褚朝新++龍在宇++羅婷
記者根據媒體報道統(tǒng)計發(fā)現,2013年1月至2014年底約兩年時間里,至少有18名副廳級以上官員,在提拔后任職半年內落馬。
他們的一個共同特征是,都屬典型的“帶病提拔”。官員升遷提拔本有嚴格的組織考察,可這18名“病官”卻能通過考察、公示等組織程序順利升遷,最終又在各種機緣巧合中迅速落馬。
在中央巡視組自2013年以來的兩輪巡視中,“帶病提拔”成為巡視情況通報中的高頻詞,這意味著“帶病提拔”在各省仍有相當普遍性。
為何能被
“帶病提拔”
多名洛陽官員告訴記者,郭宜品在擔任伊川縣委書記期間,大拆大建,縣城一些地方繁華程度甚至超過了洛陽,成為上級官員常去的視察點。譚建忠2009年因“連續(xù)兩年被確定為績效考核先進單位”被洛陽市政府記三等功一次,2010年升任分管城建的副市長。
然而民間卻是另外一種評價。記者在洛陽采訪期間獲知,郭宜品和譚建忠因大搞開發(fā),被提拔前就被舉報與房地產商有利益輸送。
“現在一些重要官員的提拔,有的是上級主要領導的個人喜好。領導看上哪個人,就算是群眾和黨員干部有意見,也會提拔?!眹倚姓W院教授汪玉凱說。
能人能干,較易在當下的政績考核機制中脫穎而出,邊干邊貪的能人被 “帶病提拔”的幾率也就相應較高。
記者注意到,“提升洛陽副中心城市地位”的口號,經常被洛陽市黨政官員提及,發(fā)展壓力可見一斑。洛陽多名官員透露,郭宜品和譚建忠善于搞開發(fā)的特點正好迎合上述口號,因此得到了洛陽有關領導的器重,結果二人在舉報聲和民間意見中順利升遷。
湖南省紀委預防腐敗室副主任陸群介紹,在現行用人體制下,影響官員提拔的因素較多,個人綜合素質、工作業(yè)績、年齡、與單位主要領導或上級組織部門領導的關系、單位同事的評價、機遇等,都會影響官員升遷。
“用人風氣好的地方,個人綜合素質、工作業(yè)績、同事評價比較重要;風氣不好的地方,關系比較重要?!标懭赫f。
有些“病官”善于偽裝,也是導致被帶病提拔的重要原因。原河南漯河市長呂清海全票當選市長,就職當天,呂清海也在大會上承諾,將在任期內通過廉潔行政、清白做人,打造廉潔、勤政、務實、高效的服務型政府。誰也沒料到,48天后,“全票當選”的呂清海被河南省紀委雙規(guī)。
“調虎離山”的辦案策略,有時也可能導致“帶病提拔”。湖北一位地級市紀委書記曾向記者指出,十八大以來,十多名地方黨政一把手被調任省人大或政協副職后被查處,一種可能是上級發(fā)現某個官員存在嚴重問題后,為了查他將其從實權位置上調到級別更高但無實權的位置,這樣調查阻力會小些。
“一把手”是“總開關”
官員提拔的具體程序一般是怎樣的?西部某省一名縣委常委、組織部長介紹,“發(fā)現有空缺崗位后,一般是組織部門提出要調干部填補。比較強勢的書記會直接跟組織部長打招呼,說覺得誰合適。最怕那些心里有合適人選卻又不說的書記,這時就要揣摩書記的意圖?!?/p>
他介紹,“當組織部決定提拔一個干部時,都會正式發(fā)函給紀委,詢問該人的廉政情況?!焙币幻丶壥屑o委書記告訴記者,接到組織部的函后,紀委一般會向案件室和信訪室了解,是否有涉及該官員的舉報或信訪線索。若沒有,一般兩三天回函組織部,表明紀委“沒有發(fā)現該干部有違法違紀的線索”。如果有關于該官員的舉報,就要進行調查,該官員暫時不能提拔。
“只要紀委回函說有問題,組織部絕不敢壓下。要么直接換人,要么把結果報常委會,由書記定奪?!鄙鲜鼋M織部長說。
那為什么一些“病官”提拔前沒被紀委發(fā)現呢?上述紀委書記解釋,大多數帶病提拔的官員在組織部門詢問紀委時,紀委未掌握他的問題,也沒接到舉報線索。
陸群介紹,“紀委主要是看當事干部是否有群眾舉報,對沒有群眾舉報的官員,哪怕問題再多,紀委也沒辦法把關?!?/p>
在官員的提拔過程中,盡管組織部門和紀委都扮演著把關者角色,但“總開關”其實是一把手。
一名縣級組織部官員介紹,對一些有爭議的官員,一把手態(tài)度至關重要。有時一把手會說:絕不能搞“帶病提拔”,但也不能讓那些沖在第一線、敢于觸碰尖銳矛盾的干部吃虧。有時一把手態(tài)度更明確:“看一個人要看主流,不能看枝節(jié)?!薄斑@些說法隱含的意思,下面的人不可能聽不懂?!鄙鲜龉賳T說。
汪玉凱指出,“官員提拔過程中,有時紀檢、組織部門會揣摩主要領導的想法,按照主要領導想法完成程序。如果主要領導想提拔某干部,紀委找麻煩,組織部門也找麻煩,那么主要領導就會考慮換紀委書記和組織部長了,問題就更嚴重了?!?/p>
對于一把手對紀委意見的影響和干預到底有多深,上述受訪的地級市紀委書記稱,“過去干部有問題,書記打個招呼,紀委不敢說什么?,F在不行了,沒有哪個書記會冒風險公開打招呼包庇涉嫌貪腐的干部?!?/p>
“提拔前公示不夠徹底”
發(fā)現“六成貪腐官員被‘帶病提拔”后,中央黨校出版社社長兼總編輯田國良曾提出,要嚴防“帶病”提拔干部,應該嚴格實行任前任后審查、審計制度。
“領導干部在離開某一崗位,或者在新任某一職務之前,有關部門應該對其本人及其相關人員進行仔細考察、審查,對其負責的部門或者分管的領域,進行徹底審計、審查?!碧飮颊f。
長期在省級紀委工作的陸群認為,“帶病提拔”的主要原因在于權責不對等。應建立干部推薦、考察失誤、失職行為追究制度,對推薦帶“病”干部的人,對因考察失職而導致帶“病”干部提拔重用的,一經發(fā)現,嚴格追究推薦者和考察者責任。
國家行政學院教授汪玉凱贊同陸群的建議,“目前選人用人的權力都掌握在少數權力很大的人手中。要嚴格用人責任追究制,用人用錯要承擔責任。如果沒有倒查機制的話,‘帶病提拔問題很難解決。”
不過他對此并不樂觀,“到目前為止,我都沒發(fā)現有追責的?!彼拇ㄉ鲜隹h級組織部長也向記者介紹,實際上很少有干部因為責任倒查被追責?!霸S多人事任命分明是書記的意圖,但呈現出來的又是組織意圖,是常委會集體研究決定的。最后集體負責,就意味無人負責?!鄙鲜鼋M織部長解釋,一把手可以透過自身影響力,讓他的個人決策表面上完全符合組織程序,把責任倒查制度架空。
分析“帶病提拔”的原因時,中央黨校教授林喆認為,提拔官員的公示環(huán)節(jié)存在問題?!熬科涓臼峭该鞫炔粔颍岚吻肮静粔驈氐?,所以發(fā)現不了問題。”
“除了要公示誰提拔到什么職位,還必須點出他的背景,包括家庭背景、推薦人、同他競爭的又有誰、提拔他的理由、過去有什么業(yè)績等等。但這些我們都做不到,包括在做民意測試時,最后得票情況都不公布,這都是致命缺陷?!绷謫凑f。
“治理‘帶病提拔的問題,不是說沒辦法。辦法有,就看我們敢不敢用?!眹倚姓W院教授汪玉凱說。
(摘自《時代郵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