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幸
摘 要: 隨著中國與國際交往的日益增多,英語的通用語地位不斷提升,人們對英語口語能力的要求越來越高。運用口語交際是人類社會生活和交往的重要交際手法。中等職業(yè)技術學校的學生英語水平普遍較低,尤其在口語方面。學生在口語課上無法自然地表達出他們的想法,主要原因是他們缺乏交流的興趣,比較害羞,害怕暴露自身的缺點,害怕別人的嘲笑。通過對這一問題的分析,作者提出了項目設計的目的及假設。
關鍵詞: 角色扮演 英語教學 口語能力
1.引言
我是一名職業(yè)學校的英語老師,職校的學生大多懶散,英語水平相對較低,尤其在口語方面。他們對口語不感興趣,害怕講錯,常常覺得無話可說。根據(jù)以上問題分析,我制定了本次項目目標和假設,目標是通過提高學生提建議的口語能力,使他們在現(xiàn)實生活中流利交流詞類話題,假設是通過角色扮演練習此類對話,是一種可以提高學生提建議口語能力的有效方式。
為了實現(xiàn)目標證明我的假設,根據(jù)以上理論分析,我制定了一個為期兩周的項目。此項目包含5次課程計劃,口語材料來源于教材,體裁與學生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項目試用班級是本校網(wǎng)絡班,從中選取10名同學。一系列的研究方法將運用到本項目中,它們分別是口語能力前測與后測、問卷調查、課堂日志和面談。
2.項目問題分析
一個50人的一年級班級,此班學生能理解有關提建議的對話材料內容,也能流利地讀出來,但是學生不能在實際生活中流利地交流此話題,他們常常覺得無話可說,同時很害怕犯一些語法和發(fā)音錯誤,害怕暴露自己的弱點。
通過蘇格拉底對話和問題分析法分析此教學問題,得出一個結論,教師自身的教學方法需要改進,并增強學生的自信,讓學生在課堂上擁有更多的口語鍛煉機會。
3.理論根據(jù)
3.1英語教學目的
英語教學的最終目的是培養(yǎng)學生的交際技能,如何教、教什么是教師要考慮的主要方面。Gao(2009)指出英語教學是語言教學,目的在于提高學生語言交際的能力。學習英語語言最終是為了交際,提高學生語言交際能力是重要的,是語言教學的目的,是英語教師的基本使命。從上述表達可以看出英語教育的目的是提高學生的口語能力,讓他們擁有語言交際的能力。
3.2交際型教學方法(口語課)
Penny認為,角色扮演是唯一能為學生提供機會在教室里即興表演真實語言的方式。Larsen Freeman(1986,137-80)解釋說,角色扮演無論是否經(jīng)過事先計劃、組織,在交際法中都很重要,因為它為學習者創(chuàng)造機會在各種社會情境中扮演不同的角色進行交際。Ladousse在《角色扮演》一書中表明,角色扮演讓學習者運用不同的交際技巧提高語言流利程度,促進課堂互動和提高學習者學習積極性。
克拉申(Krashen 1982)表示:“緊張,不自信,無興趣的心理狀態(tài)會造成語言習得機制中情感過濾網(wǎng)的增高,繼而阻止輸入的語言進入習得幾只,難以收到應有的學習效果?!苯巧缪菀詫W生為中心,取代以教師為中心的傳統(tǒng)教法,使學生之間和師生之間的關系更密切,營造出一種真誠民主愉快的課堂氛圍。在生生交流信息時,他們有更多的時間思考、準備和練習,從而使學生運用語言時的焦慮程度明顯降低,增強自尊心、自信心和責任感。
4.項目設計
4.1教學計劃
通過交際型教學方法——角色扮演,采用五個教學活動訓練學生提建議的口語能力。
4.2調查數(shù)據(jù)收集及分析
4.2.1數(shù)據(jù)收集
4.2.1.1測試
學生將在項目前后分別進行口語測試,口語測試試題前后題型類似,以便進行比較。
4.2.1.2問卷調查
項目結束后,每位學生將會填寫一份問卷調查表,然后采集數(shù)據(jù),進行分析比較并制作成表格和圖表,可以看出學生是否比做項目前對提建議更有興趣、更有信心。
4.2.1.3面試
在整個項目過程中,教師對10位學生進行面試,記錄他們對這種新的教學方法的看法。
5.項目補充
教師選擇10名學生,將他們分成5組。教學材料來源于鳳凰出版社中等職業(yè)學校試用教材《英語》第一冊第五單元口語部分,教學目標是練習提建議。
6.項目結果
經(jīng)過兩個星期的教學發(fā)現(xiàn),有兩個組在角色扮演教學中很活躍,一些口語差的學生也愿意和他們的伙伴交流,表明角色扮演對提高學生的口語能力是有幫助的。
7.結語
我試圖通過角色扮演活動提高學生提建議的口語能力,在試驗中采取一系列操作策略,精心設計每一個(角色扮演)活動。
實踐證明,角色扮演活動讓“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理念得到貫徹。角色扮演讓學生在表演中積極互動,生動的語音語調、恰當?shù)谋砬閯幼?、自制的簡單道具和互動巧妙而簡易的場景,無不表現(xiàn)出學生高漲的學習熱情、極大的學習潛力和無窮的創(chuàng)造力。
角色扮演活動的價值在于為學生提供了運用語言的機會和真實場景,使學生運用剛學會的目的語言進行交流,在交流互動中習得語言,英語口語水平明顯提高。
參考文獻:
[1]Gao,J.Speaking English Teaching in Middle School.In the Course Teaching Research.2009/3(pp.44-45).
[2]Krashen.S.The Input Hypothesis:Issues and Implications[M].London,Longman,1985.
[3]Ur.Penny.ACourse in Language Teaching:Practice and Theory[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6:131,133.278.
[4]李政濤.表演:解讀教育活動的新視角[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3.
[5]岑如意.角色扮演與英語教學[A].外語教學與研究論文集,武漢:武漢工業(yè)大學出版社,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