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淑嫻
摘 要: 《BJ單身日記》是英國作家海倫·菲爾丁的代表作,被譽為“現(xiàn)代版的《傲慢與偏見》”,這兩部小說均出自女作家之手,探討的都是愛情、婚姻問題。但是這兩部小說的創(chuàng)作時間相隔甚遠、創(chuàng)作背景頗有差異。本文從后女性主義語境下分析兩部作品愛情觀、婚姻觀的異同點,試圖揭示現(xiàn)代女性在兩性關系中處境的改善及仍然存在的困境,肯定“女性主義”存在的必要性。
關鍵詞: 《傲慢與偏見》 《BJ單身日記》 后女性主義 兩性關系
《傲慢與偏見》出版于1813年,是一部傳統(tǒng)的婚嫁小說?!胺灿挟a業(yè)的單身漢,總要娶位太太,這已經成了一條舉世公認的真理”這句經典的開頭已經把文章的主旨簡明扼要地表述出來?!禕J單身日記》出版于1996年,掀起了小妞文學(Chick Lit)的風潮,描寫現(xiàn)代都市職場女性愛情生活的小說層出不窮,而“BJ”也成為單身女性的代名詞,這兩部小說相距超過了一個半世紀的時間。同樣的故事不斷重復著,只是背景有所改變。十八九世紀的鄉(xiāng)村紳士女兒伊麗莎白看書、彈琴、參加舞會、把自己嫁出去,20世紀的都市職場女性布莉琪戒煙、戒酒、減肥、找男朋友為了把自己嫁出去,可見對婚姻生活的憧憬及對家庭生活的向往始終是女性文化的中心。有的人認為小妞文學僅僅是傳統(tǒng)婚嫁小說的現(xiàn)代版,是一種倒退的文學形式。但是有人認為此類文學反映了現(xiàn)代普通職場女性的生活現(xiàn)狀,可謂女性成長小說。在二十世紀八十年代末,西方媒體紛紛宣布了女性主義的終結,并宣告后女性主義時期的到來。下面將從工作與家庭、女性身體與年齡、女性與性三方面對比分析《傲慢與偏見》和《BJ單身日記》這兩部小說,試圖證明后女性主義語境下的“女性主義”存在的必要性。
一、工作和家庭
雖然一個半世紀過去了,但“女主內,男主外”的傳統(tǒng)婚姻、家庭的模式還是現(xiàn)代社會的主流價值觀?!栋谅c偏見》里的女人們女性主義意識尚未覺醒,安于做一個家庭主婦,而且除了做家庭主婦外她們基本無事可做,因為她們從小學習的無非是“編織錢袋,點綴屏風”,彈彈琴跳跳舞等為家庭日常生活和社交活動服務的技能。班納特太太最忙得不亦樂乎的是把女兒嫁到有錢人家做家庭主婦。但是現(xiàn)代女性因為所受教育水平的提高,就業(yè)的范圍擴大,面臨的困境就是要在工作和家庭中做出選擇。但實際上家庭與工作的雙重角色一旦發(fā)生沖突,女性的工作角色往往需要服從家庭角色。布莉琪的女性朋友瑪格達就是如此。她奉勸布莉琪堅持單身到最后一刻,并且懷念以前有工作的日子。布莉琪的母親瓊斯太太在將近60歲的時候女性意識突然覺醒,找了一份在電視臺的工作,還找了一個情人。因為她覺得自己耗費了幾十年的青春為丈夫料理家務,“后來等他結束一生的工作以后,我的工作還得一直繼續(xù)著,永無止境……每個人的人生只有一次。我只是下定決心要去改變某些東西,在我僅剩的生命里做些不一樣的事情”。除了對不平等的婚姻生活埋葬女性青春、消耗女性生命這件事提出控訴外,瓊斯太太還說如果再有機會,那么她不確定會不會生小孩。這個說法在十八九世紀的女性作家作品中是鮮見的,更別提男性作家的作品。許多文化將女性浪漫化,尤其是將母性神圣化。人們通常覺得生小孩是女性的天職,而帶孩子也自然而然成了女性的義務。但是后女性主義者倡導女性維持工作與家庭之間的平衡,而不是像過去的女性主義那樣通常地把工作與家庭對立起來。這個理論聽起來似乎有道理,但是仔細一想,還是有令人質疑的地方。因為同時兼顧家庭和工作實踐起來十分困難,女性既要做好工作,又要照顧好家庭,這無疑給女性帶來更大的負擔,而男性卻只需要做好工作,這加深了夫妻雙方在家庭中的不平等。有人認為女性主義的失敗在于極端反對妻子、母親、家庭主婦的角色,這些角色曾經是并且仍然是許多女性獲得權力、地位及身份的途徑,是她們實現(xiàn)自己的目標、自我價值并獲得經濟保障的來源,即使這樣的角色不再那么可靠。這種看法仍然是男權社會對女性的一種催眠。這里所謂女性的目標是什么?女性的自我價值又是什么?靠什么實現(xiàn)?難道只是生兒育女、處理家務、相夫教子?女性的目標和自我價值顯得如此單一?!鞍才帕艘粋€最可靠的儲藏室,日后可以不致挨凍受饑”的婚姻目標在《傲慢與偏見》所處的時代合情合理,因為正如之前所言,那時女性的職業(yè)技能幾乎為零,她們必須依靠男性獲取生存資源??墒堑搅爽F(xiàn)代社會,女性的職業(yè)技能大大提高了,卻只能束縛在家庭里,當男性的“賢內助”,而男性則在政治、經濟、金融、科技、文化等各個領域施展拳腳,這完全是對女性抱負、視野、能力的一種輕視。布莉琪的朋友沙倫的想法則代表了現(xiàn)代女性獨立的一種思考和宣言。她說:“我們這一代的女人之所以受到打壓,就是因為我們是堅持拒絕為愛妥協(xié)、積極主張經濟獨立的開山鼻祖?!薄笆聦嵰沧C明,像我一樣年紀的單身女性都有固定的收入和自己的房子,生活過得出很愉快,根本就不用可憐兮兮地去洗別人的臭襪子?!?/p>
二、女性的身體和年齡
《傲慢與偏見》里,女生的容貌及姿勢經常被指手畫腳,尤其在舞會上,人們熱衷于討論哪家的小姐最美麗。伊麗莎白為了討得韋翰先生的歡心,比平常更小心地打扮了一番;彬格萊小姐“在房間里踱來踱去,故意在達西面前賣弄她優(yōu)美的體態(tài)和矯健的步伐”。后現(xiàn)代女性主義者認為,在當代的父權制文化中,大多數(shù)女性的意識中存在這一個展示全景的男性權威:她們永遠站在他的凝視和判斷之中。而且,后現(xiàn)代女性主義者認為,如今隨著大眾消費文化的流行,人們對女性身體的規(guī)訓,已經遠遠超過對男性身體的規(guī)訓。整容和減肥是現(xiàn)代的新時尚,而且愈演愈烈,網絡上電視屏幕上充斥整容臉和各種減肥廣告。女性如果說是為了自己的美麗而這么做的話,未免就有些自欺欺人。布莉琪心情不好的時候邊吃邊說“才不管什么身材不身材的——沒人愛你或關心你的時候,根本一點意義也沒有”,好友湯姆告訴她“接受整形外科手術的女人,有百分之九十都是那些丈夫跟著年輕女人跑掉的人”。顯然“女為悅己者容”,女性減肥和整容往往是為了贏得男性的青睞,或者避免被男性拋棄的命運。她們常常為自己的外貌、體形感到自卑,因為她們把它與大眾傳媒廣泛傳播的那種天使臉蛋、魔鬼身材聯(lián)系起來考慮。如果不節(jié)制飲食,她們就會產生負罪感。在男人的審視下,她們經常厭惡的是她們自己。因為整容和減肥,有的女性的確改變了自己的坎坷情路,但也有人為此付出了生命的代價。除了外貌和身材外,年齡也給女性帶來了巨大壓力?!栋谅c偏見》里伊麗莎白的姐姐吉英與彬格萊先生的交往遭到了阻礙,妹妹們發(fā)出了這樣的感慨:“吉英馬上就要變成一個老處女了。她快二十三歲啦!天哪!我要是不能在二十三歲以前結婚,那多么丟臉?。 痹谀莻€時代二十三歲不結婚就是老處女了,嫁不出去也成了一件丟臉的事情,和現(xiàn)在的大齡剩女面臨的處境一樣悲哀?!禕J單身日記》里湯姆的理論是“男同性戀和三十幾歲的單身女性有一種自然聯(lián)結的力量——兩者都已習慣讓父母感到失望,而且被社會視為怪人”,而沙倫則覺得“女人一從二十幾歲步入三十歲的時候。權力重心就很微妙地轉移了,就連最放浪形骸的輕佻女子,都會一反她們平日的大膽作風,為她們初次感受到的存在感而焦慮、痛苦地掙扎著——害怕自己會孤孤單單地死去”??墒悄行詮囊郧暗浆F(xiàn)在都不會受到年紀的困擾。男人越老越有吸引力,女人越老就越沒有吸引力,因為與女性不同,男性的價值不會體現(xiàn)在他的容貌、身材上,更多的是他的經濟能力、人生閱歷上。
三、女性的“性”
《傲慢與偏見》里“性”的問題還沒有體現(xiàn)出來,那是一個較保守的維多利亞時代。六十年代以來,性的問題逐漸成為一個政治問題,成為一個公眾和學術話語的題目;到了八十年代,性政治問題既是一個重要的社會爭論的題目,又是大眾文化中隨處可見的因素。凱特·米利特在《性政治》中對有關兩性關系的規(guī)范、制度進行了考察,發(fā)現(xiàn)“從歷史到現(xiàn)在,兩性之間的狀況”是“一種支配與從屬的關系,即男人依據(jù)天生的、生物學性別就可獲得特權,并以此控制、支配女性。并且,這一統(tǒng)治權在父權制社會中被制度化”。事實上,現(xiàn)代女性比傳統(tǒng)女性更能享受自己身體可以獲得的愉悅。李銀河在《女性主義》中提到“將現(xiàn)代社會與傳統(tǒng)社會相比,性被允許與生殖和婚姻家庭關系保持更遠的距離。在性追求和性快樂的追求中也容納了更多一般被歸屬為女性的需求,如情感的親密、社區(qū)和性平等”。布莉琪的上司丹尼爾因為她的短裙和她開玩笑通郵件,布莉琪不將其視為性騷擾,而是樂在其中。有一點值得注意的是,布莉琪在第一次和丹尼爾準備發(fā)生關系的時候,因為丹尼爾并不把這件事情當做嚴肅的事情而被布莉琪以他是“情感上的性無能”拒絕了。發(fā)生性關系以后,布莉琪每天就想著丹尼爾如何表態(tài),丹尼爾卻沒有任何表示,直到布莉琪生氣:“你一直不停地調戲我,還跟我睡覺,卻連一通電話也沒有,還裝作一副什么事情都沒發(fā)生過的樣子?!辈祭蜱饕詾樽约簯言辛耍窠浘o張,結果發(fā)現(xiàn)自己沒有懷孕,虛驚一場,但是丹尼爾卻始終不知道這件事情。從此種方面看,女性在“性關系”中仍然處于弱勢地位。首先,男性比女性更能把“情感需求”與“性需求”區(qū)分開來,他們不會輕易投入一段嚴肅的情感關系中。其次,女性的生理結構決定她在“性關系”中更脆弱,享受“性愉悅”之后很可能還獨自承擔糟糕的后果,或未婚生子,或墮胎。傳統(tǒng)性觀念認為,如果一個男人與許多女人有性關系,那么他只不過是一個花花公子;可如果一個女人同許多男人有性關系,她便失去身份和尊嚴。這種男女雙重標準對女人顯然是不公平的。《BJ單身日記》里杰里米在外面搞外遇,最終還是得到妻子原諒,回歸家庭。布莉琪的母親結交了新情人,但是遭遇騙局,回歸家庭,可謂是對女性“外遇”的一種諷刺。
四、結語
李銀河在《女性主義》中提出一個無法回避的現(xiàn)實,那就是大部分18至24歲的女性雖然認同女性主義爭取男女平等的目標,但是并不喜歡女性主義,甚至還會憎恨女性主義這個詞,認為它意味著憤怒、好斗精神和女同性戀;認為它意味著必須拒絕“正常女性”的性、母性、養(yǎng)育性、熱情和非攻擊性。而后女性主義拒絕女性主義的一個主要理由是認為,女性主義夸大了男女不平等的問題,有意把女性塑造成為“受害者”。但是從《傲慢與偏見》和《BJ單身日記》中女性地位的發(fā)展可以看出,現(xiàn)代女性在職業(yè)選擇、經濟獨立方面取得了更多的自由,然而在兩性關系上,男女的不平等仍然存在,并不是一種夸張,所以說“女性主義”仍有存在的必要。
參考文獻:
[1][美]貝蒂·弗里丹,邵文實,尹鐵超,譯.非常女人[M].哈爾濱:北方文藝出版社,2000.
[2]蔡曉燕.從《BJ單身日記》談后女性主義語境中女性主體的重構[J].英美文學研究論叢,2012(01).
[3][英]海倫·菲爾丁,莊靜君,譯.BJ單身日記[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7.
[4][英]簡·奧斯汀,王科一,譯.傲慢與偏見[M].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1994.
[5][澳]杰梅茵·格里爾,歐陽昱,譯.女太監(jiān)[M].桂林:漓江出版社,1991.
[6][美]凱特·米利特,宋文偉,譯.性政治[M].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2000.
[7]李銀河.女性主義[M].濟南:山東人民出版社,2005.