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永國
作文是語文教學的核心。教師指導習作應該注重發(fā)展學生的個性,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新課標指出:小學生作文,就是練習把自己看到的、聽到的、想到的內容或親身經歷的事,用恰當?shù)恼Z言文字表達出來——要珍視個人的獨特感受。這要求學生寫作要個性化,那么怎樣進行個性化作文指導呢?
一、個性化作文要激發(fā)
愛因斯坦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教師首先要改變以往的觀點,順應學生的天性,激發(fā)學生的興趣,讓學生復蘇各種知覺,盡情參與以獲得獨特的自我感受。其次既要曉之以理,又要師之以范,既要講課內,又要誘在課外。鼓勵學生勤于觀察,勤寫生活小隨筆、日記等,寫隨筆、記日記是記錄生活、積累經驗、充實寫作材料和養(yǎng)成良好習慣的好形式。隨筆日記的內容隨意,形式隨便,字數(shù)沒有限定,把生活中的情感隨時用筆自然地寫下來。
例如有一次習作,課前布置家庭作業(yè):讓學生買菜,并要求學生觀察買菜過程中的語言、動作、神態(tài)及感受自己的心理變化。作文課上學生交流活靈活現(xiàn),生動有趣。有位學生說:“在買菜中聞到烤雞腿的香味時饞得直流口水,很想把買菜的錢用來買烤雞腿。但最后還是打消了這個念頭。”還有學生說在買菜過程中菜販子甜言蜜語,服務周到,可是買完青菜回家一看,里面包著次品菜,而且斤兩不足,心里十分氣憤,本想找小販理論,但媽媽勸說這是拿錢買教訓、拿錢長知識等。所以我要因勢利導,鼓勵學生讀《社會》這本百科全書,積極引導他們接觸自然,接觸社會參加實踐,發(fā)展愛好,充實生活內容,引導學生說自己想說的話,寫自己想寫的東西。學生認為有東西可寫,寫作就有興趣。
離開了生活,寫作就成了無源之水,無本之木,何來作文材料。學生從熟悉的、感興趣的入手,才能“下筆如有神助”,使習作真正體現(xiàn)各自的生活,促進學生個性的發(fā)展。
二、個性化作文要創(chuàng)新
著名作家梁衡論及寫作時說:“好的文章,一要美,二要新?!弊魑慕虒W的著眼點就應放在培養(yǎng)學生的寫作個性上。唯有如此,才能改變學生“空洞無物,無病呻吟”,“千部一腔,千人一面”的作文現(xiàn)狀,看不到個性。因此,寫作內容要創(chuàng)新,即言別人之未言,發(fā)別人之未發(fā),想別人之未想,寫別人之未寫,不斷追求新鮮的東西。作文闡述的觀點,往往是自己獨出心裁的見解,是所發(fā)現(xiàn)的新穎的、獨到的、有價值的東西。增強創(chuàng)新意識,就是鼓勵學生思考問題能多方向、多角度、多層次,由已知導向未知,發(fā)現(xiàn)新事物,發(fā)現(xiàn)別人未覺察、不易覺察的東西,并從中求新、求異。寫作內容做到真實。所謂真實,就是說真話、不說假話;抒真情,而不矯揉造作。作文即做人,所謂“文如其人”就是這個道理。學生應寫真實的作文為好,寫真人真事,易于表達真實的體驗。寫作的語言要個性化,新穎獨特,啟人深思,文如其人、言為心聲。不同的人,即使對同一事物的感受也不盡相同,即使感受大同小異表達方法也會不同。小學生的語言最具有獨特的個性特征。
每周我舉行十分鐘作文指導大比拼——由我自主選擇一個切入點,或記敘、或描寫、或選材、或表達等,對學生進行十分鐘指導,讓學生迅速掌握小竅門。巧妙地指導讓學生“茅塞頓開”,真有“立竿見影”之效。這樣的活動設計富有挑戰(zhàn)性,增強作文教學研究的創(chuàng)新性和實效性,讓學生的寫作個性顯露出來。
三、作文修改顯個性
德國教育第斯多惠說:“教育的藝術在于激勵、喚醒和鼓舞?!彼越處熢谧魑膫€性化評價中的角色就是生學的合作者、引導者、激勵者,與學生的地位是平等的,關系是和諧的。只有這樣去,我們才會評價感悟童心,感受童真,欣賞童趣,品味童樂,學生才會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評價的主人。
學生自批自改、互批互改的方法對個性化作文的指導很關鍵。讓學生自改習作時,把平時閱讀課中學到的方法運用到評改作文中,可先讓他們讀自己的文章,找出文中的錯別字、錯標點,再仔細推敲,找出文中讀不通,聽不順,加以修改,在讀時找出句子中的語病并理通順,復讀時要注意語序的調整,補充寫得不具體的內容,刪去多余的部分,最后立足全篇,從選材到立足,看看自己的作文是否符合本次習作的要求。指導學生互批互改作文,可在自批自改的基礎上進行,批改時可先讓學生交流自己寫文和修改的體會,然后閱讀別人的習作。這樣通過傳幫共帶,再對照自己的習作,不但找出差距,而且提高自己的鑒賞能力,從而激發(fā)學生的作文批改興趣。
例如,我在指導改《美麗的家鄉(xiāng)》這篇習作時,教師選出最有代表性的文章在課堂上共同批改。改前要求學生當老師,以此調動他們的積極性。當聽到文中描寫荔枝樹的是“遠遠望去,荔枝樹像一把撐開的大傘”時,學生就爭先恐后地舉起手要修改。有的說:“冠的顏色沒有寫出來,可在大傘前多‘綠或深綠’這些詞。”有的說:“如果是初夏,‘大傘’前可多個‘花’字?!蓖ㄟ^大家的共同批改,對荔枝樹的描述就更形象、具體。我開心一笑,用稱贊的口吻給予肯定,接著因勢利導:“還有誰和他的意見不同呢?”“她的想法和我一樣?!绷硪晃粚W生高興地回答。我表揚:“這次你進步了,老師相信你以后一定能能表現(xiàn)得更好!”這樣修改作文,能培優(yōu)補差,更有助于學生個性的發(fā)展。
教師應該遵循教育的規(guī)律,改變教育教學觀念,把作文的自主權、主動權交還給學生,把自己想說的話、想表達的情感寫下來,把自己的個性張揚出來,讓他們的思緒在寬闊的空間里馳騁,讓他們的情感在激揚的文字中迸發(fā),以此作為創(chuàng)新教育的突破口,提高學生的整體素質。
參考文獻:
[1]如何指導學生寫出個性化作文學科教育論文.河北博才網.
[2]個性化作文評價方式探究.教學文摘.中學語文教學資源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