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 峰 侯祥保 孫家寧 李文紅
?
海鮮菇工廠化生產的操作規(guī)程
魏 峰1侯祥保1孫家寧2李文紅1
(1.江蘇徐州生物工程學院,江蘇 徐州 221006;2.睢寧縣種子協會 睢寧縣農委,江蘇 徐州 221200)
從海鮮菇工廠化生產的菇廠環(huán)境、廠房建設、原料要求、菌種制作、栽培管理、病蟲害防治和采收及包裝等方面,規(guī)范江蘇地區(qū)的工廠化海鮮菇生產行為,提高標準化生產水平和產品的質量安全,推進江蘇省食用菌產品與國際食用菌產品的接軌。
海鮮菇;工廠化;操作規(guī)程
海鮮菇(),又稱真姬菇、斑玉蕈,其菇形優(yōu)美,質地脆嫩,營養(yǎng)豐富,深受廣大消費者喜愛。根據子實體顏色的不同,真姬菇可分為白色品系和灰褐色品系,海鮮菇屬白色真姬菇,工廠化袋式栽培以白色品系為主。今將徐州海鮮菇工廠化高效生產規(guī)程介紹如下。
1.1 廠址選擇與廠區(qū)布局
生產場地應生態(tài)環(huán)境良好,周邊3千米內無工業(yè)三廢等污染源,遠離醫(yī)院、學校、居民區(qū),公路主干線500米以上,交通便利,符合NY 5358—2007規(guī)定。
圖1 廠區(qū)規(guī)劃
根據生產工藝,結合當地的環(huán)境條件規(guī)劃菇場總體布局,廠區(qū)分為堆料場、倉庫、拌料區(qū)、制包區(qū)、滅菌區(qū)、接種區(qū)、培養(yǎng)區(qū)、栽培出菇區(qū)、加工車間等(圖1)。配套區(qū)與栽培出菇區(qū)的比例約為1.1︰1。
(1)水、電配置。一般日產10噸的海鮮菇工廠應裝配1200KVA變壓器1套,日供水量約需150噸。
(2)菇房建設。采用雙面0.5毫米的彩鋼夾芯板。板厚:外圍板12.5厘米、頂板15厘米、走道和隔板10厘米,夾芯板內的泡沫密度為18千克/立方米,板與板之間密封。菇房外形與走廊如圖2和圖3所示。
圖2 菇房外部
圖3 菇房走廊
1.2 接種室建設
(1)結構。每間64平方米(8米×8米),包括凈化緩沖間、強制冷間和接種間,密封、無死角、可調溫。
(2)設備。YT-015箱式臭氧發(fā)生器一體機和高效空氣過濾器各1臺,自動接種機可采用國產專利產品。
1.3 養(yǎng)菌房建設
工廠化標準冷庫房裝備凈化中央空調機組。單菌房面積70平方米(10米×7米×4.5米),脊高6米,設1×1.8(米)門2扇。培養(yǎng)架采用1.0×1.2(厘米)鍍鋅角鐵焊接,中架寬1.3米,邊架寬0.9米,層間距0.35米,底層離地0.2米,共10層。架間走道寬0.75米。地腳用螺栓加固。每庫可以培養(yǎng)20 000~24 000 包。
1.4 出菇房建設
出菇房建造要求與養(yǎng)菌房相同。
(1)通氣設施。每間標準出菇房配備冷凝恒溫機組控制開關,2個換氣扇或采用濕度、二氧化碳濃度自動控制設備。
(2)降溫設施。每間標準菇房安裝1臺10 HP制冷機組。
(3)輔助設備。每間標準菇房安裝35瓦節(jié)能燈4盞,加濕量9千克/小時的超聲波加濕機1臺,每層裝LED燈帶。
(4)出菇床架。層間高0.5米,共6層,架間走道寬1.1米,底層離地0.2米。
2.1 主料
木屑、棉籽殼、玉米芯、麩皮、餅粉等為主料。料要新鮮、潔凈、干燥、無蟲、無霉、無異味、不結塊、無有害污染物和殘留物。木屑樹種宜用楊、柳、山毛櫸、抱櫟等闊葉樹。若用針葉樹種的木屑則需自然堆積6個月以上。主輔原料在使用前經日光曝曬2~3天,質量符合NY5099的要求。
2.2 輔料
可選用的添加劑主要有尿素、硫酸銨、碳酸氫銨、過磷酸鈣、磷酸二氫鉀、石膏、石灰、輕質碳酸鈣等。培養(yǎng)料添加劑應按照NY5099—2002標準執(zhí)行,不添加含有植物激素、生長調節(jié)劑或成分不明的混合型添加劑,不隨意或超量加入化學添加劑。
選用經過出菇試驗,表現高產、優(yōu)質、抗逆性強、適宜工廠化生產、商品性好、貨架期長的優(yōu)良菌株。品種(菌株)應符合NY/T5333中3.1.2的要求。菌種生產應符合NY/T528—2010的要求。
4.1 培養(yǎng)料配方
配方1:木屑38%,棉籽殼40%,麥麩10%,玉米粉10%,碳酸鈣1%,石灰1%。配方2:玉米芯粉50%,棉籽殼36%,麥麩10%,石膏1%,石灰2%,過磷酸鈣1%。配方3:木屑73%,棉籽殼10%,麩皮10%,黃豆粉4%,石灰1%,過磷酸鈣2%。含水量63%~65%,pH 7.5~8.0。除上述3個配方外,各地也可根據當地原料資源,選用其他配方,但需做出菇試驗。
4.2 拌料制包
按培養(yǎng)基配方準備原料。干拌后加水攪拌均勻,調節(jié)pH至7.5~8.0。采用折徑(17~18)×33×0.005(厘米)的聚丙烯料袋,利用雙沖壓裝袋機制包(圖4),每袋裝濕料1.1~1.2千克,料高14~15厘米,料中間預埋直徑2.5厘米、長13厘米的塑料打孔棒,拉緊套環(huán),蓋上防水透氣型塑料蓋。聚丙烯料袋應符合GB9693的規(guī)定。
圖4 裝袋
4.3 滅菌冷卻
將栽培包放置于37×47×10.5(厘米)的塑料周轉筐內,再將筐放置于殺菌臺車上,移入高壓滅菌爐內。壓力達1.2~1.5千克/平方厘米,料溫達123 ℃時保持2小時,自然降壓至0時取出。滅菌后的栽培包移到預先消毒的冷卻室或接種室內冷卻,待溫度降至25 ℃以下時接種。
4.4 接種養(yǎng)菌
嚴格進行無菌操作接種(圖5)。接種時挖除栽培種表層1~2厘米老菌皮,菌種接入打孔棒形成的孔穴內。如果采用自動接種機接種,接種量為1︰30~35。接種后的栽培袋排放于黑暗或微光的養(yǎng)菌房內,保持溫度22~24 ℃,空氣相對濕度65%~70%。繼電器每隔6小時通風換氣15分鐘,二氧化碳濃度不超過0.25%。
圖5 接種
頭7天每天檢查栽培包,7天后每2天檢查1次,觀察菌絲生長情況,及時發(fā)現污染包并剔除。接種后45天左右菌絲吃透培養(yǎng)料。繼續(xù)培養(yǎng)50天左右,料面出現黃色水珠,袋壁處菌絲顏色由潔白轉為土黃色,并形成粗壯的菌絲束,表明菌絲生理成熟。
4.5 出菇管理
(1)搔菌。菌絲生理成熟的菌包,用搔菌耙或專用搔菌機剔除培養(yǎng)料表面5~6毫米老菌種及表層老菌絲。培養(yǎng)料面形成環(huán)溝,環(huán)溝距瓶口約1.5~2厘米,使料面成圓丘狀。
(2)轉色催蕾。搔菌后的菌袋,移入溫度14~16 ℃、空氣相對濕度90%~95%、二氧化碳濃度小于0.1%的栽培庫房內,料面覆蓋無紡布保濕,每天向無紡布噴水或啟動加濕器加濕,閉光培養(yǎng)5~7天。待瓶口菌絲出現絨絮狀、色澤變灰,即進入催菇處理。菇房溫度降至12~14 ℃,日光燈光照增加至100~200勒克斯,1周左右料面上可以看見針頭狀的菇蕾形成。
4.6 出菇管理
溫度前期應控制在14~16 ℃,后期控制在13~14 ℃。菇房的空氣相對濕度控制在85%~95%,向空間噴霧增濕,忌直接向菇蕾噴水。每天根據菇的生長情況通風4~12次,每次6分鐘。菇蓋較小多通風,菇蓋直徑0.5~0.8厘米時減少通風,增加二氧化碳濃度至0.3%~0.35%,抑制菇蓋生長,促進菌柄伸長。前期適當增加光照促進原基形成、分化,臨近采摘時減少光照。
5.1 采收分級
從現蕾到采收一般需7~12天,當菇柄長達12~15厘米,菇蓋直徑1.5~2.5厘米時(圖6),應及時采收。白色海鮮菇可分為3個等級:一級菇,菌蓋直徑1.5~2.5厘米,菌柄長12~15厘米;二級菇,菌蓋直徑2.6~3.5厘米,菌柄長9~12厘米;三級菇,菌蓋直徑3.6~4.5厘米,菌柄長8厘米以下。
圖6 采收期
采收一潮后,隨即拉出廢棄栽培料,栽培庫房用水清洗,用蒸汽熏蒸除菌殺蟲。
5.2 加工、保鮮
削去菌柄基部的雜質,揀出傷、殘、病菇,根據市場需要分級后稱重歸類堆放,真空包裝(圖7),每袋 2.5千克。內包裝塑料膜應符合GB9688的規(guī)定。產品包裝上要有下列明確標識:產地,產品名稱,廠名,商標,條形碼,凈重量。凈重量應符合定量包裝商品計量監(jiān)督管理辦法。
圖7 加工包裝
用保溫車或冷藏車運輸,低溫貯存,貯存溫度(4±2)℃,嚴禁與有毒、有害、有異味物品混放。
預防為主,綜合防治。栽培期間不得向子實體噴灑任何化學藥劑。
6.1 菌絲培養(yǎng)期
接種前24小時用84消毒液消毒,接種前8小時用臭氧機消毒,1小時前開啟空氣凈化系統(tǒng)通風換氣,接種人員應穿戴已清洗消毒的衣、帽、鞋和口罩,通過風淋室潔凈后進入接種室。接種人員雙手和接種工具用濃度75%酒精棉球擦拭消毒,接種工具要經酒精燈火焰灼燒滅菌后冷卻備用,菌種瓶的外壁用75%酒精或0.1%高錳酸鉀溶液擦洗消毒,菌種瓶的瓶口用火焰封口。自動接種機的各工作部件接種前要用75%的酒精噴霧與擦拭消毒,接種刀用酒精燈火焰灼燒滅菌。接種作業(yè)區(qū)域的通風換氣單元采用下吹式,空氣凈化度達到10 000級。
6.2 發(fā)菌期
(1)培養(yǎng)室消毒。在每批菌包進房前2~3天,用5%的石灰水向地面、床架和墻壁全面噴灑一次,待地面干燥后再放入菌包。
(2)菌包檢查。培養(yǎng)初期培養(yǎng)料易受青霉、綠色木霉、細菌、毛霉等雜菌感染,發(fā)生褐腐病、褐斑病侵染性病害及生理性斑點病、出菇遲緩和畸形菇等。害蟲主要是菇蠅等。必須每天派有經驗的員工挑選菌包;中后期培養(yǎng)料發(fā)現跳蟲,及時揀出集中處理;后期培養(yǎng)料底部發(fā)生局部雜菌感染,可以繼續(xù)留用出菇。
6.3 出菇期
在出菇期間禁用任何藥劑防病治蟲。
應建立無公害食品海鮮菇生產技術檔案,詳細記錄產地環(huán)境條件及各項生產技術,包括病蟲害防治和采收等各環(huán)節(jié)所采取的措施。
[1] 山東省農業(yè)廳. 海鮮菇工廠生產簡明技術規(guī)程[J]. 山東蔬菜, 2012(2): 40-43.
[2] 鄒積華, 崔從光, 趙竹青. 無公害食品海鮮菇工廠生產簡明技術規(guī)程[J]. 山東農業(yè)科學. 2011(2): 107-113.
[3] 盧成苗, 賈金川, 范育明, 等. 海鮮菇工廠化栽培技術[J]. 上海蔬菜. 2012(4): 83-84.
[4] 無公害金針菇工廠化生產技術規(guī)程[S]. DB 3703/T038—2005.
2014年江蘇省掛縣強農富民工程項目;2014年江蘇省農業(yè)三新工程資助項目SXG([2014]05)
魏峰(1968—),女,江蘇徐州人,副教授,現主要從事食用菌教學與科研工作。E-mail:wfnlgc@126.com
S646
B
2095-0934(2015)01-5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