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憲慧
小學語文是小學階段的一門重要課程,對部分學生來說是一門學起來不是那么容易的課程。小學語文課程的重要性是由語文性質(zhì)決定的,就是綜合性,語文是其他科目學習的重要基礎,只有將語文學好,才能更好地學習其他課程。小學語文教師應該提升小學生的語文成績,從而提高他們的語文閱讀能力,這是十分必要的。關于如何提升小學語文教學質(zhì)量,我認為應該從下面幾點著手考慮。
1.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
激發(fā)且提高學生對小學語文的學習興趣,是提高小學語文教育教學質(zhì)量的重要因素之一。學習興趣是學生學習動機中最重要、最活躍的因素,是推動學生學習的動力。我在多年從事小學語文教育教學工作的同時,對如何激發(fā)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進行了深入分析和研究。在進行語文教育教學時,教師要努力為學生創(chuàng)造條件,可以為學生創(chuàng)設課文情節(jié),通過調(diào)動學生的主觀意識,激發(fā)學生們的學習興趣。比如,講到《蟋蟀的住宅》一文第三段時,有一位非常細心的學生問我說:“為什么會用到隨遇而安這個詞呢?”他提完這個問題,我首先夸獎了他,獎勵他有勇氣,敢于提問,然后分小組讓學生討論,學生得出的結(jié)論各式各樣、五花八門,最后我再總結(jié):蟋蟀是不會隨便安家的,而是選擇合適、舒適、安全的地方,和學生討論結(jié)果相似。這樣,學生就會體會到解決問題的成就感,享受到成功的樂趣,意識到主動提問是值得鼓勵和表揚的。顯而易見,在小學語文教育教學過程中,為學生創(chuàng)設情境進行教學,可以大大增強學生學習語文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充分激發(fā)學生學習小學語文的興趣。
2.采取合適的教學方法
教學方法的好壞與教學質(zhì)量的高低息息相關,小學語文教師應該在實際教學中注重教學方法選擇。合適的教學方法能幫助學生更容易地理解,反之,教學方法采取得不恰當,有可能對教學工作產(chǎn)生不利影響,這是我們應該著重注意的。教學方法的采用有一定學問,并不是所有教學方法都可以拿來使用,在使用教學方法的過程中,首先應該了解學生的特點,這樣再選擇會更有針對性,教學方法的特點也能表現(xiàn)出來。教學方法的使用并不是一成不變的,我們可以根據(jù)實際教學內(nèi)容進行相應更改,以便更好地幫助提升教學質(zhì)量。在教學方法的選擇上,我認為應該注重以下幾個方面,首先注重教學方法的新穎特點,新的教學方法能更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這樣在教學過程中,教學目標能更好地融入其中,學生對此印象會更深刻。對語文教學來說,我們更提倡情景模擬教學,學習什么樣的文章,創(chuàng)設什么的情境與之相匹配,這樣能更好地幫助學生理解。其次就是學生的適應性,教學方法只有與學生進行良好配合,我們的課堂教學效率才會更高。如面對一篇文章,我們是先學習文章再完成題目,還是帶著問題學習一篇文章,我認為都可以探索。采取良好的教學方法可以更便捷地提升教學質(zhì)量,這是我們在教學過程中追求的。
3.使用多媒體進行輔助教學
在小學語文教育教學過程中,恰當運用多媒體教學,可使教學內(nèi)容豐富多彩。傳統(tǒng)教學通常采用黑板、粉筆,課堂教學過于乏味?,F(xiàn)如今,隨著時代不斷發(fā)展,多媒體技術在教育教學過程中被越來越廣泛地應用,多媒體時代的到來,讓學生都有了新鮮感、好奇感、新穎感,這樣可以激發(fā)學生在課堂上的學習興趣,吸引學生在課堂上的注意力。利用多媒體制作課件,可以大大增強教學效率,比如,在《燕子》一課中,利用動漫為學生制作課文中講到的春天的景色,分步驟展示在學生眼前,一邊讓學生描述課文中講到的景色,一邊按步驟為學生展示課件,這樣可以更詳細地讓學生了解春天如畫般的景色,更直觀、形象地了解春天生機盎然的景象。利用多媒體輔助課堂教學,可以改變以往單調(diào)、沉悶的課堂學習氛圍,活躍課堂氣氛,增強學生學習積極性,使學生更直觀、形象、清晰明了地了解語文,從而有效提高小學語文教育教學質(zhì)量。
4.重視基本能力及基礎知識運用和積累
語文是一門綜合性質(zhì)比較強的科目,我們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應該注重學生基礎知識的積累,對實現(xiàn)教學目標,提升教學質(zhì)量有著重要作用。語文學習中涉及相關聽說讀寫能力運用與培養(yǎng),語文學習中涵蓋字詞句及語法學習,聽說讀寫能力與之密切相關,各能力綜合培養(yǎng),才能更好地幫助學生提升對語文的感知及運用能力?;A知識積累是一項比較重要的事情,就小學階段來說,相關知識積累主要包括生字生詞積累,以及少部分相關寫作素材積累,倘若能做好這個工作,學生的語文成績肯定會有良好保障。如何積累可以這樣啟發(fā)學生,多開動腦筋,在現(xiàn)實生活中注重發(fā)現(xiàn)語文知識的存在形式,如每天聽到的、看到的都可能與語文相關,這樣能激發(fā)學生主動積累的興趣點,是他們積累好的動力。語文的最大來源就是生活,通過這樣一個積累過程,可以將語文知識與現(xiàn)實實際應用搭建起橋梁,對學生對語文知識的運用來說是有著相當積極作用的。
要想更好地提高小學語文教學質(zhì)量,教學過程中應該不斷加強教師自身專業(yè)素質(zhì),同時更科學地幫助學生學習,深刻意識到教學過程中的主體是學生,教師更多地發(fā)揮引路人的作用,師生雙方都應該拿出最大熱情付諸于學習,這樣教師樂于教學,學生樂于學習,為進一步提高教學質(zhì)量打下堅實的基礎。對如何提高教學質(zhì)量這一問題,教師還應該繼續(xù)深刻思考,在不斷的教學過程中,結(jié)合新的教學理念,選取合適的教學方法,不斷提高教學質(zhì)量,從而為教學作出應有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