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方
摘 ? ?要: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作文教學算得上“重頭戲”。如何唱好這個“重頭戲”?筆者認為以下四個途徑可以嘗試:激發(fā)學生作文興趣、重視語文閱讀教學、鼓勵學生多多積累素材、及時評點學生習作。
關(guān)鍵詞: 小學作文教學 ? ?有效途徑 ? ?教學方法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作文教學算得上“重頭戲”。作文教學,令教師教得辛苦、學生寫得痛苦。如何唱好這個“重頭戲”,突破小學語文教學的作文難點,適應(yīng)時代要求、實現(xiàn)課程目標,是值得我們大力研究的課題。現(xiàn)我結(jié)合多年作文教學實踐,提供幾條使作文教學高效的途徑,與大家共享。
一、激發(fā)學生作文興趣
小學作文教學的起點是激發(fā)學生作文的興趣,這是因為,興趣作為一種心理因素,對促進學生學習起著積極的作用。要激發(fā)學生作文的興趣,就要用學生喜聞樂見的方式,將作文課上得生動有趣,讓學生有話可說,有話可寫,從而愛上作文課。具體而言,我們首先需要培養(yǎng)學生觀察的興趣。課上,我們可以呈現(xiàn)美麗的圖片,引導學生感知具體事物的特征,獲得豐富的事物表象。也可以帶領(lǐng)學生走進大自然,讓他們在與大自然的親密接觸中,學會觀察方法,增加素材儲備。在學生具備觀察興趣后,我們還要培養(yǎng)學生的實踐興趣,可以讓學生嘗試制訂游戲規(guī)則、參與小品編寫和演出、外出采風等。在這些趣味活動中,由于學生親身經(jīng)歷了,真切感悟了,見識增長了,想要表達自我真實感受的需求產(chǎn)生了,之后,若結(jié)合這些實踐,安排寫作活動,學生自然就會津津樂道,寫得條理流暢,滿是生活氣息。激發(fā)學生的作文興趣,以生活為原點,以趣味為支撐,只要我們多用心,學生愛上作文就指日可待。
二、重視語文閱讀教學
作文不能憑空展開,寫好作文需要必要的語句儲備、行文方式了解、創(chuàng)作思路導引,而這些都可以通過閱讀文章獲得。由此,對于課外閱讀較少的,閱讀的主要載體是語文課本的小學生而言,我們便需要加強語文課上的閱讀教學,對小學語文課本上文質(zhì)兼美的文章要從遣詞造句、行文方式、創(chuàng)作思路等方面,進行重點品讀,讓學生在閱讀在體會語文的美,找尋作文的奧秘。例如,進行《長江之歌》、《三亞落日》、《煙臺的?!?、《天安門廣場》等篇目的閱讀教學時,我們除了常規(guī)的教學任務(wù)外,還要引導學生歸納景觀的寫法;在教學《錢學森》、《詹天佑》、《孔繁森》、《梅蘭芳學藝》、《鞋匠的兒子》、《朱德的扁擔》等名人篇目時,在引導學生感悟名人們的高尚品德和魅力人生的時候,我們還要適時穿插人物的描述方法、事件的呈現(xiàn)方式等多種寫作技巧,一方面充盈學生心靈,另一方面為學生作文創(chuàng)作潛能的開發(fā)奠定基礎(chǔ)。閱讀教學與作文教學相輔相成,它為學生寫好作文鋪平道路,我們一定要溝通閱讀與寫作,讓學生在閱讀中尋到作文的法門。
三、鼓勵學生多多積累
要寫出一篇佳作,需要廣泛的語言材料積累,然而小學語文課本提供的文章,畢竟是有限的,只閱讀小學語文課本對于積累豐富的語言材料而言,勢必是不夠的。為此,我們必須引導學生涉獵課本之外的其他文本,以開闊視野、豐富認知并積累較多的名言佳句。當然,課外文本的涉獵不是隨心進行的,需要憑借一定的方法,掌握一定的技巧。要通過課外閱讀積累豐富的寫作素材,多讀、精讀、勤記是最佳策略,由此,我們在平時教學中就應(yīng)鼓勵學生多讀課外好書,并對所讀書目有針對性地做小段的讀書筆記,對于所讀書目中精彩語段摘錄,這樣學生就能在大量閱讀中真切體味到凝詞練句的妙處;就能跨越時空,與各個時代的文學大家產(chǎn)生精神共鳴;就能在廣泛積累中,逐步學會應(yīng)用語言,作文時便能文思泉涌,揮灑自如。我在教學中,通過多種途徑鼓勵學生多閱讀,每個寒暑假,我會為學生提供閱讀書單,并對他們的讀書筆記進行評點。每兩周我還會安排一節(jié)課進行讀書交流會,讓學生交流讀書心得,分享好詞好句。每月會進行讀后感寫作評選,對學生讀書后撰寫的感受與想法,進行評優(yōu)展示。這些活動,讓閱讀變成了習慣,為作文注入了源源不斷的靈感和素材。
四、及時評點學生習作
當學生有了作文的興趣、作文的靈感、作文的素材之后,作文似乎變得水到渠成了,但實際上,擁有這些僅僅是寫好作文的必要基礎(chǔ)。一篇好的習作是在反復修改中誕生的,通常佳作的產(chǎn)生都要經(jīng)歷醞釀、構(gòu)思、列提綱、寫內(nèi)容、完成初稿、一次修改、二次完善等環(huán)節(jié)。這就說明,在作文教學中,我們要及時對學生的習作進行評點,有效推動一篇佳作的產(chǎn)生。習作評點本身是一門藝術(shù),學生習作評點評常用的方法有學生自評、學生互評、教師批閱、師生共評等。值得一提的是,評點本質(zhì)上并不僅僅是語病的發(fā)現(xiàn)、病句的修改和優(yōu)劣的評斷,其更重要的在于,要品讀學生表達的情感是否到位,體會學生內(nèi)心的感受。我在作文教學中,對學生的習作采用教師先讀,學生接著互評的形式進行。在教師先讀中我不僅圈出學生的佳句、病句,還會對學生所寫的事、所敘述的人、所描繪的風景進行幽默式點評。這樣不僅有利于學生發(fā)現(xiàn)自己的長處和不足,還能實現(xiàn)師生情感溝通,因為“頻繁點評,總有回應(yīng)”,學生會將自己的喜怒哀樂真實表達出來,可謂一舉兩得。在學生互評中,我讓學生發(fā)現(xiàn)所評文章的病句并直接修改,這使評者愈加審慎,寫者更加嚴謹。長期評點中,學生初步具備了文章寫完,一次修改,二次完善的意識,佳作出產(chǎn)率大大提高。
總之,小學作文教學的有效開展,需要我們用滿腔熱情激發(fā)學生興趣,加強閱讀教學;需要我們循循善誘,鼓勵學生多讀書,引導學生完善習作。相信學生會在反復練習中,寫出內(nèi)心最真摯的情感,寫出最美好的文章。
參考文獻:
[1]李娟玲.淺談小學作文高效課堂教學策略[J].學周刊,2015,18:129.
[2]吳敏霞.淡妝濃抹總相宜——談小學作文教學幾點感受[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15,0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