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輝忠
老板,冒湯!
◎陳輝忠
對于吃來說,連界人要求是高的,無論什么美味佳肴,總是大喊“難吃難吃”;對于喝來說,連界人要求是低的,就一碗羊肉湯,竟然大呼“好香好香”。三兩鹽可以把肉腌咸,一碗湯便把連界人腸胃灌滿。
在連界,隨便去一家羊肉湯館子,方知不過如此。一進店面,二十來個平方,三五張桌子擺在里面,頗有些逼仄之感。一個被歲月煙塵熏得黝黑黝黑的曲尺形灶臺上,架一口碩大的鼎鍋,鍋里滾沸的羊肉湯,歡騰地跳躍著,一股羊肉特有的香味彌漫整個餐館。顧客來時,老板在案桌上將煮熟的羊肉切好,用漏勺裝了在湯鍋里燙熱,盛在碗里,沖上湯,熱騰騰地端來,就可食用了。連界羊肉湯的作料尤其得講究,芫荽是必不可少的,蔥花香氣不夠,會影響品質(zhì)的;辣椒要炒過的,奔的就是那股子焦煳味去,刺激得你鼻子直想打噴嚏,引得你腸胃直喊過癮。當然,有的人喜歡鮮海椒的清香味,切碎后拌上晶亮晶亮的蒜泥,那自然又“別是一番滋味在心頭”。
連界羊肉湯的吃法必須得很“連界”才行,否則是稱不上“連界羊肉湯”的名號的。吃法中最具特色的要算干蘸了。將上述作料與放在桌子上的味精和鹽胡亂攪拌一氣,就萬事皆備了。切忌放醬油之類的流質(zhì)型東西,那太缺乏豪邁勁兒,不是連界人的做派。單單這些鮮艷的作料,就色香味俱全,令你口舌生津,食欲大振。用筷子拈上一塊剛燙過的羊肉,在干作料碗里打上一個滾,肉片上捎帶些許作料,送入嘴中,味兒才足。那滿意勁兒就自然地寫在你的臉上了。
連界羊肉湯是需要用心品,細心喝的,這是最關(guān)鍵一環(huán)。連界有“窮人吃肉,富人喝湯”之說。乳白的湯汁,羊奶一般,撒上綠色的芫荽菜,香氣愣往你鼻孔鉆,直往你胸腔撞。這時,你會情不自禁地深吸一口,沉沉地陶醉在它的濃香之中。然后美美地喝上一口,愜意直透肺腑。美味的濫觴在于那鍋好湯。熬湯很是考究,原料主要是羊肉和羊骨,作料需備上老姜,民間有羊肉加姜,香過七里八鄉(xiāng)”之說,可見熬羊肉湯時,老姜不可或缺的地位。羊肉煮熟后,用羊骨繼續(xù)熬,一鍋好湯便大功告成了。據(jù)老板說,熬羊肉湯時適當加點豬骨,味道會更別致,但要把握好度,否則兩味相害,令所熬原湯失去本味。
連界人碗中的湯是不能見底的,碗中的肉需要養(yǎng)著。湯將近時,顧客便會大呼:“老板,冒湯!”冒湯,就是續(xù)湯之意。假若不續(xù)湯,連界人會認為你吃法不地道。于是,“老板,冒湯!”“老板,漲水!”,聲音此起彼伏。老板會快速地穿梭在店堂擁擠的吃客中,隨時聽候你的召喚。一口毫不起眼的鍋,就把連界人對生活的熱愛煮得更加熱氣騰騰。
湯中光有羊肉也是不行的。俗話說“牛肝馬肺羊腸子”嘛,還得加上羊腸羊肚之類的雜碎,味道才會真正被喚起來。如果再叫上一碗羊血,那感覺就更好了。羊血可是好東西,營養(yǎng)豐富,口感細嫩,入口即化,實在不可放過。另外,連界的羊肉湯館是少不了粉蒸羊肉的。那蒸籠實在小得可愛,放幾片羊肉就足夠,否則會顯得擁擠,蒸上幾分鐘就可食用。要的就是那種鮮味。時間長了,會毀掉鮮味的。山里人的小巧與精明,皆見于此。連界羊肉湯很送飯,不一會兒便令你湯足飯飽,走出店門,輕輕一個飽嗝,送來滿嘴余香。
連界的山,連界的水,孕育了美味的連界羊肉湯。那漫山遍野的青草,養(yǎng)肥了連界的山羊,滋潤了連界羊肉湯的濃香。以連界本地的山羊熬制出來的才是正宗的連界羊肉湯。連界山羊吃的是綠色食物,長的是綠色食品,連拉出的都是綠色肥料。肉系上品,香而不膻,厚而不膩,經(jīng)得起咀嚼回味。你還別不信,許多外地人來連界開羊肉湯餐館,幾乎無一例外“敗走麥城”——連界人不買賬呀,這倒不是連界人盲目排外,連界自古界連三州,心存放眼天下之豪邁,地聳五峰,擁有懷抱宇內(nèi)之豪氣,不會這么小家子氣的。原因倒是很簡單——連界人的胃口是為連界本土的羊肉湯長的。
在連界,滿街飄滿羊肉香,這是一點不夸張的。連界羊肉湯餐館多,而食客更多。遇到家有貴客,連界人會毫不猶豫帶你去街上一家羊肉湯餐館。這是最高的禮儀了——因為,屬于連界本土,最令連界人稱道的,唯有連界羊肉湯。連界人無論走到哪里,只要一提及連界羊肉湯,便眉飛色舞起來。連界人如此鐘愛羊肉湯,我也不例外。閑極無聊時,也自己動手,豐衣足食過一回。熬出的羊肉湯,香氣不再,味道大失,食之如同喝藥。于是便慨嘆,七十二行,各有各的殿堂。隔行如隔山。你不得不服,有時別人的能耐,你一個外行是很難企及的。
質(zhì)樸到極致,是為最好。這也許就是連界羊肉湯的秘密所在。其實,連界羊肉湯本沒有什么特別之處,大師傅們使出渾身解數(shù),不外乎就是要找到羊肉釋放香氣的最佳辦法而已。這種最稀松平常,卻又諱莫如深的手藝,就這么一代一代流傳著。經(jīng)過這手藝反復熬煮的羊肉湯,又在一個個春秋里,源源不斷地流進連界人的血脈中……
責任編輯/劉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