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繼紅
摘 要:說話、寫話是學寫作文的基礎,也是小學低年級語文教學的內容。小學語文教師應從低年級開始培養(yǎng)學生說話、寫話的興趣,使學生想說、敢說、樂說、會說、創(chuàng)造性地說,從而培養(yǎng)學生說話、寫話的能力。
關鍵詞:語言情境;興趣;品詞析句;語言
利用文本,開發(fā)文本,創(chuàng)設語言環(huán)境就是我們每一個語文教師的責任。每篇文本語言表達訓練點,往往需要教師自己去揣摩,去確定,去添加。對學生進行語言文字訓練,面面俱到是不現實的,要根據教材的特點、語言文字訓練的編排體系,安排相應的重點訓練項目,求一課一得的教學功效。著名特級教師于永正曾說過:“備課沒有什么訣竅,就是那么翻來覆去地誦讀、默想。當讀出自己的理解、情感,當讀出了文章的妙處,當讀出了自己的驚喜,我便敢走進課堂。每篇課文都有它的精妙之處,而且都可以從讀中去發(fā)現。”不同的文本,語言訓練點落腳點不同,教師的選擇就可以有多方面。
一、巧設語言情境,培養(yǎng)學生說寫興趣
低年級課本內容豐富、插圖多,其目的就是讓教師利用插圖引導學生識拼音,認漢字,訓練說話。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注意多讓學生觀察,引導學生想象。例如,人教版小學語文第一冊,每個漢語拼音字母旁都有一幅插圖,當學生不會讀某個字母時,教師可引導學生觀察插圖畫的是什么,或在干什么,該怎樣讀。這樣啟發(fā)后,學生就能迅速記牢,同時也開發(fā)了學生的觀察、想象、說話能力。學生觀察一遍圖,往往只能說一兩句話,而多次觀察后,就會增加說話內容,這時教師再加以引導,學生就能做到人人敢說話,人人會說話。若能及時寫下來,效果會更好。二年級時,語言有了一定的積累,我們可以讓學生多觀察幾遍內容,并想象畫面人物的動作、語言、心理,然后把看到的、想到的說出來,最好還要讓學生寫下來。在教學語文人教版二年級上冊17課《酸的和甜的》第一自然段時,我就讓學生體驗小狐貍的角色,問圖上的小狐貍在葡萄架下干什么。學生發(fā)揮想象:什么急得團團轉,饞得流下哈喇子……學生在想象具體的情境中補充了動作描寫、心理描寫,使畫面生動鮮活起來,從中感悟了詞語的色彩,朗讀時,自然能做到聲情并茂。在圍繞教材的同時,教師還要選取貼近學生生活實際、親切可感的說話材料,令學生有話可說、有話可寫。比如,我讀文后又創(chuàng)設了一個情境,就是讓孩子想想和這些小動物說什么,這不僅是對課文道理的闡釋,也是說話的情景訓練。孩子們有很多話想說,說得合情合理,富有童真童趣,也使課文內容有了延展的空間。
二、品詞析句,積累運用語言的方法
培養(yǎng)低年級學生的說寫能力也應運用不同的方式進行教學。當我們教學生識字時,在學生認清字形、理解字義的基礎上,讓學生用這個字組詞,把詞擴成短語,把短語改寫成一句通順的話,這就是一種培養(yǎng)說寫的形式。低年級段學生說話、寫話應該從基本句式練起,一年級主要把四種句式訓練好。和孩子講句式很抽象,教師可以說:“請你在寫一句話時用上逗號、句號,或者用上問號,或者用上感嘆號?!边@樣孩子就能夠理解了。二年級主要是以句和句群的訓練為主,也就是指導學生從不同角度、不同側面去練習造句。(1)結合課文進行訓練,把“煉句”做在課堂上。教師可以選擇課文中的詞語,結合課文具體內容,指導學生改換句式,從不同角度進行訓練。比如《酸的和甜的》一課,關鍵詞句的訓練就是“小猴子迫不及待地爬上葡萄架”和“小猴子大口大口地吃起來。”重點引導學生比較兩組句子,通過感情朗讀、換詞語、聯系生活實際談感受等多種形式幫助學生多角度地理解了詞語,簡單了解到了把句子寫具體、寫生動的妙處。(2)脫離文本,進行“一詞多句”訓練和引導。比如,“藍天”是一個極普通的詞語。老師找不同的學生接下句。觀察力仔細的學生會說:藍天真藍啊,就像用藍顏色的筆畫上去的。想象力豐富的會說:藍天和白云是一對好朋友。……連最不能說的孩子也能說出最簡單的句子:藍天上有一只小鳥在飛。這種練習可以隨著年齡的增加越加豐富和創(chuàng)新。在低年級對學生用詞造句的訓練中,不僅發(fā)展了學生的語言,同時也增進了他們的觀察、思維、表達、想象等方面的能力。
“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钡湍昙壍恼Z言訓練要層層深入,一步一環(huán),只有教師在文本上下工夫,深入挖掘,積累達到了,學生的語言能力必定有所提高。
參考文獻:
[1]教育部師范教育司.李吉林與情境教育[M].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6-04.
[2]于永正.教海漫記[M].中國礦業(yè)大學出版社,20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