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景萍
【關鍵詞】 語文教學;“說”;興趣;內容;
方法;機會
【中圖分類號】 G633.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5)
16—0098—01
一、激發(fā)學生“說”的興趣
古今中外教育家都非常強調興趣的重要性。我國古代偉大的教育家孔子說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也說明了讓學生“感興趣”是他們進入課堂角色的根本因素。而在我們的課堂上,學生啟而不發(fā),隱而不語的情景每天都在重演。究其原因:一是訓練少;二是給他們創(chuàng)造成功的機會少,孩子們心理上有自卑感,總認為說不好,不如不“說”。如果這兩條是一塊“絆腳石”,那么教師就應該激起他們“說”的欲望這個內動力,將“絆腳石”搬開,鼓勵他們自尊自信。
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一年級新生的教學尤為重要,我們要利用這個時機為孩子們打好“說”的基礎。讓剛步入小學的孩子們消除膽怯與不安,保持“童言無忌”,多為孩子們“搭橋鋪路,掃除路障”,創(chuàng)造說的平臺,激發(fā)說的興趣。例如,開課第一天,鼓勵孩子們輪流上臺作自我介紹,介紹自己的出生年月、姓名、家庭地址和爸爸、媽媽的工作單位、干什么工作、自己的興趣特長等,并在他們表述“卡殼”時給予適時的幫助和鼓勵,引導他們盡量大聲說,說長些。對于說得好的同學,獎給小紅花以示表揚。在這種引導與激勵下,孩子們的天真和表現(xiàn)欲望被激發(fā),“話”也說得越來越好。
二、豐富學生“說”的內容
首先,要立足課內,加強說話的專項訓練。課文中有很多內容貼近學生生活,教師要因勢利導,抓住這些內容給學生提供交際的機會。例如在學習《新型玻璃》一課的最后一段時,可抓住結尾的一句話:“在新型玻璃的研制中,人們將會創(chuàng)造出更多的奇跡。”啟發(fā)學生進行思考:假如你是一名科學家,你想設計什么樣的新型玻璃?學生的興致馬上提了起來,紛紛動腦設想,暢所欲言,既在熱烈的氣氛中鍛煉了說話能力,又滲透了學科學、愛科學的思想教育。同時,學生的思維、想象、創(chuàng)造等多種能力也得到了較好的發(fā)展。
其次,輻射課外,組織學生在家庭生活中、在社會實踐中多體驗,多練習。如“九九”重陽節(jié)那天,給孩子們布置一項特殊的作業(yè):為家中的老人做一件事情,返校后將自己是如何做的,家人有什么樣的反應,自己有什么樣的感受與同桌說一說,然后讓全班同學圍繞“愛老敬老”的主題進行交流。又如:孩子們參加完清理白色垃圾的任務后,讓學生進行“我與環(huán)境”的主題討論,這樣既滲透了尊老教育、環(huán)保教育,又進行了“說”的訓練。
第三,鼓勵學生多讀書,養(yǎng)成做讀書筆記的良好習慣,收集積累材料,一旦該“說”的時候,就不用為“無米”而犯愁了。
三、教給學生“說”的方法
第一、在課文朗讀中滲透“說”的方法。朗讀是閱讀教學中最重要、最經常使用的訓練方法之一。小學低中年級的課文,大多音韻和諧,朗朗上口,要讓學生通過朗讀,讀出韻味,讀出情趣,進而形成準確、流暢、有感情說話的習慣。朗讀訓練時,教師要提出明確的要求,作出具體指導,并親自垂范??刹捎妙I讀、齊讀、個人讀、分角色讀和邊表演邊讀等方式,指導學生從朗讀中體會怎樣吐字,別人才能聽得清楚,怎樣對話才符合人物性格,才能獲得表情達意的效果,從而將書面語言內化為自己的語言。
第二、要在閱讀教學中,有意識地教給學生運用語言的方法,如:怎樣做到發(fā)音準確而清晰,怎樣把握語調、語速、停頓,怎樣使說話內容條理分明、銜接連貫,怎樣根據不同的目的、場合、對象來確定說話的內容和方式,怎樣運用表情、手勢、肢體來增強說話的表現(xiàn)力。
四、給學生創(chuàng)造“說”的機會
1. 朗讀課文?!伴_火車”朗讀是最好的方法,可打破以往常讓朗讀能力好的學生的常規(guī)做法,讓每個學生都得到“說”的訓練機會。
2. 開設“課前三分鐘”的說話訓練。具體做法是:每節(jié)早自習課前三分鐘,按座位請三名學生到講臺上,按要求說話,時間不超過兩分鐘,然后大家評議。說話要求:舉止端莊,聲音響亮,吐字清晰,語言流暢,用詞準確貼切。說話內容:背詩歌,講故事,講名人名言,講一句話新聞,刻畫一個人物等。通過“三分鐘說話訓練”,使學生樹立了說話的自信心,同時也掌握了一些說話技巧。
3. 上好“說話課”。具體做法是:說話課由學生主持,采用競賽方式,以組為單位選出三名學生參加。說話課的內容有:成語接龍賽,故事會,演講會,辯論賽等等。
4. 進行說寫結合的口頭作文。比如《我最喜歡的水果》、《我最愛看的一本書》、《我的媽媽》等等,這些學生熟悉的事物、人物使學生有話可說,有物可寫。
編輯:劉於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