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楊明武(寧蒗縣委常委、縣人民政府副縣長)
建檔立卡“回頭看”是實施精準扶貧的必然
文/楊明武(寧蒗縣委常委、縣人民政府副縣長)
寧蒗縣委常委、縣人民政府副縣長楊明武(左二)親臨整治第一線指揮交通工程技術人員進行測定
實施精準扶貧、精準脫貧是黨的十八大確定的宏偉目標,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指出要實施脫貧攻堅工程,實施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分類扶持貧困家庭,作出如期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戰(zhàn)略任務的新部署。因此,各級各部門要從全局出發(fā),認識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的重要性和緊迫性,把主要精力放到扶貧攻堅這個最大任務上,加大扶貧開發(fā)力度,提高脫貧致富實效,決不能在扶貧工作上掉隊。
精準扶貧是各級黨委政府必須擔當的政治責任。精準扶貧是新時期我國扶貧開發(fā)的重要戰(zhàn)略舉措,是對傳統(tǒng)扶貧方式的重大改革,是加快扶貧攻堅進程的關鍵措施。要確保貧困人口如期脫貧,全面實現小康社會,這是我們黨向全國人民作出的鄭重承諾,責任重于泰山。習總書記多次深入云南、貴州等地考察調研,提出“四個切實”、“四個一批”、“六個精準”的具體要求,反復強調指出,當前扶貧開發(fā)工作已進入“啃硬骨頭、攻堅拔寨”的沖刺期,扶貧開發(fā)“貴在精準,重在精準,成敗之舉在于精準”,這就是扶貧攻堅的新形勢。當前,全黨、全國發(fā)起決戰(zhàn)決勝貧困的總動員,高度、力度、深度前所未有。我們要從戰(zhàn)略和全局的高度,把思想和行動統(tǒng)一到習總書記關于扶貧開發(fā)的系列重要講話精神上來,按照習總書記提出的“六個精準”要求,做到扶持對象精準、項目安排精準、資金使用精準、措施到戶精準、因村派人精準、脫貧成效精準,對癥下藥,靶向治療,因類施策,因戶施法,確保寧蒗縣按期實現脫貧攻堅任務。
精準識別是實施精準扶貧的前提。精準扶貧是新時期扶貧開發(fā)工作的核心,精準識別是精準扶貧的基礎、前提和關鍵,沒有精準識別,精準扶貧無從談起。這次開展“回頭看”工作旨在通過精準識別全縣農村貧困人口,了解貧困狀況,分析致貧原因,摸清幫扶需求,為精準幫扶、精準扶貧、精準脫貧提供科學的依據。只有人員精確識別,才能保證真正貧困的人得到扶持、脫貧。廣西馬山縣正是沒有精準識別扶貧對象,才導致已超過貧困線標準的3048人納入了扶貧對象,造成扶貧資金的流失。因此,做好精準扶貧工作,首先要做好扶貧對象的精準識別工作,這直接關系到縣委、縣政府的科學決策,直接關系到各項精準扶貧政策的貫徹落實,直接關系到精準扶貧的成效。
建檔立卡“回頭看”是實施精準扶貧的要求。2015年,通過各級各部門,特別是縣、鄉(xiāng)、村和駐村工作隊的共同努力,10月完成建檔立卡貧困戶首輪動態(tài)管理工作,2013~2014年底,全縣建檔立卡貧困戶和貧困人口,分別減至13235戶44394人,結合“掛包幫”“轉走訪”工作對建檔立卡動態(tài)管理基本情況進行全面核查,取得階段性成果。但仍然存在工作標準和程序執(zhí)行不嚴格,計算口徑和方法不規(guī)范,數據采集和檔案管理不完備等問題,影響建檔立卡動態(tài)管理工作的質量和扶貧對象的精準性。因此,有必要通過開展“回頭看”工作,提高建檔立卡數據質量,確保建檔立卡動態(tài)管理結果客觀真實、情況準確、信息全面,精準反映貧困狀況、致貧原因、幫扶需求和減貧成效,確保扶貧對象精準。
精準識別和精準管理扶貧對象,是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的基礎工程。2014年,我們按照上級扶貧部門的安排部署,把完善扶貧對象建檔立卡,實施信息化管理作為全年扶貧工作頭號工程,投入大精力,付出大心血,經過規(guī)模分解、宣傳發(fā)動、自愿申請、民主評議、審核公示、信息采集、數據錄入等環(huán)節(jié),組織完成貧困識別和建檔立卡工作,全縣識別貧困戶13235戶44394人。但從寧蒗縣建檔立卡工作情況暴露出的問題看,建檔立卡工作仍然存在該進的沒有進、該走的程序沒走到、該公示公告的沒有落實、群眾參與度不高等諸多問題。無論是識別范圍,還是程序執(zhí)行,無論是扶貧對象識別的精準度,還是農戶的致貧原因和脫貧需求,這些關系到如何精準施策精準脫貧的關鍵要素還沒徹底摸清、搞準。因此,我們必須通過開展建檔立卡“回頭看”工作,徹底解決好這些問題。關于建檔立卡“回頭看”工作,在操作層面上,具體做到六個方面:
(一)看扶貧對象準不準。通過解決好“扶持誰”的問題,擠出水分,查漏補缺,找準對象,準確掌握貧困戶致貧原因??h扶貧部門加強與統(tǒng)計、民政、公安、殘聯(lián)等部門對接,嚴格按照扶貧標準核實建檔立卡低保戶、殘疾人。解決好規(guī)模分解、標準把握不合理,沒有嚴格執(zhí)行“兩公示一公告”等工作程序造成的對象不準問題。解決好扶持標準把握的合不合理,是否有“虛假”貧困戶,而“真”貧困戶沒有納入建檔立卡,是否存在“被扶貧”的問題。所有受核查對象,必須經過工作隊入戶調查,以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水平為主要依據。在具體識別上,可以參照“五看、五不錄、六優(yōu)先”(看住房,看大件,看勞力,看產業(yè),看負擔;有機動車的不錄,有新建住房的不錄,有城鎮(zhèn)商品房的不錄,有公職人員的不錄,有較大實體產業(yè)的不錄;有重病人的優(yōu)先,有重度殘疾的優(yōu)先,有在校學生的優(yōu)先,無壯勞力的優(yōu)先,住危房的優(yōu)先,重災戶優(yōu)先)原則,因地制宜制定可操作性強的識別辦法,剔除富裕戶。
這次建檔立卡“回頭看”,要按照“先摸底、后確定”的原則,由下而上,逐戶、逐村、逐鄉(xiāng)識別,按規(guī)模確定全縣貧困人口。對已經納入扶貧對象的貧困戶要逐個甄別,對符合條件未納入扶貧對象的要允許申請。具體操作中,要重點把好五道關口:一是把好對象提名關。初選對象的提名是識別核查貧困人口的第一道關口,非常重要、非常關鍵,必須把一年來收入增長最快的農戶納入核查的調查對象。確定脫貧人口入戶核查的初選對象,通過召開小組的戶主會提名產生,具體方法可靈活多樣,可由農戶自主申報,也可由村組干部提名,不論是哪種方式提名,都必須經過戶主會通過,得到群眾的公認。二是把好入戶調查關。入戶調查是對初選對象是否符合條件的基本認定,準確掌握初選對象的家庭基本情況是決定核查工作成敗的關鍵。入戶調查必須深入農戶家中,采取詢問當事人、察看家庭情況、向其他群眾了解情況等方式進行調查,切忌閉門估計、電話詢問和以第三人介紹作為代替。調查標準必須統(tǒng)一,確??陀^公正,所有調查人員要熟悉各項調查指標,掌握調查方法,調查數據必須真實準確。三是把好民主評議關。民主評議是識別核查貧困人口的又一道重要關口,工作稍有不當,就會產生一些新的問題和矛盾。民主評議由村委會組織村民代表進行評議,對入戶調查的貧困對象進行集體表決,現場公布評選結果。要注意和防止以家族勢力控制評議、以親疏關系相互拉票、以為人處事好壞投票等情況發(fā)生,絕不允許用抓鬮的辦法確定貧困戶。四是把好公示監(jiān)督關。核查結果要敢于接受群眾的監(jiān)督,確保核查過程的公開透明。抓好公示公開關鍵步驟,設立舉報電話,接受群眾監(jiān)督,嚴防弄虛作假、優(yōu)親厚友等違規(guī)違紀情況發(fā)生。在公示過程中,要認真做好意見收集、調查核實、糾正偏差、監(jiān)督檢查等工作。五是把好確認審核關。核查結果經公示群眾無異議后,駐村工作隊和村委會要對核查對象進行審核確認,必須堅持集體審核原則,不得少數人或個人說了算,在審核前要就核查的過程、公示的情況及確認的依據進行說明,每一個參與審核人員都要對審核結果簽字。
(二)看脫貧需求清不清。通過解決好“怎么扶”的問題,摸清貧困戶和貧困村的基本情況和脫貧的需求。充分依靠鄉(xiāng)鎮(zhèn)黨委、政府以及村“兩委”、駐村工作隊、幫扶責任人力量,逐戶摸清貧困人口在基礎設施、生產發(fā)展、生活改善、能力提升、政策惠及等方面的需求。特別要理清搞準“四個一批”對象和需求,以需求為導向,制定到村到戶幫扶計劃。
(三)看幫扶機制實不實。通過解決好“誰來扶”的問趣,進一步健全幫扶機制,落實幫扶責任,解決好貧困村駐村工作隊(第一書記)和建檔立卡貧困戶幫扶責任人沒有完全實現“兩個全覆蓋”,以及人員選派不好、工作任務不明、駐村時間不夠等幫扶機制不完善,幫扶責任流于形式、幫扶效果差等問題。
(四)看資金使用準不準。通過精準扶持,提高扶貧項目和資金使用的精確度,集中瞄準貧困鄉(xiāng)、貧困村、貧困戶的問題。對2014~2015年財政專項扶貧資金到村到戶情況、扶貧項目受益貧困戶情況認真開展核查,解決建檔立卡和項目安排“兩張皮”的問題。
(五)看指標數據全不全。通過系統(tǒng)中貧困戶各項指標數據,進行數據對比核實。解決好建檔立卡貧困戶身份證號碼不準、雨露計劃家庭成員信息不準、培訓就業(yè)數據信息不準的問題。對建檔立卡數據中的貧困戶收入不實、貧困村生產生活條件數據不準問題,進行調查核實、修正完善。做好與統(tǒng)計及有關行業(yè)部門數據的比對和交換工作。
(六)看脫貧成效真不真。通過脫貧情況,準確反映2014~2015年減貧成效。解決好2014年脫貧人口和2015年預脫貧人口標識退出是否按照脫貧的程序進行,是否存在“被脫貧”的問題。鄉(xiāng)鎮(zhèn)要在不突破2014年建檔立卡扶貧對象控制規(guī)模的前提下,將符合條件但未納入的對象,按照規(guī)范的識別程序納入建檔立卡扶貧對象,將已納入但不符合條件的對象全部清除,及時完成建檔立卡扶貧對象調整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