戚偉國
教學內(nèi)容分析
本課是浙攝版小學信息技術三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神奇的‘畫’”第一課的內(nèi)容。本單元主要內(nèi)容是學習使用金山畫王軟件進行電腦繪畫,作為單元的起始課,本課主要是讓學生在實踐操作中體驗金山畫王的奇特之處,并使其初步掌握金山畫王中的“筆”工具和“仙女袋”工具的使用方法。教學過程,重在培養(yǎng)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繪畫習慣,如細致地用筆、及時撤銷、學會保存等,為后續(xù)的學習做好鋪墊。
學習對象分析
本課的授課對象為三年級的學生,從知識儲備來看,雖然學生學習信息技術有大半個學期了,但部分學生鼠標操作還不是很熟練,電腦繪畫的基礎相對較弱,雖然有個別學生知道甚至用過金山畫王,但都沒有系統(tǒng)地學過金山畫王,因此,需要降低繪畫的整體難度。從學習特點來看,學生很容易被金山畫王有趣的界面和功能所吸引,對所學的重點知識反而不感興趣,因此在明確學習任務的同時,要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興趣。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目標:認識金山畫王的基本界面,學會金山畫王程序的打開和退出,并能保存作品;認識畫筆,了解“仙女袋”的特點,并學會兩者的使用;能選擇合適的畫筆選項,適度使用“仙女袋”進行創(chuàng)作。
過程與方法目標:通過教師演示講述、學生自學嘗試、師生演示交流、范例引導等方法,在給故事配畫的過程中,學會金山畫王的初步使用。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提升對電腦繪畫的學習興趣。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學會使用各種畫筆進行創(chuàng)作。
難點:能選擇性地使用工具并合理進行創(chuàng)作。
整體思路
考慮到學生的年齡特點,本課以給故事配畫為情境展開任務。上課伊始先創(chuàng)設一個給故事配畫的情境,然后以考查基本功的形式學習筆的使用,再通過了解文字,明確各步驟的學習任務,有選擇性地使用工具給文字配畫,進行合理創(chuàng)作,最后作品展示時讓學生用一句話續(xù)編故事,讓學生在給文字配畫時有所思考和延伸。
本節(jié)課教法以情境教學、任務驅(qū)動教學、討論法為主,輔以講授法、演示法等。學法以自主探究學習為主,輔以交流和討論。
教學過程
1.情境導入,激發(fā)興趣
教師從考查學生繪畫的基本知識入手,引出這節(jié)課的學習任務是用金山畫王為《蘑菇房》小故事配一幅畫。
設計意圖:創(chuàng)設一個故事配畫的情境,明確本節(jié)課的學習內(nèi)容,快速引出課題。
2.認識畫王,學用畫筆
教師讓學生打開金山畫王,并帶領學生認識操作界面。
教師以考查繪畫基本功為要求,先簡單演示用畫筆畫一些“點、線、面”(如圖1),接著布置任務:用不同的畫筆畫出不一樣的“點、線條、色塊”。
學生自主嘗試,教師巡視指導后,采用學生演示的方式交流反饋。在反饋過程中,教師重點解決以下問題:如何畫點、顏色的選擇、筆粗細的選擇、撤銷功能、鼠標停留提示功能等。
教師總結并簡單板書,組織學生再次嘗試。
設計意圖:了解界面采用演示講述效率較高。學生對金山畫王中筆的使用還比較陌生,通過演示及自主嘗試,能更好地了解筆的各種功能及畫出不同圖案的方法,而點、線、面則是組成畫面的元素,這樣教學不僅涵蓋了筆的粗細、顏色設置等內(nèi)容,也為后面的畫圖奠定基礎。
3.合理用筆,文字配畫
教師恭喜學生通過了基本功考核,可以為文字配畫了,然后提出任務一:一個晴朗的星期天,草地上漂亮高大的“蘑菇房”建好了!你會怎么畫?
教師出示兩幅不同風格的范例(如圖2),邊展示邊描述:左邊這幅畫先使用線條畫出輪廓,然后再涂上顏色;右邊這幅畫用色塊來表現(xiàn)蘑菇房。運用不同的畫筆,我們可以畫出不同的圖案。
教師組織學生畫圖并巡視指導。
教師選取畫得比較好的和畫面不完整的兩個典型案例進行分析,讓學生評價優(yōu)缺點,然后再通過演示指導學生如何快速修改。
設計意圖:對文字的理解,能使任務更有想象空間,用范例引導學生畫畫,給學生提供參考,降低創(chuàng)作的難度,在交流反饋中解決繪畫中出現(xiàn)的問題。
4.巧用“仙女袋”,適度美化
教師提出任務二:幾個小動物一起來到了“蘑菇房”下。你想畫些什么動物?
教師引出“仙女袋”工具并介紹:“仙女袋”是金山畫王里最神奇的工具,里面有很多有趣的圖案,先選擇一個圖案,然后到畫紙上單擊鼠標就可以畫出來了。
教師故意用“仙女袋”工具在畫面上亂涂亂畫,畫出很多動物并提問:有些同學一看“仙女袋”這么神奇,就會開始像這樣畫,你覺得好看嗎?
學生發(fā)表意見,教師小結后布置任務三:合理使用“仙女袋”功能,完善畫面,完成后思考,作品中你最滿意的是什么?然后再用一句話續(xù)編故事。
學生美化作品,教師巡視后組織學生交流展示,學生互評并講述自己編的小故事。
設計意圖:由于“仙女袋”的神奇,學生經(jīng)常濫用,這樣的設計主要希望學生能適度使用。用一句話續(xù)編故事,使整個情境完整,也促進學生表達意識的提高。
5.保存作品,交流收獲
教師演示保存作品的方法,說明保存的要求;學生保存作品。
教師和學生交流本課的收獲,引導學生從知識、情感兩方面來回顧。交流結束后,教師告訴學生金山畫王中還有很多有趣的功能等著大家一起去學習。
設計意圖:金山畫王中作品的保存方法與其他軟件略有不同,因此采用教師演示的方法。教師與學生一起交流收獲并引出更多學習內(nèi)容,既對本課知識進行了梳理回顧,也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欲望。
點 評
本課以給故事配畫為情境,從語言文字的變化、故事的發(fā)展展開教學,慢慢地滲透,使畫面隨著故事的發(fā)展豐滿起來。最后當畫畫完成后,再用一句話續(xù)編故事,又回到語言文字上。體現(xiàn)了信息技術與語文、美術整合的思想。
整節(jié)課從給文字配畫到給圖畫配文,循序漸進,圖文整合,提高了工具學習的內(nèi)涵。將畫面分成“點、線、面”三塊內(nèi)容,對三年級的學生來說有些難度,教師能夠從學生立場出發(fā),在表達時改成了“點、線條、色塊”,先組織學生學習“點、線、面”的畫法,再出示兩幅蘊含著不同創(chuàng)作思路的范畫,先畫輪廓后涂色或者直接以色塊表現(xiàn)。這樣的設計更有利于學生理解和分解畫面,在一定程度上開闊了學生的創(chuàng)作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