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文芳
摘 要: 物理教學應在新課程理念的指導下不斷改進教學方法,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學質量,培養(yǎng)學生合作探究能力,挖掘學生潛能。教師要高度重視多媒體在教學中的應用,并不斷更新技術,努力提高教學應用水平,同時重視實驗和插圖的運用,充分發(fā)揮它們的作用,優(yōu)化課堂教學,更好地為中學物理教學服務。
關鍵詞: 中學物理 課堂優(yōu)化 教學方式
在物理教學中,使用先進的、適當?shù)亩嗝襟w教學手段,改進教學方法,對促進課程改革、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減輕學生的學業(yè)負擔、強化課堂教學效果都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一、充分發(fā)揮教師在物理教學中的主導作用
課堂是千變萬化的,再好的媒體介入都必須依靠教師操縱。教師肩負的責任只是更加重了而沒有減輕。物理學既是一門基本概念和規(guī)律性都很強的學科,又是一門能有效培養(yǎng)學生邏輯思維和分析推理能力的自然學科。如果我們把物理學比做一個框架,那么物理概念就是這個框架上的結點,而物理規(guī)律則是這個框架的支干。對于物理學框架的建立,則需要把物理概念和物理規(guī)律有機結合,這是一個很難的過程。它需要教師有高屋建瓴的水平,有一套引導學生從逐步認識到熟悉這個框架結構以至能在這個框架中漫游的措施。當然,不同的教師在教授高中課程的不同內容時采取的教學方式不同,但在概念教學中重在理解、在規(guī)律教學中重在分析、在近代物理學的教學中重在自學。教學核心始終是圍繞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邏輯思維能力和分析推理能力進行的。
二、教材內容的優(yōu)化
根據(jù)教材內容的特點,學生的知識差異、能力差異、興趣差異,可以對教材內容進行選擇、重組。例如可將教材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部分的牛頓第三定律與第一章第一節(jié)“力”合并在一起講。上“力”這一節(jié)時,講過力的定義(力是物體間的相互作用)之后,進一步分析物體間相互作用力的關系,很自然地就引出牛頓第三定律。把牛頓第三定律提前到“力”這一節(jié)講,有以下幾點好處:1.加深學生對力的概念的理解;2.避免單獨講牛頓第三定律時,要重新講力是物體間的相互作用的內容,大大節(jié)省授課時間;3.未講牛頓第三定律,對第二節(jié)“重力”中“用豎直線懸掛的靜止的物體和用靜止的水平支持面支持的物體,對豎直懸線的拉力和對水平支持面的壓力,大小都等于物體受到的重力”之類的問題,學生往往是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筆者認為這些問題等講過牛頓第三定律后學生就明白了;4.提前講牛頓第三定律,對“彈力”、“摩擦力”這兩節(jié)中物體間的相互作用的一對彈力、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之間的關系及在畫受力分析圖時,教師好講,學生也能很快地理解和掌握。
三、優(yōu)化教學思路設計
教師的教學思路設計多種多樣。但教學思路必須注意:一是教學思路設計符合教學內容實際,符合學生實際;二是教學思路的設計有一定的獨創(chuàng)性,只有超凡脫俗才能給予學生新鮮的感受;三是教學思路的層次脈絡清晰;四是物理學科內部知識結構完整,認知結構嚴謹,課堂教學思路設計必須注意充分體現(xiàn)物理學科的內在魅力。
四、教學結構的優(yōu)化
教師在設計教案時,應充分考慮教與學的各種因素,堅持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基本原則,根據(jù)物理學科的特點,要契合學生的年齡、思維特點等,設計符合教學規(guī)律與教學原則的教案。
一節(jié)物理課一般包含新課引入、講授新課、課堂例題、鞏固訓練和課堂小結等部分。各個環(huán)節(jié)必須在時間分配上合理安排,在內容上精心設計,才能形成有層次的科學和諧的結構。如新課引入的方法是較為重要的一環(huán),它是每堂課的“開場白”,運用得當,則能引起學生的濃厚興趣,可為新課教學營造良好的課堂氣氛,主要可通過提問討論法、習題解答法、實驗法、猜想法、類比法等靈活多樣的方法進行。
五、重視課程資源的整合,科學處理教材
課堂教學不僅要看教學目標的制定和落實,還要對教材進行科學的組織和處理。新課程改革下的教材意義更廣泛,課程資源更加豐富,不再是過去的只重視書本知識的單向傳授,更多的是以豐富課程資源的合理利用引導學生的自主探研。我們在物理學科設計課堂教學時,既要看知識教授的準確科學,更要注意教材處理、課程資源的廣泛收集整理、教學內容的優(yōu)化和教法選擇,為了達到教學目的,必須多層次收集課程資源,有序整理教學內容,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抓住關鍵。
六、教學方法要不斷改革、創(chuàng)新
教師的教學方法既要抓常規(guī)過程優(yōu)化,又要進行方法的改革與創(chuàng)新。要在課堂上的思維訓練的設計上創(chuàng)新,要在能力的培養(yǎng)上創(chuàng)新,要充分發(fā)揮主體活動的積極性,要積極構建新的課堂教學模式,要逐漸形成良好的教學藝術風格,等等。物理課堂教學有一個很重要的特點就是把實驗教學與理論學習,物理教學與數(shù)學方法應用、化學教學相結合起來,讓學生以學科知識的學習和能力構建突破學科分劃的限制,充分展示物理學科與各自然學科的結合魅力。
七、充分發(fā)揮現(xiàn)代技術在物理教學中的作用
以往物理教學注重教師的講授,很少有媒體介入,學生學得比較被動。盡管教師注重課堂效果的生動、活潑,但時間長了、學生熟悉了以后,也會覺得乏味。隨著電腦等高新技術的發(fā)展,現(xiàn)代學生更是喜歡這種新生事物。例如,多媒體的應用給教學帶來了不可估量的好處。一是多媒體具有時代感、超前感。學生更容易接受新事物,倍感新鮮和喜愛。二是多媒體課件的應用具有容量大的特點,它能發(fā)揮聲、光優(yōu)勢,在一節(jié)課中容納的知識比較密集,這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減輕課外負擔。三是教師制作的課件具有保存價值,這減輕了教師的工作負擔,提高了工作效率。
參考文獻:
[1]王棣生,主編.中學物理創(chuàng)新教法[M].北京:學苑出版社,1999.6.
[2]張大昌,主編.新課程理念與初中物理課程改革[M].長春:東北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