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梅
摘 要:隨著社會的不斷發(fā)展,一般情況下,普遍認為成績較差的后進學生會出現(xiàn)的問題比較多,而優(yōu)等生由于他們的突出表現(xiàn),老師們又普遍認為這類學生是不容易有心理問題的,一般對他們都比較放心。不過換個角度來看,我們卻意外地發(fā)現(xiàn)優(yōu)等生幾乎都是在被忽視的狀態(tài)下成長的,加之青少年時期是一個人生長發(fā)育最為迅速、精力最為充沛、思想最為活躍的時期,這類學生在心理上和思想上更容易產(chǎn)生一些新的問題。
關鍵詞:優(yōu)等生 名列前茅 心理健康 心理承受能力 輔導對策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C 文章編號:1672-1578(2015)09-0180-01
心理健康是指這樣一種狀態(tài),即人對內部環(huán)境具有安定感,對外部環(huán)境能以社會上的任何形式去適應,也就是說,遇到任何障礙和困難,心理都不會失調,能以適當?shù)男袨橛枰钥朔?,這種安定、適應的狀態(tài)就是心理健康的狀態(tài)。衡量心理是否絕對健康是非常困難的。健康是相對的,沒有絕對的分界線。一般判斷心理是否正常,具有一下三項原則:其一,心理與環(huán)境的統(tǒng)一性。正常的心理活動,在內容和形式上與客觀環(huán)境具有一致性。其二,心理與行為的統(tǒng)一性。這是指個體的心理與其行為是一個完整、統(tǒng)一和協(xié)調一致的過程。其三,人格的穩(wěn)定性。人格是個體在長期生活經(jīng)歷過程中形成的獨特個性心理特征的具體體現(xiàn)。而心理障礙是指心理疾病或輕微的心理失調。隨著社會日新月異的不斷變化,科學技術地不斷進步,孩子的教育問題正在高度受到家庭、社會的普遍重視。一般人認為學習成績不好的、單親家庭的、留守兒童等等這些孩子更容易有思想品質心理健康方面的問題。孰不知老師、家長眼中的優(yōu)等生,由于老師的青睞,家長的贊許,同學的羨慕、崇拜,眾人的夸獎,還有各種各樣的榮譽紛至沓來,導致這些優(yōu)等生的心理健康問題逐漸顯現(xiàn)出來。
1 優(yōu)等學生心理健康問題的成因
(1)家長的一味溺愛與遷就養(yǎng)成了部分優(yōu)等學生生活自理能力差。能力是直接影響人的活動效率的心理特征,它是使活動任務得以順利完成的必備條件?,F(xiàn)在社會上有一種錯誤的觀念,認為孩子只要學習好就可以了,其他的都不重要。在這種觀念的影響下,我們培養(yǎng)出了許多高分低能的優(yōu)等生。
(2)老師對孩子過高的期望剝奪了部分優(yōu)等學生正常的成長需要,造成了他們心理上的壓抑;心理承受能力差。有的學生虛榮心理膨脹,受不了一點點挫折。哪怕一次小小的聽寫也要比個高低。
人的一生中要遇到許多不如意的事,面對同樣沉重的打擊,有些人會深刻反思,而后東山再起;而另一些人則從此一蹶不振。這就取決于他們的心理承受能力。對于優(yōu)等生,教師更要傾注關心,因為他們無論做什么事總是比較順利,心理承受能力可能較差。
如,我們班的韓澤青同學,不但學習成績好,人長得漂亮,還寫得一手好字,老師同學都很喜歡她,但她因為小時候動過手術,身體素質差,體育常不及格??斓狡谀┝耍淮误w育課考試時,教數(shù)學的朱老師經(jīng)過那里,看見韓澤青,就鼓勵她說:“好好考試,爭取這學期評上三好學生?!彼牶缶涂蘖似饋?。
人的一生中會遇到很多的挫折,很顯然,像韓澤青那樣,沒有良好的心理承受能力肯定是不行的。
(3)家庭的過分信任束縛了優(yōu)等學生的自由,造成了他們無形的壓力和不滿的情緒。從學生自身方面來看,內心認知的偏差導致了許多不良心理問題的出現(xiàn)。
2 解決優(yōu)等生心理問題的對策
面對這些優(yōu)等學生如此復雜的心理健康問題,進行成因分析只是我們工作的第一步,更重要的是對優(yōu)等生產(chǎn)生的主要心理問題進行正確的指導,從而幫助他們克服心理問題產(chǎn)生的不良影響,并能逐漸緩解甚至消除心理問題。
(1)針對優(yōu)等學生暴露出的一些具有共性的心理健康問題,將他們集中到一起,開設心理輔導與教育的有關講座。在兼顧系統(tǒng)性的基礎上,根據(jù)學生自身的興趣與需求,我們采用了多種形式開展各類關于心理方面的講座,如在考試之前,對學生進行考前動員之外,把容易焦慮的學生集中在一起進行如何克服考試焦慮的心理講座。
(2)通過歸因分析將主要研究對象分類,對具有典型心理問題的優(yōu)等學生建立心理檔案。并且我們把這些學生根據(jù)心理問題的類型分配給相應的研究老師,對優(yōu)等生進行“點對點”的調查研究與分析,為他們“量身定制”有針對性的指導策略。
(3)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意義。心理健康教育納入學校教育體系具有戰(zhàn)略性意義。首先,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質教育的重要助手,也是重要的組成部分。因為良好的心理素質既是一個人的全面素質的不可或缺少的有機組成部分,又是學生成長發(fā)展載體。
其次,學校的心理健康教育不僅有利于學生的心理健康,它的新觀念、新手段還有利于提高教育教學法實效,真正取得“舉一反三”、“事半功倍”的效果。再次,教師在引導學生自我認識、自我調節(jié)、自我突破的同時,也促進了自身的成長變化。既在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同時,教師也接受了心理健康的教育,這樣就形成了良性循環(huán),使心理健康工作開展得更好。
(4)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標和任務。學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有兩個目標,一個是發(fā)展性目標,即發(fā)展學生的個性,發(fā)揮學生的潛能,使學生保持最佳的心理狀態(tài);另一個是防冶性目標,即預防學生的心理障礙,矯正心理偏差,使學生達到心理健康。
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任務,就是要面向全體學生,圍繞發(fā)展性目標和防治性目標來開展工作,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的教育和訓練,使學生的個性和潛能得以健康發(fā)展,保持最佳的心理狀態(tài),預防學生的心理障礙,矯正心理偏差,對有心理障礙的學生進行心理咨詢和心理治療。
(5)在常規(guī)的教育活動中滲透心理教育的內容。將心理教育的目標要求,心理學的目標原理、方法、技術等滲透到各學科的教學之中,使各學科教學實現(xiàn)與心理教育相結合
優(yōu)等生的教育是教育過程中十分重要的一部分,當然其中還存在著其他的一些問題,也是不容忽視的,更待更多的教育者共同探索??傊?,只要我們在日常工作中多留心,對學生傾注關心,就能培養(yǎng)出一批又一批學識淵博,心理素質好的國家棟梁之材。
參考文獻:
[1]馮忠良.教育心理學[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2]姜智編.教育心理學[M].吉林大學出版社,2005.
[3]章志光.小學教育心理學[M].科學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