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國新
在我的郵箱里,家長來信反映最多的,是學生家庭作業(yè)過重的問題。有一位家長在來信中寫到:家庭作業(yè)太多了,孩子回到家里吃完晚飯,7點鐘開始寫作業(yè),每次都要寫到10點鐘,而作業(yè)內容無非是一些抄抄寫寫,有沒有必要把孩子搞得這么累?這位家長建議,家庭作業(yè)應該盡量以自我預習和復習為主,任務量應該保證學生在兩個小時內可完成,不應擠占孩子太多的休息時間。
不得不承認,中國可能是目前世界上中小學生課業(yè)負擔最重的國家,而且,從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的角度來說,重復抄寫的作業(yè)內容,價值也比較有限。
為了完成教學目標,保證學生完成學習任務,課外作業(yè)一向是老師們的“法寶”。但對于這樣的“法寶”,孩子們是怎么看待的呢?
讓我們來看一看我國中小學生對家庭作業(yè)的描述:A.一種讓中國學生崩潰的“刑具”;B.一種制造黑眼圈和心理疾病的東西;C.一種在學校都知道了,回家還必須寫的“怪物”;D.一種普通教師認為越多越好,學生普遍認為越少越好的、奇怪的、無法解釋清楚的東西。
從家長來信和孩子們對家庭作業(yè)的描述中,我們可以感受到,中小學生的課業(yè)已經到了讓孩子們不堪重負的程度。
中國學生的學習負擔過重,表面上看是應試教育的結果,深層的原因卻是中國人價值觀的異化,導致人們把升學當作人生的目標和方向,當作判斷人生成功與否的唯一標準。不知從何時起,一句“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的口號叫得震天響。其實,有多少贏在起跑線上的選手會最終勝在馬拉松的終點呢?一個不愿被正視的事實是:孩子的壓力往往還來自于家長們曾經的失敗和他們未曾實現的夢想,來自于扭曲的價值觀和社會對成功的狹隘定義。
教育問題千頭萬緒,牽涉甚廣,但是把孩子從沉重的家庭作業(yè)中解放出來,應從學校和老師開始做起。學校在減輕學生課業(yè)負擔方面應當有所行動。校長們除了幫助家長和社會刷新觀念外,還應將學校的發(fā)展重心從單一注重升學率轉向全面著力內涵發(fā)展。
北京十一學校的成功做法值得學習。當他們讓學生走班學習、自選作業(yè)之后,孩子們更自信、更自主,興趣更大,學習更好了。其實,學生的學習成績并不主要來自于教師強加的大量作業(yè),而是來自于學生自己明確的學習目標和學習興趣,以及自主學習的習慣和能力。
在光谷實驗中學,當教師們認識到基礎教育存在諸多問題之后,開始積極尋求改變。如:取消九年級的晚自習;減少所有年級學生的在校時間;增加學生的自主活動課;將每天的家庭作業(yè)由多科變單科;容許家庭作業(yè)完不成,等等。
當我們覺醒,改變可以從校園的任何地方開始,可以從任何時候開始,但減輕學生作業(yè)負擔是當務之急,需要的只是再多一點點勇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