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曉燕
數學模型指的是利用數學語言來概括或者是近似地對某一個現實世界事物特征、數量關系以及空間形式進行有效描述的數學結構類型。數學模型的建構能夠有效地幫助學生學習,幫助學生準確、清晰地理解以及掌握數學的現實意義。
一、巧妙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引導學生了解模型思想
在進行數學課堂教學的過程中,需要適當地引入日常生活中發(fā)生的跟數學有著關系的素材,或者是數學教材上的知識點。在使用學生熟悉的生活中事例的基礎上,將生動的情境將知識展示給學生,對數學知識來源背景進行有效的分析探索。進一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對小學生的頭腦中目前現有的生活以及學習等經驗進行有效的激活。同時也可以促使小學生使用積累的經驗去感受隱含的以及學習中存在的數學問題,進一步激發(fā)學生把生活問題轉變?yōu)閿祵W問題,促使學生進一步感知數學模型的存在,進一步了解模型思想。例如:在進行“平均數”模型構建的過程中,教師就可以創(chuàng)造一個情境:首先由教師構建平均數模型,例如:0~3分為低級,4~6分為中等,7~9分為優(yōu)秀,10分為滿分。在上述模型的基礎上指導學生求取平均數大小。選取男同學10人,選取女同學12人,男女兩組同學開展投籃比賽,每人投10個球,那么男生組以及女生組哪個組的投籃水平更高?對學生進行數學模型啟發(fā):“只有相同條件下得出的分數才能被用于平均數的計算”。一般來說,學生在進行投籃水平比較的時候會選擇比較兩組的投籃總分、對每組中的最好成績進行比較分析等,但是通過實踐我們可以發(fā)現,上述方法對判斷投籃水平是不可行的,這種初步建模宣告失敗。要使用怎樣的方法才可以更加準確地完成比較分析呢?所以,“平均數”模型建構就成為學生的需求,這樣就可以將新的數學問題解決了。
二、鼓勵學生深入探究,使其掌握模型建構方法
數學的學習,有很多種方法。首先是動手實踐,其次是合作交流,最后是自主探索。在進行數學學習活動的過程中,需要具備足夠的主動性以及積極性,同時需要保證活動具備足夠的生動性以及個性。所以,教師在進行數學課堂教學的過程中,要善于引導學生實現進一步的自主探索學習以及合作交流學習等。促使學生積極主動地歸納學習過程、學習材料,同時主動發(fā)現問題的所在,進一步提升自己學習的能力,最后有效地實現人人都能理解的數學模型的構建。與此同時,教師需要積極地鼓勵學生深入探究,使其掌握模型構建方法。通過有效的觀察、操作、假設以及驗證,可以將模型思想有效地滲透,同時進一步提升學生的整體素質水平,促使學生掌握模型建構的方法。
三、理論聯系實際,切實應用數學模型
在實際生活中,我們可以使用數學模型解決很多問題,一般來說均是按照現實的實際情境完成研究分析的。通過目前現有的數學知識的使用來完成模型的構建,最后將各種問題順利地解決掉。在實際生活中存在的很多問題均可以通過數學模型的構建來有效地解答,這樣就可以促使學生真實地體會到數學模型思想非常重要的實際價值。深入地體驗到課堂上所學到的知識的實際用途,同時對學生應用數學的意識以及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進行有效的培養(yǎng),促使學生在實際使用過程中體會到模型帶來的快樂。例如:學習“圓的周長”之后,促使那些騎自行車上學的學生,通過自行車來完成家到學校距離的丈量;在完成“統(tǒng)計”學習之后,組織學生對班里學生的身高體重進行調查記錄。在進行統(tǒng)計之前,需要制定相應的調查表格,設置“姓名”“性別”“身高”“體重”等項目,對其他學生進行有效的調查分析。不僅如此,還要去網上或者是圖書館收集具體的健康標準,對收集到的數據進行統(tǒng)計分析,判斷學生的健康狀況等。上述例子是一個以概括方式建立數學模型的過程??梢姡谛轮剿髦腥谌搿澳P徒嫛钡膶嵸|是讓學生經歷分析與歸納、抽象與概括的數學思維過程。
綜上所述,在進行數學教學的過程中,有效地融入模型思想具有非常顯著的現實意義。數學模型思想的引入,有利于對學生應用數學的意識進行培養(yǎng),同時有利于進一步提升學生的數學素養(yǎng)以及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等。要實現數學模型思想的有效融入,數學教師在實際工作中需要實現進一步的探索發(fā)現,對那些更有效的、更加實用的融入方法以及融入策略進行有效的總結以及分析,對學生的建模意識以及建模能力進行有效的培養(yǎng)。這樣才可以促使學生的數學能力得到進一步發(fā)展,才可以在對數學世界的探索過程中,促使學生實現自我能力的提升。
(作者單位:江蘇南通市港閘區(qū)唐閘小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