語語感、形成正確的英語思維模式并會用英文句式來表達。
手語不僅僅是聾人的第一語言,還是聾人與外界相互交流的重要手段。隨著世界全球化進程的快速發(fā)展,國際交往日益頻繁,英語作為世界上適用范圍最廣泛的語言,學好它無疑是為聾人打開了一扇走出國門,走向世界的大門。聾校英語教師就是聾生和英語之間的橋梁,要把手語與英語課堂教學有機地結合起來,有效提高學習效率,使英語課堂教學更豐富、更深刻,從而達到“無聲勝有聲”的教學效果。
編輯 楊兆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