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懷俊
今年,多地發(fā)生的傷害留守兒童的事件令人揪心,特別是貴州畢節(jié)兩名留守兒童在家中遇害的慘劇,更是讓人難以接受。根據《中國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資料》樣本數據推算,全國有農村留守兒童6102.55萬,占農村兒童的37.7%,占全國兒童的21.8%。這些孩子能否健康成長,關乎祖國的未來。如何讓他們“同在藍天下,共享一個家”,不僅是家庭的責任,更是社會的責任。當前,關愛留守兒童已經到了刻不容緩的地步。
一方面,留守兒童的家庭關愛不能缺失。父母是監(jiān)護孩子的第一責任人,他們的責任不單是為孩子提供基本的物質生存條件,還要給孩子情感的呵護和關懷,這種親情是誰也代替不了的?,F實生活中,有的父母外出打工,一年只能在春節(jié)期間與孩子見上一面,有的甚至幾年才能和孩子見上一面。他們把孩子推給自己年邁的父母,甚至推向社會,使留守兒童心智尚未成熟就過早地承擔起生活的重擔,甚至生存的壓力。
留守兒童父母的艱辛我們能理解,但筆者還是要呼吁:有條件的要盡量把孩子帶在身邊,沒有條件的要跟孩子多聯系、多溝通,使他們感受到父母的關愛。為人父母,無論如何都要盡力履行撫養(yǎng)和教育孩子的責任。打工掙錢本是為了養(yǎng)家糊口,為了孩子的未來,但如果孩子因此受到傷害,或者不能健康成長,掙再多的錢又有什么意義呢?
另一方面,政府和社會對留守兒童的關愛必須出實招。在我省今年秋季開學電視電話會上,孝感市教育局介紹的“實施關愛工程,促進留守兒童健康成長”的經驗和做法令人眼前一亮,值得借鑒和學習。
具體來說,一是黨委政府高度重視。孝感市委市政府出臺了實施留守兒童關愛工程的意見,明確了黨政主導、教育主體、縣市兜底、基層包保、社會幫扶的基本原則;明確了監(jiān)護有人、學業(yè)有教、生活有助、健康有保、權益有護、活動有地的“六有目標”;明確了黨政領導、有關部門及監(jiān)護人的責任和工作措施;明確了市縣兩級財政經費保障。二是掌握留守兒童情況。按照一人一卡的要求,做到校有檔、村有薄、鄉(xiāng)有冊、縣有數據庫。三是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在校內設親情電話室、心理輔導室、興趣培養(yǎng)室、學生活動室,在村和社區(qū)建立留守兒童之家,配備圖書室、娛樂室、視頻電話室和運動場,全市青少年校外活動中心以及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對留守兒童免費開放。四是精準關愛確保安全。建立安全網絡,使留守兒童監(jiān)護有人、監(jiān)管有力。中小學專門制訂留守兒童行為習慣和學業(yè)成績雙提升計劃,指定教師和生活輔導員對少數心理壓力較大和情緒不穩(wěn)的留守兒童及時進行心理疏導。五是建立關愛長效機制。把留守兒童關愛工作納入到縣市、鄉(xiāng)鎮(zhèn)黨委政府以及有關職能部門的年度責任目標和考核內容之中,確保留守兒童關愛工作落到實處。
惟愿“留守兒童關愛工程”能夠在神州大地全面鋪開,諸多舉措能夠切實得到貫徹落實,使更多的留守兒童遠離傷害、健康成長。
(欄目主持人 曾憲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