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蘇華
學校每學期總要組織一兩次家長會,這本是家長和老師溝通的好時機,可是,家長會真能達到預期效果嗎?并不盡然,有調查顯示,36%的學生聽到開家長會心情就會緊張,擔心老師告狀,害怕家長打罵,希望家長會盡量少開。此外,在家長會后,有11%的學生與老師的關系變得緊張。原本是為了更好地教育學生,沒想到得到相反的結果。針對這種情況,我們校區(qū)開始探討如何開展有效的家長會。
一、明確家長會的目標
1.明確總目標
(1)教學生做人、使學生形成向善向上的道德標準,保持家庭教育與學校培養(yǎng)目標的一致性,從而促進學生健康成長;(2)引領家長了解教育學、心理學常識,認識、尊重孩子的成長規(guī)律,提高教育孩子的能力,規(guī)范自己的言行,做孩子的表率,為孩子營造良好的家庭成長環(huán)境。
2.明確年段目標
一、二年級:重視孩子的人際關系;強化孩子的自我管理;幫助孩子在閱讀中成長;三、四年級:成功是失敗之母;增強孩子的勞動意識;成長比成績重要;良好的個性需要培養(yǎng);孩子的成長需要自信;五、六年級:讓孩子自主發(fā)展;幫助孩子認識自我;給孩子一個溫暖的家;認真對待孩子的問題,等等。
3.明確年級目標
一年級:請家長配合學校工作,幫助孩子養(yǎng)成日常生活、學習活動的自我管理能力;幫助孩子學會自己整理書包,指導孩子在家里打掃衛(wèi)生,督促孩子自覺完成每天布置的學習任務,培養(yǎng)孩子閱讀的習慣;指導家長注意觀察孩子交往的積極性、禮貌行為和遵守交通等公民規(guī)范行為的變化,并且及時表揚孩子的進步。
二年級:配合孩子合作意識和能力的發(fā)展,幫助教師組織假日小隊活動,為孩子們出謀劃策,提出活動內容和方式的建議,成為孩子成長的有力后援團。建立家長沙龍,促進家庭間交流。
三年級:隨著孩子自主意識的增強,家長要改變孩子在家庭中單純被照顧的地位,鼓勵孩子成為獨立的家庭角色。教師可以請家長幫助孩子承擔一定的家務,學會合理支配零用錢,安排自己的學習和娛樂時間。
四年級:隨著孩子獨立意識增強,孩子開始嘗試獨立解決問題,渴望與老師、父母建立一種平等的關系。孩子的情感開始向深刻、細膩發(fā)展。所以本年度是進行感恩教育的黃金時期。教師和家長要正確認識學生關注社會的熱情,并予以積極引導,并適時進行公民教育,激發(fā)孩子的社會責任感。
五年級:此時的孩子更理性,理解力更強了。教師一方面要使孩子學會與家長、朋友溝通的策略,主動與他人交流。另一方面,對家長的價值觀和教育方式進行引導,讓家長對孩子的未來有比較樂觀的希望,理解孩子,成為孩子學習的促進者、支持者和希望的引導者。讓家長在在沙龍活動中交流教育孩子的觀點、策略和方法,釋放焦慮情緒。
六年級:隨著孩子邏輯思維能力的明顯提高,他們的自我概念趨于穩(wěn)定,能理智地分析問題,客觀地評價他人和自己。教師要及時引導家長接受孩子“成長”的現(xiàn)實,鼓勵孩子在集體中獨立成長,理性面對來自升學的壓力。
二、調整家長會的內容和實施方式
有了具體目標,每一次家長會研究解決什么問題,達到什么效果,都有了明確的內容。于是,經(jīng)過幾年研討、調查實踐,我校區(qū)制定了學生在校六年十二個學期的十二個不同的家長會主題。
按照家長會開放日活動主要內容,我們嘗試了形式網(wǎng)絡媒體式、典型引路式、親子活動式、專題講座式、成果展示式、咨詢答疑式、座談交流式、體驗開放式等活動方式。家長通過了解典型、參加活動、課堂聽課、查閱資料、與師生共進午餐等校園生活的體驗,體驗教育共長的樂趣,認清教育的主流,看到孩子知識、情感、能力的差異,更關注孩子全面和諧發(fā)展……
一句話,細化總結起來就是開“四有型的家長會”:
1.家長會要“有看的”。每次家長會,把學生近期的成績展示出來:學生的作業(yè)本、課前演講的資料、優(yōu)秀作文集錦、教師節(jié)調查報告等都是展示的主要內容,同時,精心制作教室后面的宣傳板,展示學生風采、回放精彩班級活動PPT等也是家長最愛看的內容。此外可以看老師的作品,如《家庭教育指導》,教師給學生的評語、鑒定,給學生的寄語,給家長的寄語等。
2.家長會要“有聽的”。
(1)聽學生講,如由班級干部匯報班級整體情況,請各科學習狀元做學習經(jīng)驗交流,讓學生做小記者針對班級的主要工作或存在的問題采訪家長,讓家長參與班級管理。(2)聽家長講,如一些優(yōu)秀家長的家教做法是最生動的教材,最易為其他家長學習仿效。(3)聽老師講,如對支持自己工作的各位家長表示感謝,表揚各科任課教師認真負責,講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如比較敏感的男女生交往問題,挫折心理的調適等。學習情況的反饋,以表揚為主,在那么眾多的表揚里如果沒有自己的孩子,家長自然就明白了自己孩子存在的不足。
3.家長會要“有想的”,如相信每位家長看了孩子們的展示,聽了孩子們的匯報后都會有所思索。還可以刻意給家長布置一些“思考題”,引導家長嚴肅認真地思考孩子的教育問題。
4.家長會要“有做的”,請家長在家長會上當場寫下自己對孩子的評語,教給家長一些解決問題的方法,如如何提高孩子的學習效率,怎樣與孩子溝通等,請家長嘗試著做,并反饋給老師。
開“四有型的家長會”,既增進了家長與老師之間的交流,又使家長對自己孩子的在校表現(xiàn)有了全面的了解。
三、建立家長會的評價系統(tǒng)
明確了家長會的目標,確定了家長會的內容,選擇了合適的實施方式后,運用什么樣的標準評價家長會展示內容、實現(xiàn)目標,就顯得尤為重要。
我們認為對家長會的評價應該是多元的、注重效果的評價。要讓學生、家長、教師共同參與評價這種多元評價模式的建立,使師生互動、家?;踊钴S,取得了良好效果,讓更多家長樂于參加,學有所獲。
四、重視家長會的反饋
反饋是家長對學校的看法和想法。可以是當堂的口頭反饋,也可以是會后的書面反饋。這樣的反饋至少有三個好處:教師發(fā)現(xiàn)自己工作的不足,及時反思、改進;了解家長對家長會的想法和看法,提出好的建議及時采納;發(fā)現(xiàn)孩子的問題及時交流。反饋是檢驗學生家長會效果重要的一環(huán),可從四個方面進行。
1.就家長會統(tǒng)一部署和要求的事項,從學生的反應和行動中觀察、比較、分析會議效果。
2.召開學生干部或學生代表座談會,讓他們談家長會后家長對子女學習的態(tài)度和學校的看法有什么變化。
3.結合家庭訪問,和家長們一道回顧家長會,在和諧融洽的氣氛中更能聽到中肯的意見。
4.對文化層次較高并熱情支持學校工作的家長進行書面征詢,既可反饋信息,又可聯(lián)絡感情。對反饋的信息要及時分析認真處理,該改正的改正,該補充的補充,該取消的取消,該解釋的解釋。有關意見處理的結果,盡可能在下一次家長會上有所交代,以便進一步取得家長的重視和信任。
家長會加強班主任這個班集體核心的凝聚力,鞏固了班主任與學生的關系,糾正了家長在家庭教育中的誤區(qū),推動了班級外部和諧人際關系的確立,促進了班級內部和諧人際關系的確立,使得個人的潛能充分發(fā)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