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曉燕
【摘 要】作文批改,是作文教學的一個必不可少的環(huán)節(jié),是作文指導的繼續(xù),是評講的基礎,是提高小學作文水平的重要手段之一。在批改作文中提高效率,既要提高批改的質(zhì)量,批改的速度,也要發(fā)揮批改對學生的啟發(fā)作用。
【關鍵詞】作文批改;提升;寫作能力
隨著語文考試制度的改革,作文占據(jù)了語文教學的半壁江山。語文教育學家黃光碩先生說:“學生語文學得怎么樣,作文可以作為衡量的重要尺度,學生語文能力過不過關,作文也是一個重要的標志?!笨梢姡魑慕虒W一直是語文教學中的重中之重。但毋庸置疑的是,作文也是最令師生頭疼的。對學生來說——作文難寫;對老師來說——作文難批。其實,筆者以為,師生不應把作文當成孤立的個體,而應把它作為連接師生關系的紐帶,促成師生交流的陣地,唯有實現(xiàn)“教師——作文——學生”一體化,才能實現(xiàn)作文水平的提高。因此我們很有必要一起來探究這個“頭痛”癥的病因,對癥下藥,我認為最可行有效的手段就是強化作文批改的藝術傳統(tǒng)的作文批改,不是“徒勞無功”,也只是“低效勞動”。在全面推進素質(zhì)教育的今天,要對作文批改進行改革,必須徹底改變傳統(tǒng)觀念,改變教師因包批包改而擠掉其他教學工作的時間,造成時間少,課備不好,教師教不好,學生學不好,結果作文寫不好,老師批改的時間更加多的惡性循環(huán),必須把語文教師從低效勞動中解放出來,必須改革作文批改方法,下面是我的幾點批改方法:
批改要尊重學生的原意,肯定學生的點滴進步,講求實效。所以“批”重在發(fā)現(xiàn)問題,是檢查、評定、作出判斷。教師的“批”是非常重要的,“批”里面有許多學問。學生改得結果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教師“批”得是否準確。這就要求教師講究“批”的方法。
一、多就少改
教師批改學生的作文,對他們的要求不能過高,要尊重小作者的原意,遵循“多就少改”的原則。批語一定要精當,務求有啟發(fā)性和導向性,三言兩語,切中肯綮,指點迷津,使學生有所知,更有所悟;改筆一定要惜墨如金,多就少改,決不能越俎代庖,按自己的喜好,用“高雅”的改筆來取代學生稚嫩的語言,硬去拔高學生的寫作水平。這樣每篇改動不多,學生打開作文本,所見的是萬綠叢中點點紅,他們就會對教師的批改、點撥情不自禁的賞析,從而受到熏陶啟迪,獲得深刻的教益。斯霞老師改學生作文的故事給我們很大的啟示。斯霞老師教一年級的時候,一次有個學生寫了這樣兩句話:“今天,有一些法國的阿姨到我們學校來參觀。阿姨都是女的?!彼瓜祭蠋熣f:“按我們成年人來說,‘阿姨都是女的這句話應該刪去。但對于一年級的學生來說,這是他的一個新發(fā)現(xiàn)。他還要把這個意思告訴別人,這句話就是他要表達的意思?!?/p>
二、鼓勵為主
學習是一種認知過程,同時也是一種情感過程。當學生辛苦創(chuàng)寫的習作得到肯定時,他們就會產(chǎn)生愉快感與成功感。這種積極情感將促使他們快樂地學習,從而提高學習效率。而事實上,我們的教師在批改作文時,重批評、輕表揚的現(xiàn)象卻仍普遍存在。發(fā)現(xiàn)了問題給予批評,在教師看來似乎挺“客觀”,對學生而言卻是無情地鞭撻,他們可能因此而失去作文的興趣與信心。因此,我們要毫不吝惜地把真誠的贊美送給每一個學生,哪怕是微不足道的一點進步,也要加以表揚肯定。當然,這也是并不是說對學生作文中暴露出的問題視而不見,而是從“建議”的角度出發(fā),使學生看了表揚信心倍增,讀了批評也能受到激勵。就如我班陳鵬同學的作文從未超過百字,且語無倫次、書寫潦草。在作文《難忘的一件事》開頭,他卻寫下了這樣優(yōu)美的語句:“往事多像夜空中可愛的小星星,讓我數(shù)也數(shù)不清,但那顆最亮最亮的,卻永遠記憶在這的心中……”盡管以下的文字仍讓人不敢恭維,盡管這句開頭可能是“借鑒”而來,我還是表揚了他,在眉批中表達了我的高興與期望。陳鵬同學大受鼓舞,作文的積極性顯著提高,作文也不斷進步。
三、批出創(chuàng)新
創(chuàng)新能力是二十一世紀人才必備的能力之一;創(chuàng)新教育是當今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作文批改亦要體現(xiàn)創(chuàng)新性。批語中應多一些啟發(fā)性語言,便于開啟學生的智慧,拓寬學生的思路。批改形式除了眉、尾批外,尚可靈活地運用“剪貼比較”(剪貼同一內(nèi)容的作文片段讓學生自己比較)、“印花鼓勵”(在優(yōu)秀處印上“真棒”、“咬文嚼字大王”之類的鼓勵性語詞或一些學生喜愛的小動物圖像)等。作文評價提倡“二次評價”,即教師根據(jù)學生作文水平作第一次評價,待學生修改后再作二次評價。這種評價方法樣能客觀地反映出學生作文的進步狀況。
“文章不厭百回改”,誠然,要使學生自覺養(yǎng)成勤于改文的好習慣,教師所付出的艱辛,遠要比自己親自動手改多好幾倍。然而,21世紀需要高素質(zhì)的人才,放手讓學生改作文,培養(yǎng)學生自改作文的能力,是培養(yǎng)跨世紀人才的需要,是小學語文教學改革的有效手段。教師只有根據(jù)學生的實際,不斷地進行探索,尋找合適的作文批改方式,才能使學生“改你千遍也不厭倦”,真正達到提高學生寫作水平的目的。
參考文獻:
[1]陳彥玲.《改革作文評改方法的兩點嘗試》.《小學青年教師》,2002年02期
[2]胡海平.《改“批”促“改”》.《小學語文教學》,2002年02期
[3]劉章利.《小學作文批改再認識》.《教學與管理(小學版)》,2003年02期
[4]鐘霞梅.《新課標下作文教學的出路》.《語文教學與研究》,2004年第一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