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順軍
摘 ? ?要: 現如今技術已經成為影響個人生活和社會的巨大力量,甚至可以說我們無時無處不在接觸各種各樣的技術問題。能正確、全面地認識技術及其性質,已經成為生活在這個時代的人必須具備的技術素養(yǎng)的基本要求,也是技術課程必須實現的基本任務。本文根據新課程改革的教學理念,推進信息技術在通用技術課程教學中的應用,促進二者整合,有效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啟迪學生思維,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精神與實踐能力,進而提高本學科的教育質量。
關鍵詞: 普通高中 ? ?信息技術 ? ?通用技術教學 ? ?整合 ? ?必要性
國家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指出:“教學過程中要大力推進信息技術在教學中的普遍應用,促進信息技術與學科課程整合,逐步實現教學內容呈現方式、學生學習方式、教師教學方式和師生互動方式的改革,充分發(fā)揮信息技術的優(yōu)勢,為學生的學習和發(fā)展提供豐富多彩的教育環(huán)境和有力的學習工具?!庇纱丝梢妼⑵胀ǜ咧行畔⒓夹g與通用技術教學進行整合是時代發(fā)展的趨勢,更是新課程改革的具體要求。在中學教學實踐中,將信息技術與通用技術進行整合應用于課堂教學,可以豐富通用技術課程的教學內容,大大提高教學效率和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對學生的創(chuàng)造精神的激發(fā)和實踐能力提高會有很大幫助,更重要的是對學生的全面發(fā)展起到重要作用。
一、信息技術與通用技術教學整合,能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性
普通高中信息技術和通用技術教學的整合,是培養(yǎng)學生在技術學習中的探究、試驗和創(chuàng)造能力的有效途徑。信息技術與通用技術教學整合能充分發(fā)揮學生認知的主體性。能充分發(fā)揮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動性、積極性與創(chuàng)造性,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真正成為知識學習的主動建構者;同時,網絡化、信息化為通用技術新型教學結構的創(chuàng)建提供最理想的教學環(huán)境。在這種環(huán)境下學生可以充分發(fā)揮自己的想象力,從而激發(fā)他們對所學知識的重新認識和思考。信息技術與通用技術課程整合,就是在通用技術課程學習活動中結合使用信息技術,以便更好地實現課程目標、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精神和鍛煉實踐能力。在通用技術課堂上學生可以通過結構設計、技術實驗等活動,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能力和敢于創(chuàng)新、善于創(chuàng)新的精神,使學生的創(chuàng)造潛能得到良好引導和有效開發(fā),使學生的實踐能力得到進一步發(fā)展。在傳統教學中,教師扮演的是講解者,以教師為中心,忽視學生主體作用的發(fā)揮,使學生消極、被動地接受知識。課程整合進入課堂后,教師從單純的講授者轉變成教學的設計者與學生學習的指導者。使學生在教師的引導、幫助下,利用必要的學習資源,主動獲取知識,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真正成為知識構建主體。
二、信息技術與通用技術教學整合,能極大地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
在通用技術教學中,借助信息技術,可以創(chuàng)設一種最佳學習情境,以多樣化、系統化、形象化、具體化的方式呈現給學生通用技術知識,可將抽象的思維具體化,簡單化,使學生對通用技術課產生濃厚興趣。如《技術與設計1》第一章:走進技術世界“技術的價值”的教學,通過多媒體依次展示:
場景一:2003年10月15日,航天英雄楊利偉乘坐“神舟五號”載人飛船遨游太空,圓了中華民族千年飛天之夢。
場景二:“神舟六號”航天員費俊龍、聶海勝勝利凱旋。2名太空人在太空逗留了115.5小時,是“神舟五號”太空船飛行時間的5倍多。
場景三:2008年9月27日16點30分,景海鵬留守返回艙,翟志剛(指令長)、劉伯明分別穿著中國制造的“飛天”艙外航天服和俄羅斯出品的“海鷹”艙外航天服從“神舟七號”進入太空。
老師一邊在課堂上講解,一邊演示多媒體課件,讓學生了解飛行過程,極大地豐富了通用技術教學內容,提高了學習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讓學生獲得良好的心理體驗才會產生心之向往的情感,以飽滿的熱情全身心地投入到學習當中,實現學生主動學習的目標。
三、信息技術與通用技術教學整合,有效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通用技術課程以學生的親手操作、調查、設計、制作、試驗等活動獲得豐富體驗,進而獲得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及技術能力的發(fā)展。如在《技術與設計2》第二章:結構與設計“穩(wěn)固結構的探析”的教學中,我們可根據課程標準設定教學目標,對教材進行分析與處理,以課件形式呈現給學生,讓學生掌握有關結構的基礎知識。然后給學生設計任務:家鄉(xiāng)附近橋梁調查。讓學生在教師指導下,利用提供的資料或自己上網查詢到的信息進行個性化與合作化學習,了解要調查橋梁的修建時間、用途、結構類型、材料、主要組成部件、部件的連接方式及限載等相關信息,利用信息技術手段記載調查信息。課后帶領學生用課余時間進行社會實踐調查,以學生居住地劃分小組,分別到家鄉(xiāng)較有名的橋梁附近進行實地考察,對課堂所學內容進行內化升華,最后師生一同進行學習評價和反饋。
這樣我們就通過利用網絡信息豐富、傳播及時、讀取方便、交互強等特性將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引向多媒體網絡信息領域,促進教育制度革新,豐富教學形式,提高教學效率。
四、信息技術與通用技術教學的整合,能更好地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
信息技術與通用技術課程整合意味著在已有課程學習活動中結合使用信息技術,以便更好地實現課程目標,培養(yǎng)創(chuàng)新精神和鍛煉實踐能力,它是在課程教學過程中把信息技術、信息資源、信息方法、人力資源和課程內容有機結合,共同完成課程教學任務的一種新型教學方式。把信息技術作為促進學生自主學習的認知工具與情感激勵工具、豐富的教學環(huán)境的創(chuàng)設工具,并將這些工具全面運用到教學過程中,促進傳統教學方式的根本變革,從而達到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目標。我認為學生的信息能力培養(yǎng)出來,就是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形成。如在“三視圖的作圖”教學中,可以讓學生利用計算機軟件的畫圖工具繪制三視圖等。通用技術課程最大限度地拓展學生的學習空間,讓學生通過實踐,增強探究和創(chuàng)新意識,培養(yǎng)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信息技術和通用技術整合后應用于教學,不但在知識面的接觸上進行了拓寬,調動了學生自主學習的主動性,而且很好地培養(yǎng)了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培養(yǎng)了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和創(chuàng)新精神。通過把信息技術和通用技術進行整合,在學習過程中學生可以通過計算機和互聯網獲取最新的通信技術學習內容,不僅可以提高動手能力,而且可以使學生在共同解決困難和完成復雜任務的過程中,使學生利用信息化環(huán)境進行思考、協作、探究等活動,解決實際生活中遇到的問題,在潛移默化培養(yǎng)學生分析與解決問題的創(chuàng)新能力。
信息技術與通用技術課程整合無疑是信息時代中占主導地位的課程學習方式,務必成為21世紀學校教育教學的主要方法。因此,我們應積極倡導和探索信息技術和通用技術課程整合教學,為在最短時間里找出最佳途徑,讓我們共同努力,在實踐中不斷探索。
參考文獻:
[1]何克抗.信息技術與課程深層次整合的理論與方法[J].電化教育研究,2005.
[2]王偉勝.淺議通用技術的課堂教學[J].中國校外教育,2008.
[3]余勝泉,馬寧,著.論教學結構──答邱崇光先生[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現代教育技術研究所.
[4]顧建軍.通用技術培訓手冊[M].江蘇:江蘇教育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