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課改這個龐大手掌的助推下,我們的語文課堂悄然發(fā)生著變化,沉悶的變熱鬧了,熱鬧的更熱鬧了;死板的變靈活了,靈活的更靈活了。但這種“熱鬧”和“靈活”卻始終讓人無法“踏實”起來,非但如此,還常常會想到一個詞——“誤區(qū)”。那么,這是一個什么樣的“誤區(qū)”呢?本人不揣冒昧做點滴解讀,并試圖找到應對之策,以求大方之家斧正。
一、課堂里的誤區(qū)
1.教師主導的缺失。如一些教師為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喜歡讓學生自己提問題。慣常的做法是,讓學生草草通讀一遍課文后,就讓學生提問題,并到黑板上板書,然后教師又讓學生對這些問題加以歸類組合,該組織學生解決難點問題的時候,下課鈴響了。于是,老師讓學生將黑板上的問題抄下來,回去自主解決。這種課堂,表面上每一位學生都參與到課堂教學中來了,但學生收效如何呢?教師的作用又在哪呢?教師在學生充分閱讀的前提下,是不是應該有針對性地來點適當點撥,來幫助學生理解呢?在提出問題后是不是應該適當?shù)募右詥l(fā),指導呢?在學生自主解決問題之后,教師是不是適時加以評價、總結呢?
2.合作探究流于形式。為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成為學習的真正主人,新課標倡導“合作式學習方式”。于是,“小組合作討論”這一形式頗受歡迎,這種教學方式的優(yōu)越性自不必說,但是在教學實踐中也不免出現(xiàn)了形式化的傾向。最明顯的表現(xiàn)是:教師提出問題,然后一聲令下:“討論!”學生就奉命分組圍成一團,教室里“嗡嗡”聲響成一片,課堂氣氛似乎非常熱烈。幾分鐘后,還沒等學生真正進入討論狀態(tài),教師就一聲令下:“停止討論!”于是討論聲戛然而止。結果展示討論成果的往往是幾個優(yōu)等生,大部分學生只是在那里做“看客”,不能真正起到討論作用。
3.背離文本做架空分析。如在上《愚公移山》時,有些學生覺得愚公的確愚蠢,移山不如搬家。這種解讀從表面上看似乎很有道理,但我認為已違背了課文所推崇的堅韌不拔,不懈奮斗,艱苦卓絕,矢志不渝的奮斗要義。這種隨心所欲的解讀,既不符合思想道德教育的原則,也不符合課堂教學的規(guī)律。
4.忽視了多媒體的“副”作用。多媒體的直觀性、形象性、生動性,有利于激發(fā)學生的參與熱情,因此,不少教師喜歡借助多媒體進行教學。但一些教師因為有了多媒體,干脆不再寫板書,造成師生的依賴、惰性心理,學生的注意力常常被鮮艷的色彩和飄然而動的動畫所吸引,忽視了聽寫,一節(jié)課下來,其結果必然是“雙輸”。
二、解決辦法策略
1.正確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爸v”,是教師從事教書育人工作最基本的手段,如語文課介紹背景知識,離不開教師的講,指導學生作文,離不開教師的講。在新課程背景下,教師必須認真練好“講”的基本功,必須“精講”,化深為淺,化難為易,把復雜深奧的道理用新鮮、活潑、簡明、流暢的語言幫助學生釋疑解惑??傊?,學生的學,要在教師講的規(guī)范下進行,
2.正確運用自主、合作的學習方式。合作學習要在自主學習的基礎上開展。若沒有充分的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就解決不了什么問題,也沒有任何作用。因此,在教學設計和施教的過程中,要給學生充分的時間并加以引導,讓學生真正“合”到小組中并“作”起來。學生合作學習后,檢測要及時跟進,教師“主導”作用發(fā)揮必不可少。對同一問題,教師可以叫不同層次的學生做由淺入深的回答補充,將學生的“學”規(guī)范起來,并引向深入。
3.緊扣文本,處理好預設和生成的關系。課堂教學必須以預設為基本依據(jù),要根據(jù)教學內容和學生的情況合理設計,既有統(tǒng)一要求的目標,又要有體現(xiàn)個性要求的目標;既要有基本的教學內容,又要有適當?shù)纳炜s;實際操作中既要按預設方案有條不紊地進行,又要隨機應變、固地制宜地處理教學活動中發(fā)生的意外情況,使課堂教學生動活潑,對學生具有吸引力。但是預設要把握好“度”,要根據(jù)有序、有效的原則從整體上把握。動態(tài)生成要看是否有利于教學目標的落實,是否是基本教學內容的合理延伸,是否有助于豐富學生的學習體會,是否有利于提高教學效益。
4.用好多媒體。一堂課中,使用多媒體必須慎重,一是看需要、必要;二是讓多媒體發(fā)揮積極作用。課堂教學不能丟棄教師的基本功。比如,訓練學生寫字,教師就要認認真真地作示范;教學生讀書,教師就要作好范讀、領讀。因為,上課不可能時時刻刻都帶電腦,教師還必須要扎扎實實地練好基本功。
總之,在新課改這個大背景下,作為語文教師要以“實”的精神打造“實”的課堂,讓學生得到“實惠”。
韓海榮,教師,現(xiàn)居甘肅華亭。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